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新闻评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因此逐渐成为新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多数研究从一个侧面或者个案入手,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影响力及其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冲击,这些研究无疑为我们认识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有益的启示,但却没能完整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有哪些突破和创新?这就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评论,是新闻单位的旗帜和灵魂。缺少评论的报纸、广播、电视,难以形成强大的新闻舆论中心。电台、电视台要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要更好地发挥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评论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舆论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是我们在新的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 多年从事新闻宣传的同志都有这样的感受,尽管我们在提高报道水平、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新闻舆论关注的重点、倾向与人们口头舆论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人们的街谈巷议常常对某个新闻事件有不同于报纸的评论。这样的差异是自然存在,我们并不能奢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闻评论的时代性、特殊性和影响力:它是网络媒体上社会舆论最集中的反映;观点在交锋中焕发出力量和影响;以很快速度形成舆论声势、创造促使问题解决的先声。这样的传播效果是对传统新闻评论的超越,从而使网络新闻评论对公众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建立起对理性的“强烈信赖”——新闻评论批判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报纸的新闻评论渐成繁荣局面,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种健康的舆论生态在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社会宽容度,为新闻评论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近年来媒体竞争的现实需求,大大拓展了新闻评论的发展空间。不少报纸纷纷设立新闻评论版,强化新闻评论,乃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新闻,但更需要对新闻的解读;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在对新闻事件、新闻题材总体把握之上的新闻解读之争。三是一大批“理性、建设性”的新闻评论,从各自的视…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教材中关于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认识是不断变化的。最初的认识,认为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指导性、针对性等等,尤其强调指导性、政治性。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表述:比如说,“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等显特征的评论章”;“离开了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都不成其为新闻评论。”(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2月第一版,第5页)又比如说,新闻评论“应该有这样四个特点,即:鲜明的党性、较强的时间性、明显的指导性、广泛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7.
浅析新闻评论的作用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被誉为影响、引导舆论的“旗帜”和“灵魂”,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新闻评论具有反映和引导舆论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新闻评论的要求有哪些?本文从新闻评论的作用和要求来认识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我们的新闻舆论要胜任如此重担,就必须下气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因记者而被发现、挖掘和传播,记者因新闻而存在、而出名。新闻与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同一性,对新闻的要求有时就是对记者…  相似文献   

9.
杨家德 《新闻窗》2007,(2):37-38
党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担负着引领社会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任。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反映和影响社会舆论、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有效载体,理应在引领和谐舆论宣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日照日报》重视发挥评论的导向作用,2006年以来,通过加大改革力度,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增强评论的舆论引导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既体现在它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上,也体现在其自身传播系统的扩充与变化上,包括新闻评论由报纸向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发展,评论功能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向舆论集散、舆论整合延伸,以及评论作者从新闻从业者向公众、专家扩展.  相似文献   

11.
类别:新闻采写学编号──新闻的配套开发所谓的“配套式”是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配套。这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创造。在国外的报纸上,新闻报道是有的,新闻评论也是有的。但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像我们的报纸上这样配套发表,则是很少的。这种配套的言论,有时是编期看到记者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需要单独抽出来加以论述,故而配了一篇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时,这种评论则是由记者自己撰写的。运厅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记者在报道中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觉得言犹未尽,有单独写一篇评论的必要;(二…  相似文献   

12.
沈东珍 《青年记者》2006,(22):52-53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要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反映和影响社会舆论、帮助受众开辟认识真理道路的有效载体,理应在引领和谐舆论宣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日照日报》重视发挥评论的导向作用,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发挥靠近基层的优势,立足本地实际,把握社会动态,通过社论、评论员章及《港城论坛》等栏目,对当前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政治、经济、化现象,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有说服力的评论,从而引导舆论,影响社会,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对于引导舆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党报的主流媒体上的新闻评论,是既代表党又代表群众的一种发言形式,因此其影响社会舆论的作用会更大。  相似文献   

14.
樊巍 《青年记者》2004,(5):51-51
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即公众的意见。意见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舆论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的集中,组织和扩散才能反映公众对事物的评价。形成有效的影响力量。因此,虽然舆论不只存在于大众媒体中,但舆论监督通常意味的是新闻媒体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播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公共事务进行评论、批评,表达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时评”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无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它是清晰的判断形式,是针对这种判断的有效率的表达。   时评的核心是判断 时评的基本内容无非事实与道理。在时评的结构中,“事”与“理”的关系,就是判断关系。什么是判断呢?普通逻辑告诉我们:“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 对一件事随便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但对一件事作出判断,则是难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16.
王亦高 《新闻传播》2005,(12):30-32,33,36
一、序言 中国近代新闻文体的形成,其间经过了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这一过程,人们对各种新闻文体特质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本文拟就“新闻评论”文体谈一些看法,核心内容是着重从文体形式上来判断某文是否是新闻评论及其如何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即是说,暂时凌驾于载体与内容之外,把注意力集中在形式上,抽取出一副外壳的骨架,来看一看中国近代新闻评论的文体沿革。  相似文献   

17.
田秋生 《军事记者》2008,(11):45-46
近年来,网络新闻评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也因此逐渐成为新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多数研究从一个侧面或者个案人手,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影响力及其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冲击,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有益的启示。那么,作为一种与新媒体伴生的产物,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有哪些发展?换句话说,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冯越,仅是地方新闻单位大连日报社的普通编辑,然而,他撰写的新闻评论《一个人真能承包100个厂吗?》和《另一种溃堤》,却分别荣获了1988年全国好新闻二等奖和1998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据专家统计,能两次获此项殊荣的人在全国也不超过10名,在地方新闻单位更是凤毛麟角。拜读其文,细听其语,笔者以为其成功的奥秘有三点甚为突出。一、求异创新的选题能力一篇评论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论题,论题的优劣源于对问题思考的程度。求异思维,即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地思考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富于…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 新闻评论具备能够引导舆论这一功能是以新闻评论的特性为基础的.而新闻评论的性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浪潮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逐步嵌入人们的生活,微博的异军突起让我们进入了"公民记者"时代。微博在畅通人们交流渠道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传媒格局,多元化的话语体系正在被建构,碎片化的写作与阅读逐渐成为习惯。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发挥新闻评论的优势,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诸多声音中做到观点正确、理性深刻、引人入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现状分析自2008年起,笔者每年都对全年的中国新闻评论状况进行现状描述和分析,相继发表《民主进程中的公民意见表达——2008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