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画诗是为画题诗 ,可分为两类。这两类题画诗有不同的题诗方式和发展历程。题画诗是诗人与画家的对话并进而走向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题画诗为诗、画的发展和文艺批评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诗画的晤对与璧合——论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画诗是为画题诗,可分为两类。这两类题画诗有不同的题诗方式和发展历程。题画诗是诗人与画家的对话并进而走向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题画诗为诗、画的发展和艺批评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工诗善画,所著《鸡肋集》共收录了二十余首题画诗,其题画诗不仅对画面作了生动传神的描绘,也借诗抒怀言志,而自画自题的题画诗卓有特色。晁补之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匠心巧运,事诗如画,使得其题画诗与绘画作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4.
张开瑰 《甘肃教育》2003,(10):24-24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就是根据绘画所题的诗:题画诗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广义的题画诗,即是观画者根据画面的内容所赋的诗。其诗可以离开画面而独立,一般不题在画面上。严格来说,此类题画诗是属于赞画诗,它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题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的风格而议论绘画理论等。例如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就是一首广义的题画诗.  相似文献   

5.
正画与题画诗之间,关系总是微妙的。有的画因了题画诗而更加文气雅致,而题画诗中隐秘的诗情,只有赏画时才可以为人所理解。从宋代文人参与绘画开始,发展到后世诸如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反而使高情逸思借助绘画得以阐发。画以文传的典范,也当属此《秀石疏林图》。世人可以不知道作者赵孟,甚至没见过此画,却极可能早已听说这四句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  相似文献   

6.
题画诗是诗的王国里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诗与画在先秦两汉是各自独立发展的,魏晋南北朝诗画创作开始融合,产生了题画诗,使题画诗成为一个独立的诗体并出现了题画诗的大家。唐代完成了这种融合,宋代则把题画诗创作艺术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高峰,并建构了题画诗的理论体系,苏轼则是这一峰巅的旗帜。 苏轼的题画诗不但以诗评画,缘物寄情,而且还从诗画创作中建立诗画同源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诗  相似文献   

7.
题画诗,要为画传神,是要诗人模写画之神理,发掘画之意趣,再现画之意境,从而给予诗意的补充;题画诗,要写出画不出的东西,将空间艺术转化为时间艺术,在静的艺术中赋予动的艺术色彩。题画诗要求诗人利用画面孕含的意蕴以及笔法留下的空白,在不违背画形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诗人的想象,丰富画的内涵,增加画的情趣,体现诗人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论苏轼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强调诗与画紧密结合,他在题画诗中阐述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观点,表达了艺术见解。他的题画诗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题画诗",特别是"诗画合一"艺术品中的"题画诗"在中国的产生和繁盛,与中国诗、画艺术的民族性、独特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注重"感悟"的思维方式有关,也与中国画的作者身份、绘画工具、艺术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把所画的画和此画上的题诗及其题诗的书法艺术合称为“诗书画三绝”。题画诗是指写在画上的诗。据有关资料介绍,最早的题画诗大约始于唐代。早期的题画诗部写在画卷的末尾或者前面,同画而不相干;从宋代的徽宗赵估开始,才把诗直接写在画面上,融诗书画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特别是"诗画合一"艺术品中的"题画诗"在中国的产生和繁盛,与中国诗、画艺术的民族性、独特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注重"感悟"的思维方式有关,也与中国画的作者身份、绘画工具、艺术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诗歌意境的欣赏和品味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小学生因为年龄、语文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在理解意境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题画诗将原本独立存在的两种艺术形式——诗和画巧妙结合,诗境中有画境,画境直观再现诗境,因为有了画的具体生动呈现诗境会较为容易理解,因此题画诗特别适合小学古诗教学。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题画诗的数量相当少,且存在"留诗换画"的现象。根据以上病症及题画诗的独特艺术魅力应在小学语文中大量选用题画诗。  相似文献   

13.
倪瓒是元代画坛名家,同时也是诗坛名家。通过对倪瓒题画诗种类、内容、风格的分析研究,展现其题画诗的清简之美,隐逸之志,以及诗与画的和谐互补。希望能揭示诗与画两种艺术门类高度融合之魅力,亦可为尚显薄弱的元代诗歌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题画诗简论     
诗与画相结合而产生的题画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的独创。文章融诗论和画论为一体,探讨了题画诗发展的历史源流和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人物,论述了题画诗的审美特征,概述了创作题画诗的主要手法。并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力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题画诗简论     
诗与画相结合而产生的题画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的独创。文章融诗论和画论为一体,探讨了题画诗发展的历史源流和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人物,论述了题画诗的审美特征,概述了创作题画诗的主要手法。并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力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诗与画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抒情写意的产物。“题画诗”是贯通于诗画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将原本独立的文字(诗)和形象(画)关联起来,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共同传递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本文以“苏轼的题画诗”为探究对象,从其内容、意涵等方面,进一步展现苏轼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追求。以期从苏轼的题画诗中,深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感情,或谈论艺术见地,或咏叹画面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诗歌借助书法,与绘画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映生辉,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色。题画诗源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学术界持北宋者居多,也有学者认为北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但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杜甫就曾有许多咏画诗,被后人认为是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三个层次:一、黄庭坚在题画诗中发抒他论画的见解与审美趣尚,认为画家须具备人品学识,其次要讲究画的形似、技法以及笔力,方能得心应手,在形似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力求做到神似,画中有“意”有“真趣”。画之最高境界是遗形得神,出神入化,好的画应是无声之诗。二、题画诗三种写法范式。(1)就画论画,对画中之景作出恰当的描述、概括与补充,同时亦可借景抒情,略有阐发。(2)借画师之画,言我之心志,将画意加以引申与发挥。使绘画借诗的境界意趣而得到升华。(3)在题画诗中点明诗中之景乃写画景而非真实之景。三、黄山谷题画诗的艺术特色。(1)尽可能运用比喻与夸张手法去表现景物之物态。(2)炼句琢字,力求生新出奇。(3)章法布局,曲折而驰骤。(4)于诙谐风趣中寓深意。(5)议论带情韵而发。这三个层次互为映发,构成其题画诗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题画诗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它是诗与画结合的产物,正所谓诗情画意,浑然一体。题画诗源远流长,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是题画诗的萌芽阶段,而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在此时独占鳌头,具有很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通过研读这组诗歌,了解题画诗的源头,探究魏晋南北朝诗期题画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第一次实现了诗与画在画面上的真正结合。聚焦苏轼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诗为传播媒介,阐释了画的意义。他既融会了诗画的相通之处,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种类丰富的苏轼题画诗向受众言传了画中之意,也表达了画外之意.同时还深刻阐发了诗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