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奥斯曼帝国长达两百多年的衰落期内,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都对奥斯曼帝国展开争夺,奥斯曼帝国也在列强的矛盾之下苟延残喘。如何瓜分帝国的遗产,成为令欧洲列强头疼的"东方问题"。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在奥斯曼帝国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奥斯曼帝国则依靠德国来抑制英国和俄国势力。最终奥斯曼被德国绑上战车,在一战后覆亡。  相似文献   

2.
马洛生  权新宇 《考试周刊》2008,(53):141-142
十九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面临严峻的内外困境。一方面,英、俄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激烈争夺迫使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渐次退出在巴尔干地区的角逐。另一方面,地区分离运动的展开和欧洲民族主义的勃兴瓦解着帝国的统治。外约旦地区特殊的战略和经济价值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末期奥斯曼政府统治强化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政策内容的分析,来说明这一政策为外约旦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面临严峻的内外因境。一方面,英、俄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激烈争夺迫使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渐次退出在巴尔干地区的角逐。另一方面,地区分离运动的展开和欧洲民族主义的勃兴瓦解着帝国的统治。外约旦地区特殊的战略和经济价值凸现出来。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末期奥斯曼政府统治强化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政策内容的分析,来说明这一政策对外约旦地区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说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败,『东方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重大问题.企图瓜分『遗产』的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和干涉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使巴尔干地区的各种矛盾愈演愈烈.一八七七——一八七八年俄土战争后,沙俄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大增.在柏林会议上,英、奥、德迫使俄国接受了柏林会议对圣斯特法诺和约的重大修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使巴尔干半岛各民族摆脱了土耳其的封建统治.但由于巴尔干各君主国政府的扩张政策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很快又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民族解放运动.两地人民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并与塞尔维亚合并,这就必然引起奥塞之间的冲突,进而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冲突巴尔干成为随时可能引起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相似文献   

5.
始于18世纪末的“东方问题”,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不仅没有解决和消除;而且从19世纪70年代起,还以更加错综复杂的态势、波澜壮阔的规模继续向前发展,不断涌现出一幕又一幕震惊世界的国际事件,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跨世纪的外交热点。这一历史时期的东方问题具有如下特点:(1)从时代上看,东方问题是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其症结所在已逐渐由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和欧洲列强争夺帝国“遗产”的矛盾,向欧洲列强与巴尔干各国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矛盾转变。东方问题变成了巴尔干问题。巴尔干问题的实质是: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加巴尔干的民族主义;(2)从程度上看,上述矛盾盘根错节,相互影响,比以前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6.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139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其中有这样的叙述:“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旧课本对此有类似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摧垮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四个大帝国。”两者不同的是:新课本给“四个大帝国”加上了社会性质,即“帝国主义”。这种定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而奥斯曼帝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奥斯曼帝国原是军事封建帝国。19世纪70年代的俄土战争以后,它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908年至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东方文学"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中历来是弱势群体,"东方文学史"的编写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模仿欧美文学史的体例和编排,在名称以及内容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通常意义上,"东方文学"包括亚洲文学和非洲文学,然而"东方文学史"里绝大部分内容是亚洲文学,非洲文学除了古代埃及文学和当代几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其他少有提及。此外,"东方文学"是相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学"而命名的,不符"东方人"自己的立场。综合以上两点,故"东方文学"应为"亚洲文学"比较合适。研究"东方文学"的学者编撰的文学史各有千秋:除了集结了著者心血的优秀著作外,也有些编著思想陈旧,堆砌史实,互相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史观,没有重视文学和社会、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历史在运动,文学史的编写永远都是进行时。  相似文献   

10.
聚焦科索沃     
一段时间以来,“南联盟”和“北约”就科索沃问题的激烈冲突,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为使同学们了解科索沃危机的实质和认清“北约”的嘴脸,在这里谈谈相关的知识。一、南联盟在哪里?南联盟所在的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大陆的东南部,是南欧三大半岛之一,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被世人称为欧洲的“火药桶”。这个地区的民族关系十分复杂。由于历史的原因,巴尔干地区形成了不同民族杂居和民族分界线犬牙交错的状况,几乎每一个主要民族都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民族成分。巴尔干半岛面积仅约50万平方公里,然而这里却有十个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联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罗马尼亚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由于各民  相似文献   

11.
沙皇俄国,是一个富有侵略扩张野心的国家,在所谓东方问题上,表现得十分充分。在十九世纪的上半期,从神圣同盟的形成到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俄国由于在欧洲处于霸权地位,它对上耳其怀有特别强烈的侵略野心,所以在东方问题这一国际斗争中,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同其他欧洲强国在东方问题上矛盾斗争的一次公开冲突,战争结果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也使它在东方问题上再也不能充当主角。一十四世纪初,奥斯曼国家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兴起,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扩张战争,到十六世纪,终于形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军事封建大帝国。它的疆域极为辽阔,在亚洲它占有从地中海东岸直到波斯  相似文献   

12.
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长时段的历史使土耳其在文化认同上有着欧洲情节,这使土耳其成了伊斯兰教世界的异类。在西化浪潮和当前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土耳其的文化认同成了特例,就是这种特殊性,土耳其成了近现代社会变革成功的典范,当代致力于入欧盟,积极争取完全"脱亚入欧"的历程。土耳其文化认同的双重性是由其长时段的历史决定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土耳其成为欧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伊斯兰文化的继承者,土耳其既是欧洲文明的遗产,又是奥斯曼帝国的遗产。是地理环境、长时段历史造就了土耳其文化的双重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在当今文明冲突的时代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中古早期是否存在"state"意义上的"国家"?这个问题是近30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论者有很多分歧的意见。不过,对于历史学家来说,重要的似应是中古早期蛮族王国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国家定义问题。维杜金德在《萨克森人史》中呈现的政治世界是多重的、复合的,族群是其基础性构成,其上有帝国、基督教世界或欧洲等范畴。"萨克森爱国主义"反映了维杜金德的族群认同,基督教或欧洲虽非国家实体,却是维杜金德社会和政治思维中的要素,是他判断事务是非曲直的基准。维杜金德对秩序与权力的诉求主要寄托于他生活在其中的奥托帝国。他笔下的奥托帝国是基于个人关系纽带之上的,但这是蕴含着秩序与公共权威而非与之对立的个人关系纽带。在维杜金德的历史叙事中,基督教与世俗取向、世袭权利与权贵选举、制度与个人、公共与私人,不是二元对立的范畴。《萨克森人史》表现的是一个与二元对立思维不相协调的政治世界。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是沙皇俄国南下土耳其、争夺巴尔干半岛和黑海两海峡霸权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欧洲外交史上以俄土关系和俄土战争为主线的东方问题逐渐展开的关键时期.沙俄利用与巴尔干国家共同的东正教信仰和相近的斯拉夫族源的特殊关系,以及与土耳其地理毗连的有利条件,在19世纪连续发动了四次俄土战争,确立了俄国在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19世纪的历次俄土战争与18世纪的俄土战争不尽相同,它们不单纯是俄土两国间的局部冲突,而是整个东方问题的一部分,与近东和欧洲的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牵动着欧洲列强战略利益的敏感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处于欧洲边缘的海岛型国家,英国第一个迈入工业社会并在制度与文化方面引领世界数百年,海洋在其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对海洋贸易的追逐推动了一套适合商贸原则的国家机器的构建;对外扩张的欲望促使其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追逐海洋霸权和海上扩张;现代金融机制的建立成为确保商贸利润和战争胜利的最有力的保障;而海洋意识也对帝国留在殖民地的遗产产生了影响。总之,英国人所具有的海洋意识和坚定的海洋战略,乃至由此产生的主导英国国策的务实主义精神,对英国式的发展无疑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875年夏到1878年夏,巴尔干半岛爆发了一场牵动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所谓“东方危机”,它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起义,保加利亚起义、塞土战争及俄土战争。一百多年来,“东方危机”一直是近代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研究课题。仅就“东方危机”的原因,各国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土耳其当代历史学家把自“东方问题”发生以来包括“东方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  相似文献   

17.
15世纪初,当拜占廷帝国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争夺连接东西方传统商道而激战犹酣的时候,东方的明王朝正从容不迫地派遣使者南下西洋、北上西域,放眼看世界,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陈诚三使西域的千古佳话。陈诚是中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家。他的《陈竹山先生文集》详细地记载了历次出使的经过和遭遇,对于研究中亚帖木尔帝国的历史,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西欧民族国家走上大洋洲际贸易和殖民扩张的产物。为了获取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东方巨大财富,英国东印度公司坚持不懈地开辟对华贸易。在最初对华贸易出口遭到贸易逆差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公司除对散商签发汇票借取资金从事大洋茶叶贸易在欧洲获取巨额利润外,还罪恶地从事鸦片贸易而扭转了贸易逆差,从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富与英国政府的赋税,为英国从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也为英国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性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东方大清王朝紧闭的大门被来自西方的坚船利炮攻破,"中央帝国"老大帝国"美梦被隆隆的炮声击碎。一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先进  相似文献   

20.
希特勒侵略政策中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东方政策即在东方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德意志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奠定德意志帝国征服世界的种族基础。希特勒以东方政策为中心做了具体的外交设想并一步步地按照其设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为希特勒东方政策提供了历史依据,种族主义、生存空间论、反犹主义和反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希特勒东方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政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