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历史沿革与现任领导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建于1978年5月17日,原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潘懋元教授;2004年4月6日改名为教育研究院。它是全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拥有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4)和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6),潘懋元教授是全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生导师(1986);它拥有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1988)、全国唯一的高等教育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1996)、全国唯一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和全国唯一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985工程"创新研究基地(2004)。现任院长为刘海峰教授。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谈了高等教育这门学科在建设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即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与重点问题;高等教育科学与高等教育学体系问题;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方法与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3.
卢彩晨 《江苏高教》2020,(12):22-25
高等教育学于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于我国,这是我国为世界学科"大家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与初创时期相比,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的实质性进展与各界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以至于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当其无法有效指导高等教育实践之时,更是如此。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十分必要。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主体虚化、对客体的理性认识薄弱,以及对传统路径过度依赖等问题,未来时期的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应增强主体的存在性、提升研究的理论性、降低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正>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是201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由宜宾学院与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建设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课题发布与结题、科学研究、决策与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职能。"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10人,"中心"主任为宜宾学院党委书记蔡乐才教授。"中心"主要承担高教科研、决策咨询、信息服务、院校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等工作。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暨宜宾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17年获得全国"第五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和四川省"第三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学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里所说的适应,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所制约;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必须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服务。这里,我们用“高等教育必须受经济制约”这一原理,分析印度的高等教育,找出其受高等教育失业现象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规范问题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规范问题新探厦门大学何云坤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规范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所无法回避应予以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正确认识和科学解答这两个基础理论问题,是规范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统一学科...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根本在于高等教育研究产出并形成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领域得到发展最早出现在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多种因素促成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化,学科建设更加快了高等教育学的生长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已有四十年发展历程。潘懋元先生领导的学科建设工作不只是对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在于其附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应用性与非应用性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特性,高等教育学的存续和繁荣,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其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之本,更是大学与生俱来的根本职能。文章基于当前大学人才培养职能边缘化、培养目标趋同化和培养过程市场化等现象,提出改变"就人才培养论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对立的现实状况。以互利共生为视角,理解大学职能间的共生关系;以社会需求为基准,树立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观;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统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学研究是根植于高等教育实践的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高等教育实践是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高等教育学学科处于其他外部学科的邻居位置,和教育学学科是母子关系,又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内部各学科的母体学科。高等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高等教育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学研究需要倡导突破学科壁垒、超越学科方法视角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术论文的实际数据表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近40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懋元先生培养、扶植了一批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并以其在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中持续不断的"深耕"与"坚守"凝聚高等教育学研究力量;以潘懋元先生为"领头羊"的高等教育学高被引作者表征和引领高等教育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知识生产方向;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学》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撑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的大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提供了知识论、方法论基础.高等教育学人需承前启后,不畏高等教育学研究人员成才的艰巨性,促进高等教育学前沿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