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2007,(9):36-40
在新浪博客上,有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姑娘为自己开的“童话”博客,地址是 (灰姑娘的童话谷)。看到这个博客的名称,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爱读童话也爱写童话的姑娘!的确,她自称自己是灰姑娘,等待着《灰姑娘》童话中的王子接灰站娘的“南瓜马车”的确到来,不过,她不是等待王子,而是等待更多酌杂志把她自己写的童话带给更多的人看。看来,我们的《小学生》杂志也是一辆满载着美丽梦想的“南瓜马车”了。  相似文献   

2.
徐娜 《科学启蒙》2010,(5):57-59
南极是一个异常荒芜的大陆。那里气候寒冷,植物难以生长,只有少量地方能够看到些许苔藓,因此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就难以生存,只有那些能以海洋生物为食的海豹、企鹅和海鸟生活在南极大陆,多样化的南极陆地生物圈也就难以形成了。然而在南极大陆附近冰冷的海水中,  相似文献   

3.
星期六,我和小记者们一起去参观广州神农草堂。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刚进去,就看到了一个展览厅。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公司的模型,了解到公司占地一百二十平方米,是"永不过期"药店,一年有两次"免费  相似文献   

4.
法语语言学习同其他的语言学习一样都是一个长期而又较为枯燥乏味的过程,人们对于法语的了解和掌握也是一个艰苦的历程。我们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许多法语教学专家采用愉快教学法来促进学生的法语学习。  相似文献   

5.
午休前,没多少困意,随手翻开一本刊物,我看到一则笑话:一个游客看到一家小吃店门前竖着的牌子,上写着"涮牛肛"。他大为好奇,以为是一地方名吃,就问店家这是什么美食。店家莫名其妙地回答:"什么‘涮牛肛’啊?我们这里只有涮牛肚。"  相似文献   

6.
这样的误会在留学生活中实在是不胜枚举,但是每一次的误会都会让我们学到更多陌生而有用的知识。初学德语的时候,老师曾跟我们说过,德国人处世严谨,一丝不苟。他们的语言和用词,也是一样的严格。最典型的就是德语的单词虽也是拼音文字,但不像英语或其他语种,某个字母会有多种发音,德语的每个字母只有一种发音,所以就算不认识单词,你依然可以朗读一整篇文章;与此相应的是,德语的单词绝大多数只有单一的含义,这一点和法语很相似,因此很多国际法律文书和经济类学术专著都会使用德语和法语,而不用英语撰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语和法语用词歧义极…  相似文献   

7.
午休前,没多少困意,我随手翻开一本刊物,看到一则笑话——一位游客看到一家小吃部门前的牌子上写着——"涮牛肛",大为好奇,以为是一地方名吃,就问店家这是什么美食。店家也有点莫名其妙地回答:"什么‘涮牛肛’啊?我们这里只有涮牛肚儿。"  相似文献   

8.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听起来非常美丽的小山村——“金花”度过的,可那里既没有金花,也没有银花,甚至野花都很难看到。那时,学校就设在我们村子里,中小学是合在一块儿的。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母亲则在离学校很远的一个小山村的破庙里的村小教书。那个小山村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鲜花”,那儿更有意思,不仅没有鲜花儿,就连树也没有,只有光秃秃的黄土包。在我们这个学校里一共就百把号人。父亲从早晨拨开眼睛到晚上闭上眼睛,没有一刻不在为这个像小麻雀似的学校操心。我们的学校实在是太破旧了,实在经不起风吹雨打。父亲上课有个习惯:上课时…  相似文献   

9.
马车声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摘自《参…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坡     
正我终于来到陕西,看到了真正的黄土高坡。放眼望去,那里都是一些用砖砌的平房,有的是用草做屋顶,既没有城里的幢幢高楼,也没有我们家乡农村那种两三层的小楼。那里的自然环境也极其荒凉,放眼望去,不见青青小草,只有金黄色的玉米和火红色的高粱,其余全是无边无际的黄土,远远看去,黄土和蓝天连接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吕传彬 《新读写》2022,(10):56-57
<正>一个周末,美国朋友驱车带我们去堪萨斯州的首府托皮卡镇,去看居住在那里的阿米希人。托皮卡镇一带,跟美国其他地方一样,高速公路发达,房屋建筑优美雅致。但是,就在这现代化的公路和建筑群中,我们看到另一种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欧洲中世纪格调:公路上的汽车群中不时夹杂着几辆车厢涂得漆黑的马车,赶马车的人,男的一律头戴黑色宽边礼帽,上着白布衬衣,下穿背带式黑裤,脚穿笨重的黑色大头皮鞋。  相似文献   

12.
正像哲学在无产阶级那里找到它的物质的武器,无产阶级也在哲学那里找到它的精神的武器。当思想的闪光一旦根本地照入了这个素朴的人民基地时,德国人的解放为人,就会完成。我们的结论可以总括如下: 德国唯一的实际可能的解放,是根据于把人宣告为人的最高本质的这一理论的观点的解放。在德国,要想从中世纪解放出来,只有同时从部份地克服中世纪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有可能。在德国,除非摧毁每一式样的奴役关系,就不可能摧毁任何式样的奴役关系。基本的德国不能得到革命,除非从根本上进行革  相似文献   

13.
陆晓波 《考试周刊》2013,(23):163-163
<正>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创新、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绝不是一个只有在现代教育中才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先看看古代关于独立思考能力的看法,试着从中找出有用的建议和方法。论语中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就不再教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孔子的观点里,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学习的一个前提,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因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正是  相似文献   

14.
李沁童 《辅导员》2011,(23):33-33
星期六.我和小记者们一起去参观广州神农草堂。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我们刚进去,就看到了一个展览厅。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公司的模型,了解到公司占地一百二十平方米,是“永不过期”药店,一年有两次“免费更换日”,可更换过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过年了,我们全家回老家--西安。爸爸回到家,却很少在家,白天都被他的小学同学或中学同学叫走了,只有晚上才可以看到他的影子。爷爷奶奶和妈妈一直准备着置办年货。我和弟弟宋词除了切磋数学问题,也经常去外面玩。有时跟着爷爷奶奶,有时跟着妈妈,有时就我们两个。西安比北京小多了,出去也丢不了。有很多好玩的事呢!在北京,我们没有进过营业性网吧,知道去那里要看身份证,未成年人是不让进的。可在我爷爷家附近的一个网吧,我和宋词进去,他们连问都不问。再看里面,有好几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学生,他们大多是在打游戏,或者看电影。我只是查收邮…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二外法语时,不难发现法语中的关系从句与英语中的定语从句用法十分相似,有些同学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完全套用英语定语从句的用法来学习法语关系从句,其实,法语关系从句与英语定语从句的用法还是有很多细微差别的,在学习时我们应该既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又看到它们的不同点,以便使我们对两种语言的把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法语     
《留学生》2007,(3)
第一次听到用"美丽"来形容一种语言时,我当时觉得有点搞笑而且怪异。最早听说把法语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的,来源于都德的《最后一课》。确切的来源虽无可考证,但当初把"法语"与"美丽"相结合的人,绝对是个天才。就凭这份天才,让法语带上"选美冠军"的称号也无可厚非了。可对于我,第一次听法语,还是在当初筹划出国、写留学计划以备签证的时候。看到人人都有这么一句(le francais est la plus belle langue du monde),我也就照葫芦画瓢,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学法语的恐惧,再加上法语学院那几个老先生的"乡土法语",不但没让我觉得法语之美,反而失了几份好感。真正体会到法语之美,还是来到法国之后。第一年在语言学校学法语的时候,教我们的是一位典型而传统的法国中年女老师Isabelle。Isabelle对法语的热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管上课还是日常交流,她绝不讲半句英语,而且,只要她在场,也不许我们讲自己的语言。她说那样不利于学习法语。她讲课,不用教材,天天带着我们玩游戏、背诗歌、听音乐,再不就是角色表演。Isabelle一直把法语比作音乐。她说讲法语就像  相似文献   

18.
一、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 据说德国对钓鱼有三条规定,一是一个人只能拥有一根鱼竿;二是要有执照;三是要带上尺子,如果钓上的鱼太小就要放回水中。一天,一个中国商人和他的德国朋友在河边散步,当德国朋友看到一个小孩身边有两根鱼竿时就问:“你怎么有两根鱼竿?”小孩说另一根是他同学的,他同学上厕所了。德国朋友就认真地在那里等,直到小孩的同学回来。  相似文献   

19.
优雅的法语     
法语基本成熟是在11世纪末。她作为文学语言享誉欧洲,人们公认法语最为优美和高雅。不少外国人也用法语写作。如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这一时期的法语基本上都是韵文文学,是便于行吟诗人传诵的一种口头文学,但用法文表述的文学作品已屡见不鲜,主要  相似文献   

20.
康德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一次,康德准备去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拜访老朋友威廉。事前,他给威廉写了封信,说自己会在3月5日上午11时之前赶到那里。为了不误时间,康德3月4日就到达了这个小镇,威廉住在离小镇十几英里远的一个农场,而小镇和农场之间隔了一条河。第二天早上,他租了一辆马车前往老朋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