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文明生活内涵。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需切实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而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顶峰,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也是中国落后与世界列强的发端。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西方近代)英美海洋文化发展历程,不同文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对比三个方面对明清海洋文化作品及同期英美文化作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当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为我们未来海洋文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海洋―――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历史进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传统观点一直认为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其实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文明体,海洋文明是其中的一元,中国史籍中的海洋图书便是其缩影。《历代中外行纪》一书作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籍系列之一,大量收录了相关的海洋图书资料,包含了丰富的海洋历史记忆,如历史上海、洋区域划分的演变,展现了古人海洋认识的演变;海上贸易管理机构的变迁,体现了政府相关职能的适应能力;指南针及相关针路的出现,是民间海洋力量重整的重要特性。该书所辑录的海洋文献是挖掘海洋图书、认识中华海洋文明辉煌一页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发展北海市的海洋文化,推进海洋经济的全面有效发展,必须着重在四个方面进行挖掘和构建:一是海洋"丝路"交流文化,二是海洋资源产业文化,三是海洋景观旅游文化,四是海洋民俗节庆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学界掀起了关于海洋教育的研究热潮,吸引了多位海洋和教育领域的学者产出大量成果,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揭示出中国海洋教育研究的发展概况与理论前沿。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对2005-2019年CNKI数据库检索出的561篇海洋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从核心作者、机构、发文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等方面,揭示中国海洋教育的热点、现状及趋势。通过分析得出,中国海洋教育研究的历史趋势为波动上升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名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以及核心发文期刊。通过对海洋教育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远古秦汉海洋渔农文化史事拾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捕鱼和猎取海上物品以及以“雒田”、“象耕”和采珠业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海洋渔农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到了秦汉时期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大量材料表明 ,中国并非“有海而无海洋文化” ,而是一个创造海洋文化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6.
京族民歌贯穿于哈节、哈亭、独弦琴和海洋环境等重要民族文化和自然事项,广泛地将京、汉、壮族文化和海洋意象融合、编织共生出海洋文化生态整体;仪式化的意义编织赋予这个整体以基于自我族群身份认同的仪式意义和膜拜价值;通过与独弦琴和海洋生境的对生、互渗其声音又从自我编织的意义结构和海洋生境中穿透、播散出去,避免了沦为僵化意义结构。编织为"张",播散、穿透为"驰",融合衔接"张""弛","一张一弛谓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监综合能力最强、吨位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新旗舰船——"中国海监50"号,不久前正式履行海洋巡航维权执法的神圣职责。"中国海监50"号是一艘集巡航执法与海洋调查为一体的3000吨级海监船,是  相似文献   

8.
“海洋文化城市”是一种崭新的城市文明形态,既不同于一般的海滨城市,又与恶性损耗海洋文化资源、刺激经济增长的“海洋经济型城市”有着本质区别。目前,长三角沿海城市的形象定位。与“海洋文化城市”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廓清“海洋文化城市”的理论内涵,不仅可以丰富长三角沿海城市发展思路,还能够为沿海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泉州峰尾已有600多年的港城历史,圭峰塔、"姑妈"义烈宫是圭峰文化的具体象征,见证了峰尾半岛人民自古以海为田,从事海洋捕捞、近海养殖与航运贸易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峰尾的海洋文明历程。  相似文献   

10.
广西沿海高校把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激发大学生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热情。必须通过"三个坚持"来加强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在广西沿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一是坚持"引进来"——把海洋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坚持"走出去"——组织海洋文化资源调研;三是坚持"拓渠道"——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认为其困境在于海洋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省级海洋立法没有及时跟进,海洋资源开发面临南海争端瓶颈,提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加紧出台省级海洋法规、加强海域执法、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不仅是中外交通史上浓重的一笔,而且对明代海洋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是中华民族“云帆高张,涉彼狂澜”的时代精神与“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的宏伟气度在海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其二是与海洋有关的作品成批地出现,《西游记》有着浓重的海洋情结,《三保太监西洋记演义》专写郑和下西洋之事,水傀儡戏、《下西洋》、《八仙过海》、《五龙朝圣》等演出了海洋故事题材的戏剧:其三是展示了海洋交通所带来的异国文化和风俗民情,开拓了海洋文学题材。  相似文献   

13.
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海南海洋文化是缘于海南海洋而生成的一种滨海型地域文化,即人们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南海洋,在开发海南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一体。要全方位地认识海南海洋文化,应从海南海洋文化生成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和空间因素来考虑,即从其历史发展的纵深角度和它与有关文化横向比较的角度来进行全方位分析。此外,海南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必须充分认识海南海洋文化在新时期开发海南海洋产业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海南海洋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参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大陆出土金珠饰品的研究成果,对南海沿岸汉墓历年所出金花球等饰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合浦金珠饰品体现出域外风格,它在南海一带流行的年代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当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南海一带经济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但从金珠焊接方法等制作工艺判断,这种产品本身是舶来品还是汉地产品,还存在疑问。从考古发现判断,金珠饰品有在合浦当地制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区有着丰厚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并利用这些遗产对青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保护与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青岛城市文化的建设,还可以为我国各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京族是一个以海洋经济活动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渊源,其饮食明显地体现出越南越人(京族)稻作文明的烙印。通过对居住在中国北部湾畔的京族这一海洋民族饮食的考察,发现京族饮食既具有汉族等农业民族饮食文化的共性,又不乏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其饮食受地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经济与文化互动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海洋文化与对外开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外开放为海洋文化发展提供机遇和动力,先进的海洋文化又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厘清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对外开放中发展和繁荣海洋文化,又通过海洋文化的滋润,支撑起广西沿海的崛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学课堂中海洋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海洋意识的薄弱,因此对大学生必须加强海洋意识的教育。文章从大学生海洋意识缺失的原因、海洋意识的教育内容,以及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课堂中海洋文化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洋教育人文性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空间和精神世界,它存在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海洋文学、海洋历史和海洋哲学之中,在人类的精神接受和心理建筑层面构建了强大的内在世界。海洋文学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并反映人—海关系,以海洋为意向或背景,通过叙事、抒情等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审美情感,蕴含深厚人文性和审美意蕴,是海洋教育的重要版块和无尽宝藏。挖掘中国教育史中的海洋元素,对于深化对中国教育史的认识,丰富海洋文化的内涵具有拓展性意义。世界各国也通过立法推进海洋教育的举措,其所体现出来的人本因素,在实践中具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范围将不断扩大。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许多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已把发展海洋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阳江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能拉动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