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这个问题学生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找出其间的规律,化难为易,是解决这种难题的关键。中学课本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其通项可以写成递推公式的形式。等差数列:a_n=a_(n-1)+d,(n>1);等比数列:a_n=a_(n-1)q,(n>1)。由这两个递推公式,反过来求其通项是很容易的。如果给出形如 a_(?)—a_n=a(a_n—a_(n-1)或形如 a_(n+1)—a_n=(a_n—a_(n-1)+b(其中 n≥1,a、b 是常数)的递推公式,那么如何求出已知数列的通项 a_n 呢?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分两个步骤:第一,把所给的递推公式先化成等差或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等差数列{a_n}的通项公式为a_n=a_1 (n-1)d (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q~(n-1)(其中a_1为首项,q为公比)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认为这两个公式可推广,且推广后的公式更实用。下面是推广后的公式:Ⅰ、已知等差数列{a_n}的第K项为a_k(k=1,2,3……)公差为d,则{a_n}的通项公式为: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_n=a_1+(n-1)d ① a_n=a_1q~(n-1) ②如果把①改写成 a_n=a_(n-1)+d(首项a_1=a)③把②改写成 a_n=a_(n-1)q(首项a_1=a) ④则③和④就是递推数列。一个数列{a_n},如果对于每一个自然数n,有一种规则将a_(n+1)同a_n联系起来,就  相似文献   

4.
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 (n-1)d中,通项a_n可以看成是项数n的一次函数(它的定义域是自然数),对一切n∈N,点(n,a_n)共线。 又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_n=na_1 (n(n-1)/2)d,可以变形为以下形式,即S_n=(d/2)n~2 (a_1-(d/2))n。因此,公差不等于零的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S_n可以看成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即S_n=an~2  相似文献   

5.
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中,学习者立刻会作出a_n=a_1 (n-1)1d,a_n=a_1q~(n-1)的反应,于是,笔者认为,学习者对这部分知识已经熟练掌握.然而,一段时间过去后,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错记成a_n=q_1q~n,为此笔者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高中代数下册第132页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数列{a_n}的项满足,其中c≠0,c≠1,证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_n=[bc~n (d-b)c~(n-1)-d]/(c-1)。” 以这道题为引子,可作如下思考。 思考之一:如果将此题的证明改为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该如何求呢?很显然这是属于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求其通项公式的问题。而这类问题本身对高中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但对培养学生能力来说的确是一类较好的题型。此题当c=1时就是等差数列;当c≠0,d=0时就是等比数列;当c≠0,c≠1就可以看成由等差或等比数列生成的新数列,不妨称它为等比差数列。下面就当c≠0,c≠1时介绍几种中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1.通项法:当我们明确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是等比数列时,可以直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或者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求得.2.观察法:例(1)2,4,6,8,……参考答案:an=2n  相似文献   

8.
数列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和前n项和公式Sn=f(n)都可以看成n的函数,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dn+(a1-d)可以看成是n的一次函数,  相似文献   

9.
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在近几年高考中凸显地位,这类试题的求解,多是运用转化思想,将所给递推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其他特殊数列,下面笔者就几种常见类型举几例高考试题,并对其解法进行探讨、总结.例1数列{a_n}中a_1=2,a_(a 1)=a_n cn(c是常数,n∈N~*),且a_1,a_2,a_3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1)求c的值;(2)求{a_n}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0.
数列在中学代数中是比较独特的单元,但它和恒等变形、方程、函数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前 n 项和公式,很明显地是将复杂的多项式 a_1 a_2 …… a_n 化为简单的形式 f(n),自然属于恒等变形;第二,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知道五个条件 a_1,n,a_n,S_n,d(或 q)中的任意三个求其余两个,实质上是解方程组的问题;第,数列可以看成以自然数为自变  相似文献   

11.
已知数列{a_n}中,a_1=p,a_(n 1)=qa_n r,求通项公式a_n,其中p、q、r为常数,且q≠0,q≠1。 显然r=0时,a_(n 1)=qa_n,这时{a_n}为等比数列,易推得a_n=pq~(n-1);当r≠0,q=1,a_(n 1)=a_n r,{a_n}是等差数列,易推得a_n=a_1 (n-1)r。  相似文献   

12.
数列求和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现行的中学教材中,只安排了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内容。但高考题中出现的数列大多数都是由等差、等比数列构造而成的非简单的等差、等比数列。本文拟对几种常见类型的数列求和公式作探讨。 命题1 设数列{a_n}是公差为d(d≠0)等差数列,数列{b_n }是公比为 q(q≠1)的等比数列,则数列{a_nb_n}的前n项和 S_n=(a_1b_1-a_nb_nq)/(1-q) (b_1q(1-q~(n-1))d)/(1-q)~2 证记 S_n=a_1b_2 a_2b_2 a_3b_3 … a_nb_n 将①式两边同乘以q得: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中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 a_n=a_1 (n-1)d,前 n 项和的公式 s_n=n(a_1 a_n)/2中的五个基本量 a_1,d,n,a_n,S_n,只要求“知三求二”.但在竞赛题中有一大类较特殊的数列求前 n 项之和用以上知识不易解决.本文先给出关于等差数列的一个重要定理,并给出完整的证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等差数列中关于加、减、乘和除运算的命题,与等比数列中关于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的相应命题之间存在着一个对应关系。例如,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n-1)d中的“加法”和“乘法”,换成“乘法”和“乘方”运算,即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q~(n-1)。那么,这种对应关系的理论依据和它的适用范围如何呢?本文从同构的向最空间具有相同性质的观点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中代数(甲种本)第二册77页上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数列{a_n}的项满足 a_1=b a_(n+1)=ca_n+d(c≠1),证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_n=(bc~n+(d-b)c~(n-1)-d)/(c-1) 我们把这题推广成: 已知数列{a_n}的项满足 a_1=a a_(n+1)-ba_n=c_0+c_1n+c_2n~2+…+c_mn~m,其中b≠0,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类问题,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解决.以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7,(Z3)
有很多问题需要逆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来解决问题.(一)逆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例1已知数列{a_n}满足a_1=1,a_(n 1)=2a_n 1(n∈N~*) (Ⅰ)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 (n-1)d,通项a_n可看成是项数n的一次函数,(严格地说,其定义域是自然数),对一切n∈N,点(n,a_n)共线。  相似文献   

18.
学生通常判定数列1,3,5,7,…是等差数列.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列的前4项满足a_2-a_1=a_3-a_2=a_4-a_3=2(常数),所以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认为其通项公式是a_n=2n-1,所以是等差数列.教材在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后也举例指出“例如,数列1,3,5,7,…与5,0,-5,-10,…都是等差数列”使学生的这种认识有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个首项为a_1,以后各项由递推式a_k=qa_(k-1)+d(其中q和d为常数,k≥2)确定的数列,称为“等比差数列”(当d=0时为等比数列;当q=1时为等差数列)。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我在本刊82年3期《等差与等比数列的简单推广》一文中已经给出:  相似文献   

20.
等差与等比数列是最基本而重要的数列。我们稍加推广,便可得到两种既包含等差数列又包含等比数列的数列。一、等比差数列通项为a_n=qa_(n-1)+d(其中q和d为常数)的数列(当d=0时为等比数列,当q=1时为等差数列),我们称它为等比差数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