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茜  庄贵军  周茵 《预测》2012,(1):8-13
本文以营销道德和一体化社会契约理论为基础,检验私人关系对销售人员灰色营销行为决策的影响,特别是时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私人关系负向影响契约性道德判断,对文化性道德判断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无影响;文化性和契约性道德判断负向影响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时机会调节私人关系同文化性和契约性道德判断、文化性和契约性道德判断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私人关系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新情况、新面貌不断出现,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的时候,也不得不面对其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说社会冷漠问题的出现,就一次次刺痛了社会的神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不考虑道德机制对自身的约束,只顾自身利益最大化。本文将在博弈论的视角下,先不考虑到相关约束机制存在,从个体、社会等角度进行博弈分析,然后将道德机制引入到个体博弈之中,改变博弈的收益结构,使援助成为社会个体的最优选择,从而减少社会冷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道德从网络技术中分离出去,是休谟难题在虚拟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网络危机因此归咎于技术本身。虚拟社会中的个体道德需要并不必然绑定道德实践。博弈论试图为虚拟社会建立新的道德规则,但这一思想实验由于先在的道德判断而陷入困境。由于人们在虚拟社会的初始状态中已然“先知”,使其对于虚拟社会道德规则的有效性失去信心,而语言交流在引入博弈分析之后,也为虚拟社会规则的普遍有效性制造了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4.
张笑峰  席酉民 《软科学》2016,(10):96-99
基于社会交换、社会学习和调节焦点理论视角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的道德人与道德管理者角色分别促进"员工—领导"和"员工—员工"积极互惠的形成,进而抑制员工知识隐藏;树立角色模范和沟通强化等领导活动有助于员工心理安全感和道德认同的提升;伦理型领导通过唤起员工促进型的调节焦点对员工知识隐藏产生影响,员工个体特质调节焦点调节了这一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发展促使以“技术赋权”为显著特征的新兴围观者纷纷涌现,这种依托于虚拟空间的社会互动新形式即“网络围观”,其实质是公众对网络公共事件一种选择性到场,而促发围观行为的个体心理机制也是复杂和多元的。因此,深入分析引发围观行为的以好奇娱乐为主的表层心理动机,以及社会助长、从众等深层心理机制,并从规范性形成的视角提出围观行为的道德驱动模型理论假设。通过模型建构与验证,发现个体道德认同和道德敏感均对围观行为有正向的影响,其中道德敏感在道德认同与围观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也展望了基于道德规范的围观行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科技工作者的定义和社会责任实证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分为"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社会权利与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等,并在此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分层模式"、"发展模式"等相关的理论模式,为该领域深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银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6-1803
 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与科研环境均是学术不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有限道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科研环境如何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影响学术不端的程度以及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程度的影响。基于419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科研环境与个体素质对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没有直接影响,个体压力虽然对学术不端有直接影响,但影响较小;而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个体压力、个体素质与科研环境对学术不端的间接影响程度比较大;此外,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交换、社会学习和调节焦点理论分析了伦理型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传递过程,在区分伦理型领导力"道德个体"和"道德管理者"两个不同面向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伦理型领导力传递的并行路径框架;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道德失范是所有社会的常态,但集体道德失范则是社会异常的表现,在一个社会异常变迁的时代,道德失范则是社会生产的结果。本文应用现代性相关理论,分析了造成道德失范的各种社会性因素:包括理性压倒情感是病因学;以发展、进步为名义的现代国家是始作俑者;现代科层制官僚体系是催眠药;极化了的个体权利是遮羞布;行为规则的不确定性是替罪羊。并提出一个给国民安全感的国家,一系列有道德责任感的制度设计,一群追求道德生活的国家公民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才有摆脱目前道德失范困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祝娟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251-254
价值追求日益多元的道德现实,对科技人员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多重影响,价值多元主义成为当前科技道德建设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环境。由于科技道德评价能对科技人员的行为起到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在价值多元环境下,对科技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出科学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科技道德评价的目标应致力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主题的意义与方法对合理的道德信仰是一个社会和谐得以实现和社会文明得以传承的内在主线。从最终意义上说,道德信仰这种内在的认同与自觉的依附,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之路。当今我国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核心应当是确立其对合理的社会主流道德之信仰,实现青少年个体对社会主流道德的认同与内化。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作为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也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深深地影响其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青少年作为社会的道德主体参与社会生活。此外,当代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主观上也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信念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林 《科教文汇》2008,(18):202-203
人类道德的存在价值和运作方式,决定了道德必须由外在约束过渡到内在自觉,形成道德信念,本文从性质、主体与层次三个方面对道德信念的构成进行分析,揭示道德信念的存在的具体状态。本文认为道德信念有着正确与错信念之分、存在着个体、群体与社会不同主体的道德信念,存在着单一与整体不同层次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4.
阐述社会网络与知识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社会网络对个体之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虽然非正式制度占制度环境的比重远超过正式制度,但现有研究集中于探讨地区正式制度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对非正式制度环境与创业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致力于揭示地区社会信任这一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和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01595条个体创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地区外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有正向影响,地区内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有负向影响,说明社会信任的确是个体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2)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网络能强化外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的正向影响,弱化内群体社会信任对个体创业的负向影响,说明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网络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利用外群体社会信任伴随的潜在机会和抵御内群体社会信任伴随的可能威胁。此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地区社会信任通过影响个体识别创业机会进而对个体创业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关注点从正式制度环境转移到非正式制度环境,不仅能丰富和拓展非正式制度环境与创业相关研究,而且对个体制定创业决策和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18,(8):78-78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买晓琴课题组采用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方法,探究了社会价值取向影响自我—他人结果评价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国际期刊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社会价值取向是指在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用来描述个体对他人利益关注程度的个体差异。通常根据社会价值取向可以把人分为两类:亲自我型个体和亲社会型个体。  相似文献   

17.
知耻是传统道德的基础性规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个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由个体组成的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把知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帮助教育对象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荣辱观,培养教育对象的适度耻感。  相似文献   

18.
探析新形势下高校的德育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那么我国高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呢?本文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做了阐释,并根据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具体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强调"八荣八耻"是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那么我国高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呢?本文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做了阐释,并根据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具体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强调“八荣八耻”是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借助情景实验,以企业家为实验样本,对社会网络中个体的中心性特征、积极拖延行为及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全新阐释,证实团队成员咨询网络程度中心性、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以及情感网络中介中心性等结构特征在积极拖延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倒U型调节作用。管理者可以借助对个体在情感网络和咨询网络中的位置属性的判断,进而对积极拖延行为实施个性化管理,通过构建知识互渗、情感共融、技能互补的社会网络体系,帮助团队成员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