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同时为下面学习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同时为下面学习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这一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立体图,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为下面学习正方体的认识及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本在分别讲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后,又将其统一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统一,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而且好处有三: 一是能启发、诱导学生计算出底面是三角  相似文献   

6.
一些教师在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常常对学生说:「长方休和正方体特征的相同点是:都有六个面;都有十二条棱;都有八个顶点.它们的不同点是: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为正方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六个面中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长方体十二条棱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十二条棱长度都相等.  相似文献   

7.
飞来的教具     
那节课,我正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在学习了求长方体的棱长之和之后,正在为教学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直观教具而发愁。突然,我一眼看到了新发的放在电教柜上的放劳动学具的纸箱子,每个面都扎着“十”字形包装带(如图1),不由喜上眉梢,这真是天赐良机。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数学课上,吴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摆出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边摆速记录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大正方体的棱长。我们小组通过操作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谁能结合实物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有那些特征?生:(手拿实物)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对面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生:(手拿实物)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大小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师: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高?长方体有多少条高?生:长方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长方体有无数条高。【评析】学生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本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而积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纸盒,沿着棱长剪开,再展开,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表面积的含义。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运  相似文献   

11.
一次听一位年轻老师的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着介绍了长、宽、高.然后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者长度相等吗?"学生齐答:"不相等."突然一位男生抢着回答:"我见过长、宽、高都相等的正方体."老师先是一愣,接着一脸不高兴地训斥:"你认真听讲了没有,现在讨论的是长方体,不是正方体.我问东,你答西."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学生如同被当头浇了一瓢冷水,难为情地低头坐下.课堂上出奇地安静下来,原先举起的小手都缩了回去.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提供操作的机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认识并深入了解事物,就必须亲自去尝试、体验.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能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让自主学习真正获得实效.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先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再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橡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更直观地了解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学生逐步把握了长方体的含义,明确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  相似文献   

13.
丢失的面积     
活动内容:拼接长方体、正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活动准备: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玩具积木12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2个(可用萝卜切成)。活动过程:一、面积会丢失五.计算:①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②二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2.操作:把三个校长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计算: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3.比较:二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长方体表面积哪个大?大多少?4.讨论:长方体本身就是用正方体拼成,为什么表面积会不相等呢?为什么正好是相差18平方厘米呢…  相似文献   

14.
<正>课前思考:1.教材是如何编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做中学”,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找到不同制作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3.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4.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5.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二、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促进思维发展的思考题:从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上,截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本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纸盒,沿着棱长剪开,再展开,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表面积的含义。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总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教材安排了例1,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想出每个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然后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生a: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生b:长方体的面大小不一样。生c:正方体和长方体形状不一样。生d:长方体的棱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煞似“热闹”,有的甚至翻着书念着……学生交流过后,教师便开始抽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开展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这是常见的一种误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集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