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琴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4):506-508,533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源泉,因而成为各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这就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可能性,其流失问题也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文章以我国知识型员工为研究时象,首先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指出了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如何有效防范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许多企业面临着:人才难留!知识型人才严重流失已给一些企业造成了重大危机,人才危机对这些企业的长期发展又构成重大威胁。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入手,从风险防范与激励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论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入手.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不可避免会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如何有效管理本企业知识型员工,从而降低流失风险,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核心的生产要素,因此,对于掌握知识的“人”来说,就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创造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而知识型员工是最具创造力的,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们工作观念的改变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使得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愈加频繁,他们在企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其流失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入手,指出了知识型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体现,结合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现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提出了企业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不可避免会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如何有效管理本企业知识型员工,从而降低流失风险。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采取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关于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知识型员工。如何有针对性地激励知识型员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广大经营者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法,并指出激励只有和风险防范结合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在激励员工的同时,对员工的流失进行风险防范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出发,将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按照其主导需求的不同分为职业磨合期、成长期、成熟期及稳定期.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主导需求模型来深入分析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以期为企业采取相应对策避免知识型员工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方 《未来与发展》2015,(2):40-43,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其中众多的外向型民营企业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外向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过高,不利于新时期企业培育以品质、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企业如何才能留住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析外向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知识型员工流失的方法,为企业建立和发展与知识型员工的长期关系提供整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跨国公司对华子公司转移知识的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转移结果的影响为研究选题,构建了知识转移属性与结果模型,其中,知识嵌入性为自变量,知识隐性为中介变量,转移结果为因变量.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人员、惯例嵌入特性会推动知识转移,隐性属性会阻碍知识转移;人员、工具、协作关系嵌入会通过改变知识的隐性程度对知识转移结果施加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 - Despite research on how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manage knowledge transfer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相似文献   

13.
企业知识管理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五大障碍入手,论证了国内企业在知识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得出知识管理起步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正确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模式”。本文首先从与企业知识管理高度相关的顾客、产品差异程度、企业知识构成和产品生命周期四个因素分析,提出了CDKL分析模型,以帮助国内企业做出知识管理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子公司创新倾向对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有效的知识转移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创新倾向也已成为企业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试图通过研究以下因素,如所转移知识的因果模糊性、母公司的知识转移能力和子公司的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来探索子公司创新倾向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公司在跨国公司知识创新及流动体系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正在由传统的价值链形式向全球网络组织转变,跨国公司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取决于内部的研发活动,也取决于海外子公司从当地外部网络吸收那些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具有当地特定知识的能力.海外子公司从过去知识的单向吸收者逐渐转变成为跨国公司知识体系的重要知识来源.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在全球创新体系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本文从子公司的角度出发,按照子公司创造知识的能力以及所创造知识的可转移性两个维度,把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划分为知识的提供者、吸收者、深化者以及修改者等四个角色,介绍了四种角色的特点以及战略意义,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知识管理战略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员工间知识互换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建祖  宣慧玉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20-122
通过建立基于知识互补性假设的两人知识互换效用函数,运用无限次重复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内员工间知识互换的主要障碍和解决途径。研究表明,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对于不合作的制裁威胁是可信的且未来收益的贴现因子足够大,则有效的知识互换均衡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知识特性与组织情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涛 《科学学研究》2010,28(6):902-911
为了分析知识特性在不同组织情境下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构建了以组织情境因素(动机、吸收能力、组织支持)为调节变量的知识特性(默会性、简单嵌入性、复杂嵌入性)作用模型。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收集问卷后,通过多重回归验证了模型拟合情况。结果显示,默会性、简单嵌入、复杂嵌入、吸收能力和组织支持的作用显著,而考虑组织情境因素与知识特性的交互作用时,知识特性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尤其重要的是默会性与组织支持交互作用后,原先默会性的阻碍作用转化成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ability to access and exploit knowledge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for today’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nsensus about the exact nature of the role played by culture in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in multinational contex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he dynamics of national culture influence an organization operating in a cross-cultur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how the company can benefit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 We focused on a holistic single case study, the Generali Group, by performing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evidence collected with qualitative coding techniques. We propose a framework,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s and the use of specific knowledge facilitation mechanisms, which allows knowledge to spread in a more easy and fluid way in multin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supports MNCs in reconciling the knowledge transfer dilemma.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institutional force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in parallel with cognitive issues, impact knowledge sharing with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Furthermore, the aim is to elaborate on differences between industrie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a retail firm with a manufacturing firm. The focus is on IKEA and SCA Packaging and their efforts to share knowledge across national and intra-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Despit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MNCs, the case studies illustrate that the will to share and absorb knowledge is very much influenced by institutional forces, as well as by the ways in which organizations are structured and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布及其对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兴  曾智莲 《科学学研究》2008,26(2):344-349
 借鉴资源分布的原理,本文提出知识分布的概念,据此构建了知识分布概念模型,并具体分析了知识分布对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包括知识分布载体自身、相互关系以及知识分布载体数目和层次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认为各个知识载体中的知识形态影响并决定了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方式;一个组织中知识分布的聚集度与知识转移的效率紧密相关;载体间相互关系极大地影响了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满意度;知识分布个体之间的密切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传播者的主动性以及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双方合作的效果;知识分布载体的数目与层次影响发生知识转移的范围,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