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绘画的再现景观与实际看到的景观相等同,一直是西方传统油画的发展误区,它不仅忽略了画家个人风格因素对传统的师承,漠视画家“画其所知”的实际情形。而且在符合特定阶层所制定出来的趣味和风尚中限制了艺术的创造。在对西方的油画发展作简要回顾之后,发现图像所具有的巫术功能至今仍在发挥影响。试图用超功利的态度将艺术作客观化的评判。是在掩饰艺术的发生学并抹煞艺术与人的日常经验相关联的事实。本试从诞生传统油画的生产关系出发,探讨收藏油画“真实”物象以至产生当今复制艺术的社会欲望机制。完成从美学到社会学的一次超越。  相似文献   

2.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转型,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表达形式,传统的油画艺术受到了挑战。从电影、摄影与油画的关联、影像与油画的本质,以游走于摄影、电影和绘画之间的两位艺术家的艺术道路为剖析,探讨了油画艺术的多元表达形式,分析了油画与现代多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融合可能出现的导向问题,提出了对电影与油画、摄影与油画融合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概述了世界油画发展的脉络,归纳了油画艺术发展至当代的规律和运用法则,提出当今油画艺术必须进行观念更新,从反映自然到超越自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讲述了我创作中对艺术的理解,在此创作中对一些认识的深化和感悟,即艺术是人类的创造物,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创作,艺术与社会生活。我的大脑也在不断充实着,不断地吸收着精华,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期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将理论更深、更好地结合于作画当中,寻找出有自己特点的东西,与当今整个时代进行更好的连接。  相似文献   

5.
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一种表达形武,既然伴随着历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何不找到一种"适合"自己文化出路的语言呢?或者说在国际艺术里面能找到一种更加契合中国本来文化的艺术形式,使之能更早地加入到国际文化交流之中.随着中国经济日程的逐步国际化,中国油画艺术中的问题也在当下凸显出来.油画艺术的国际化日程也放到了桌面.那么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这的确是个需要严肃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美术界出现了纷繁复杂,多元并存的热闹现象。80年代后期对中国美术界来说并不平静,85年代新潮之后,中国现代艺术纷纷涌起,对学院和传统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传统的创作题材,创作思想甚至是创作技法都被贬低得一文不值,而刘晓东仍然初衷不改,沿着写实的道路继续前进,选择这条路子是刘晓东慎重的决定。随着1990年"新生代"画展的举办,一种既非传统又非激进的情绪开始在画坛弥漫,它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嘲讽与无奈的自嘲,这种倾向后来被冠之以"新生代",刘晓东正是这一时流的领军人物。因此,现实主义与新生代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件优秀的绘画作品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作为物质意义上的材料是没有精神可言的,但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艺术家主观的精神表达融入了画面,此时的材料便承载了精神表达。因此,油画艺术中各种材料的运用是构成油画不同精神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油画艺术的发展史就是油画材料的发展史。从古典主义到现代艺术,从坦培拉到现代油画材料不断发展的应用,油画材料一步步从精神表达的载体发展为主体形式而直接和观者对话,从材料运用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心灵的发展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风格特征和精神内涵,体现着艺术家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出现于19世纪的印象主义绘画,无论在绘画题材、表现手法及光与色的理解与表现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形成了与古典主义绘画大相径庭的表现思想和审美趣味。印象主义绘画在19世纪传统绘画的土壤上酿成了一场视觉革命,使绘画走出封闭的画室,进入宽广的外光世界,完成了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通过对印象主义绘画在表现题材、绘画技法等方面与古典主义绘画的比较,就印象派绘画对光与色的理解及运用方面看,印象主义绘画是西方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丰碑,为现代绘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和视觉效果乃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出来的,而色彩和技法只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要素和手段,它们在不同的画家和作品中的地位和价值也是因人而异的,油画作品的成功依赖于画家对构成最基本的视觉要素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而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却在于艺术家独具匠心地运用和突出基本的视觉要素作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而对这些要素分别进行认识和研究,探究各个成分之间5的互相关系,以及它们在油画作品中的作用和价值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赵嘉陵作为贵州省专业油画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油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他的油画艺术特色主要是选材的独特性;写实主义创作风格;独特的表现和深刻的内涵。赵嘉陵在油画创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他与其他画家一样需要审视自我的不足,实现自己在艺术上更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直到目前仍处于困境和尴尬之中:真正在市场上获得“价格定位”的是极少数油画名家,大多数油画家及其作品仍处于“展览型”状态;消费群体未能培育出来,致使低俗油画大行其道,市场运作极不规范;国外买主的“口味”左右市场。建立正常的市场机制、普及油画艺术教育、政府扶持倡导等,是油画市场摆脱困境和尴尬的导向。  相似文献   

12.
曹睿 《华章》2011,(34)
在目前的中国艺术市场,从整体而言,油画的价格要明显高于中国画.本年就中国油画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借以表达以艺术的视角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颜伟娜 《文教资料》2012,(12):119-120
艺术语言的表达,能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不同艺术语言的选择与运用,应考虑作品的主题需要、画家的特长个性。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具象、意象、抽象三种形式语言既各有魅力,又互相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审美风格的变化,艺术语言表现方式的创新和再造成了必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当今西方的主流艺术是观念艺术,其中不少是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所以有人说,如果按西方的眼光看来,讨论油画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了。而在中国,油画已经形成了一大艺术形式,正与中国传统的国画分庭抗礼,是两大画种之一,并且有力地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生存,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当国际多元文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的来临,我国文化背景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革,油画的民族化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于是,油画的创作便转向了与文化网络相互联系的关注,以本民族意识来对油画艺术进行关照,学习西方油画和油画民族化没有先后之分,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任仲龙 《文教资料》2008,(27):58-59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同方面进行油画实践的过程.在这个文化交流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优秀的作品,林风眠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打破了中西方艺术的界限,造就了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虽然他的国画作品比较著名,但他在油画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油画创作也为他艺术风格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油画人物方面尤为突出.他的油画人物将国画中的传神、西洋画中的浪漫、抽象画中的隽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脱俗而又飘逸的美,一种诗意的寂寞孤独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创作包括线条、肌理、笔触、构图、空间、质感、光感、色彩、明暗等等多种造型因素,油画语言以表现油画创作中的内容为目地,同时又具有某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的今天,油画创作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如何去发掘油画语言表现的潜在力量,这是本文我正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艺术已迅速从媒体的解放到媒体观念化转变,前者改变了艺术的存在方式而使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这是艺术走出架上时的最初状态;而后者将这种新的艺术存在方式纳入到新的艺术结构中,即将任何媒体维系在观念之中.文中阐明了艺术创作中不可为观念而观念、为形式而形式,而应在观念先于形式的前提下,为表达强烈的主观感情去寻找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油画家探讨的中国油画“民族化”问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艺术形式方面论述中国油画“民族化”需要在“中西结合”上不断探索和补充,形成能把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自然融入作品的富有中国油画特色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9.
蔡永辉教授的绘画表现形式十分广泛,从油画到水彩,从人物到风景,从主题性创作到小幅精品,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成就斐然.其专著《心之所向——蔡永辉油画与水彩创作研究》生动地展示了他几年来的绘画创作和治学经验,其中包括他发表在国家级权威期刊《美术观察》杂志上的论述惠安女创作及水彩创作心得的论文.这些都体现了蔡永辉的艺术感悟和人文主义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油画艺术教育和油画创作虽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大规模地、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直至80年代初,中国油画才真正进入了大普及时期。而最近10年,中国油画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臻成熟,从而,油画作为一个绘画艺术门类而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走向世界。作为一门正处在上升时期的朝阳艺术,到21世纪,中国油画必将会开放出更加绚丽多姿、令世人瞩目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