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曾经的尴尬     
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掌握互联网是现代生活中人和人沟通的重要手段,而互通情感,语言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常遇到不应有的尴尬。记得20年前刚到大学报到之时,由于同学们来自各地,首先遇到的是难懂的方言,大家在一起讲话如同进入语言“联合国”。开始相互不知说些什么,经历了打手势、放慢语调的过程才有所明白,也闹了许多笑话,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不便。有一次在食堂打饭时,同学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加方言问食堂师傅:师傅,来碗“糊涂”。“糊涂”即方言稀饭的意思,而师傅听不懂,莫名其妙,不知“糊涂”何义,更加“糊涂”。虽然大学生提倡讲普通话,但完全实施的面并不广,所以,难免会说和听一些“糊涂”话。  相似文献   

2.
“塑料”普通话是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过程中,方言区人们偶尔使用的交际工具,它的形成与生理、心理、社会和语言本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它是语言统一过程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各方言区情况不同,同一方言区包含多个层次。单从语音上讲,如果“塑料”普通话某一层次的语音为某一方言区成员共同使用,这一层次就会形成方言文读。  相似文献   

3.
七十多年前瞿秋白对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和认识,对今天仍存在着的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的分歧和论争,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瞿秋白的前瞻性在历史的流变中已经得到了印证,这也就意味着他仍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和语言教育提供借鉴和支持。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过渡时期”两种语言存在的必然性的论述;二、提出并倡导“同化原则”;三、阐明以方言文学推动普通话进步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爸爸争面子     
爸爸从小生活在山区,虽然拿到了大 专文凭,普通话却不怎么样。爸爸每次回 到家,都是讲方言,所以他的普通话夹带 着浓重的本地腔。爸爸原先在国税局当一 名职员,同事之间也都是用方言交流的。 可是,自从去年爸爸当上了干部,语言的 麻烦就来了。爸爸每个季度都得到县里汇 报工作,可每当他汇报工作时,领导有时 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爸爸老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小学,“方言”、“土语”充斥于耳,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成了普遍现象。 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某些学校领导、教师缺乏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答会做,不讲普通话也无妨”。二是有些中老年教师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土生土长,用“方言”讲课得心应手,显得亲切、自然、明了,用普通话讲课却很别扭,有时甚至闹出笑话。于是索性一“土”到底。三是“方言”作为日常口语的主要表达方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讲普通话则缺乏大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国普通话等级考核制度的实施,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目前普通中学却未能在校园里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中学“推普”仍是个薄弱环节。 中学阶段是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的语言能力,并使之继续发展提高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中学生所独具的身心特征,使“推普”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 一、方言障碍. 学生长期生活在方言环境中,早已习惯成自然,用方言交流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中学生的内部语言形成迅速大大快于外部语言的形成速度,常感到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可一时难以找到相应的语句用…  相似文献   

7.
重庆方言中的疑问词“哪个”在实际语言活动中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事物,相当于普通话中“哪个”和“谁”两个疑问代词的用法.本文将重庆方言中的“哪个”与普通话的“哪个”和“谁”比较,以总结出重庆方言的“哪个”用法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庆 《江西教育》2005,(8):19-20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社会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是鲜活而生动的,也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普通话的规范与更新。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是一种有地域色彩的文化现象。我国有七大方言区,其中又分为很多的次方言区,56个民族共有成千上万种方言。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有的次方言区仅隔一条河或者一座山就难以交流。两年前,有来北京采访的香港记者把“治沙”说成了“自杀”,闹出笑话;而到四川、重庆投资的台商因为听不懂四川方言,强烈要求重庆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以…  相似文献   

9.
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 ,儿童自幼的语言习得———母语教育 ,是方言 ;我们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教育 ,是在学校进行的。在学校实施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 ,教材是根本 ,教师是关键。因此 ,作为培养教师的各级师范院校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勇于创新 ,探寻针对方言特点、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一、普通话教学中手势教学法的必要性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 ,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发音问题 ,一是辨正问题。前一个问题指准确、熟练的发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 ,尤其是方言没有而…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在语音.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作为其民族共同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日趋频繁,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普通话的教学,就成了语文工作者和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不外在三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但是这三个方面的差别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不必在三个方面下同等的功夫.一个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只要使用的是普通话的语音,其词汇和语法是方言的(如四川方言的“啥子”、“咋个”、“红苕”、“等会儿多”、“十打十个”、“(?)l(?)l(?)的鸭子飞guǎ了”),人家也一般能听  相似文献   

11.
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什么是过渡语1.1 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着一种既不是方言、又不是普与话的过渡语。所谓“兰青官话”,大体上就是这样的过渡语。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除了从小离开实乡,在很好的普通话环境中生活,一般人都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人的家园。”语言是文化的心脏,它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灵魂中。普通话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语言,语文教学应以普通话为教学语言,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吴方言是我们苏州人的生活语言,是我们最早接触和学习掌握的语言。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好吴方言资源,能有效促进我们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推广普通话是时代的要求1 推广普通话是历史的使命。我国早在元朝时 ,就推行“中原音” ,规定学校要教“中原音” ,即使蒙族儿童在学校也要讲中原音 ,否则就要挨板子 ,可见当时就已很重视语言的规范化了。据传 ,太祖朱元璋宽赦了一个描写宫廷生活的人 ,就是因为此人所写的诗韵符合“标准音”。清朝也有“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之规定。辛亥革命以后语言统一才逐步走上了科学轨道 ,新中国的建立 ,为语言的统一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国家的统一 ,党和政府的重视 ,使得“推广普通话”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 ,复杂的方言…  相似文献   

14.
胡戌杰 《考试周刊》2011,(60):29-30
作者对农民工离开家乡前后使用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外出务工之前农民工的语言比较简单,进武汉务工后农民工使用普通话和家乡话两种语言变体,他们对普通话接受程度很好,对于自己的家乡话在情感上的认同感仍旧很强,但忠诚度不高。作者认为提高农民工语言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普”和“方言”齐头并进是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广州方言区人说普通话时大多将z-念成z-。这是语音规律和语言环境使然。建议将z声母引入普通话,以提高广州方言区“推普”的效率。提出“大普通话”设想。“大普通话”是标准普通话和各方言区普通话变体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女儿放学回家说,学校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要求用10到20个字给推广普通话做个广告策划,写出至少10条以上的广告语。女儿的广告语:1.方言诚可贵,外语价更高。若为普通话,二者皆可抛。2.做普通人,讲普通话。3.今年暑假不学习,学习只学普通话。4.普通话,自从有了你,中国变得好美丽……5.说话要说普通话,地球人都知道。6.从前说方言,一句说5遍,麻烦!现在好了,有了普通话,一口气说5句,不累,还好听易懂。7.国家免检产品:普通话!8.话到嘴边必有话,有话必有普通话。9.普通话,国家宇航员指定语言。10.说普通话,你好,我也好。11.古道西风瘦马,小桥…  相似文献   

17.
李珊珊 《教师》2014,(29):124-125
由于普通话是教育中使用的标准语言,人们很少重视大学生方言的使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大学生会选择使用他们的方言,以及为什么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方言。研究发现,大学生选择使用方言有两种情况:第一,遇见讲同一种方言的人而使用相同的方言;第二,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而努力学习这个地方的方言。  相似文献   

18.
“方言词”与“方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或称“地域方言词”)?现代汉语方言词通常指哪些词?我们发现,对此问题,语言界众说纷纭,所指不一。以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专著为例,可以归纳为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在某一方言区域内流行的词,我们称为方言词。”[1]“方言词指普通话里不用,而只有某个地区的人使用的词”[2].“方言词指的是跟普通话语汇相对的流行于某个方言的词语”[3]。上述种种界说,措词大同小异,观点可谓一致,归为一类。它们都把“方言词”看成是未进入普通话、不具有全民性、只在方言区使用的词。另一种意见可以黄伯荣、…  相似文献   

19.
语言规划是对社会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对语言问题做出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普通话的推广(以下简称推普)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语言文字政策.普通话与方言的复杂关系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语言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通过分析推普背景下川渝方言节目盛行的原因,提出协调推普与方言保护之间的关系仍是中国语言规划的重点之一,而对方言区讲话人开展语言培训将是协调推普和方言保护关系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偶有一GG”是什么意思?有些连语文老师都不能完全搞明白的语言,却常常会出现在学生平时的交谈或作文中。日益复杂的社会语言环境给学生的语言教育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一、形成学生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因素 1.方言的习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方言众多。以我们启东东南中学来说,随着镇级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不少外地学生来我校就读。虽然学生在校时都讲普通话,但夹杂着各地方言的“地方式普通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