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需要树立媒介融合发展意识,探索自身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本文在对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确保广播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环境,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快与新媒体融合正逐渐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因此,本文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49交通广播为例,对广播与媒体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包括研究包括新媒体发展、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特点以及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传统媒体不得不考虑与数字技术、新媒体融合发展。广播如何融入新媒体,与新媒体适时适当地结合,把广播媒体的优势最大化,借新媒体的形式,发展扩大广播的影响力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实。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一般分为技术层面的融合、内容层面的融合、传播方式层面的融合,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多种新兴媒体迎来新媒体时代。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兴媒体越发受到欢迎,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可改变当前传统广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如能够扩大传统广播受众群体,使广播传播更具时效性,同时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以促进广播行业科学稳定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需要依托新媒体,更新管理观念、注重市场再定位、构建专业化的队伍,从而实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广告收入逐年增加,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市场被分流。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满足网络时代的受众需求,广播媒体加快了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融合步伐,揭开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序幕。本文通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以及对下一步发展趋势的探究,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广播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融合才会有更大发展审问的卿..点。  相似文献   

6.
谢飞 《中国广播》2013,(11):9-12
俄罗斯广播的数字化进程是在国家信息化整体战略保障下进行的。虽然数字广播的发展进程缓慢,但是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已不可避免。本文主要从国家政策保障、数字广播进程以及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等几个方面,阐述新媒体时代俄罗斯广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贺蕾  倪俊 《今传媒》2016,(4):82-84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广播作为传统传播媒介,在新时代需要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扩大自身影响、抢占广告份额,是需要每一位广播媒体从业者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陕西广播电视台现共有10套广播频率,探讨广播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继续发展前进的路径,广播电台与新媒体更好融合的举措,这也是摆在陕西广电人面前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熊宗涛 《视听》2018,(6):8-9
当下,广播事业发展门路甚多,但大多数是强调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要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这当然是一个趋势,但是忽略了广播是有着自身独特性的媒体,而与其他媒体融合发展,甚至舍弃广播主导主流而去发展新媒体等做法,实是不当不该。结合广西实际,走紧密型区域广播融合发展之路不失为一条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广西广播整体服务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熊科伟  张涛摄影 《中国广播》2013,(12):I0005-I0005
第四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12月1日在广州花都召开,本届研讨会总议题为“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下设“新媒体时代区域广播发展研究”“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经营”“广播与新媒体的产业联盟发展战略”“网络广播的营利模式研究”“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的困惑与问题”“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广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优”等九大子议题。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等机构及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媒体的近8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会。  相似文献   

10.
山区传统广播信号源能否有效“覆盖”,这是长期制约当地广播发展的瓶颈。山区广播与新媒体多元化的融合传播,不仅解决了山区广播的困境,而且赋予山区广播新的生命力,提升了传统广播的竞争力。本文试以福建闽北山区广播发展现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山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予以探讨、评析。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中国之声对全国两会的报道,几乎所有和广播媒体可以实现融合的成熟新媒体都与央广实现了合作。通过网络收听参与广播节目的听众已经超过用收音机收听的人数,社交新媒体和手机APP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广播媒体的发展也需要新媒体弥补自身的局限性,这样广播媒体和其它媒体的融合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基层广播媒体不尽快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迟早还会被日益发展壮大的媒体挤到边缘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兴媒介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与青睐,这对于广播等一系列的传统媒体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得传统媒体感受到生存压力。要使传统媒体恢复生机,需要实现与新媒体有效融合,这也是推动我国整个媒体行业有序发展的可行之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广播媒体既要在新的市场喜好中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又要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播出品质,同时还要培育复合型新传媒人才,积极探索与构建现代广播全媒体网络平台,并以此达到良好的新媒体融合与发展效应。本文以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研究出发点,展开了深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和普及,媒介发展全面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广播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播媒体为了抢抓发展机遇,必须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发挥自身强大优势,借助新媒体的资源,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走台网融合、台网一体化之路,打造全新的全媒体聚合平台,增强广播媒体的媒介竞争力,促进广播媒体更加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广播媒体如何更加高效地借助新媒体的角度探析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发展方针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从诞生之初就展现出巨大的传播力,给传播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中,广播媒体的传统劣势逐渐显现,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借助新媒体,开拓新的融合发展空间。本文系统分析了广播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暴露出的传播劣势,探讨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融合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服务性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之一,对广播新闻节目的扩展、延伸,可以为受众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直接服务。随着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必然,促进了广播新闻媒体的融合创新,本文以广播新闻节目为切入点,在概述新媒体对广播新闻节目冲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媒体冲击下广播新闻节目的现状,探讨了广播新闻节目服务性的提升和延伸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作为受众,同样也需要融合转化。新的时代背景下,该怎样引导传统广播听众转化为新媒体的“粉丝”呢?本文从广播媒体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谭云峰 《新闻传播》2018,(15):100-101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电台、数字图书等各种新媒体形态的出现,传统的广播音乐节目受到巨大的冲击,要求相关人员积极转变广播音乐节目的内容并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广播音乐节目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面临的发展困境,指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转变策略,提出了广播音乐节目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媒体融合背景下,促使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探析,具体是结合现阶段新媒体对传统广播在意识形态、传播媒介等方面造成冲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新媒体特色渗透进传统广播体系、对管理理念与传播形式实施改革举措等建议,就此展开论述,希望国内广播业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陈蕾伊 《中国广播》2013,(12):13-17
新媒体时代,台湾广播面临着广告市场收缩、收听率逐年降低、年轻听众流失等问题。为了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台湾广播通过发展类型化广播、打造联播网、开展社会活动来优化播放平台;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各种途径,建立广播网站、打造广播APP、融合社交媒体、探索广播可视化等。未来台湾广播将在持续经营与优化传统广播的同时,深度融合新媒体,实现传播平台、传播内容、互动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骆伟 《新闻前哨》2014,(1):73-7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传播媒介之一的广播,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听众面前,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扩大自身影响、抢占广告份额,是每一位广播媒体从业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广播与网络电台各自优劣的分析,着重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向网络电台发展的趋势及方法,强调传统广播应朝多向性发展,特别是与网络电台的融合,进一步发挥广播独特传播优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