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诗》证说是《诗经》特有的传播现象之一,这一现象在儒家和经学著述中尤为突出。郭店楚墓竹简《缁衣》显示,子思子在引《诗》证说这一著述模式的形成和强化过程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仇云波 《文化学刊》2010,(6):137-141
日本平安时代杰出诗人空海在汉诗文作品《三教指归》和《游山慕仙诗》(《性灵集》卷首五言长诗)中都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并且在比喻的运用上具有连续性的特征。这一修辞特征反映了空海"遗文取义"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3.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这是冯至的诗《蛇》。《蛇》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但解放前没有人提起过这首诗。《蛇》是在解放后才获得崇高地位的。对这首诗第一次给了高度评价的是诗人何其芳。1959年何其芳在一篇后来收入《诗歌欣赏》的文章中提到冯至的两首诗《蛇》和《南方的夜》。他说,冯至的两本诗集《昨日之歌》和《北游》中不少是歌咏爱情的,其中《蛇》与《南方的夜》是比较出色的。《蛇》所表现的对于爱情的渴望,写得不落俗套,富有色彩等等。这是在中国有关《蛇》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封建社会的精神病态,颠覆封建礼教的精神压制,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这是文学的转身,也是历史的转身,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学新的形式和内容。黑格尔说,艺术家为一个理念,必须找到具体的形象。历史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这一次它的变局带来的不再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而是《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雷雨》。历史不仅是通往文学的途径,更是通往作家以及作家心灵的途径,这正如残雪笔下的"垂直的阅读";而文学又是历史的时光机,它将历史的片段重现于当下。  相似文献   

5.
“文化力”这个名词近年来出现在理论学术界,这是和贾春峰的研究分不开的。他在1992年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十几年来已先后出版了《文化力》《文化力观》《企业力》《文化力启动经济力》及《“文化力”制胜——21世纪企业全球化战略》论集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贾春峰于1993年10月26日在《经济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6.
正雨后,阳光刺破云层,近处的吴山,城隍阁巍然矗立;远处,西湖烟波浩渺,群峰错落。这是著名版画家陆放先生创作的表现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的作品《吴山天风》,也是他45年来的第50幅西湖系列水印版画作品。六十余年生活在西子湖边,这片山水在陆放的画中凝结成了灵魂的一部分。《断桥残雪》《苏堤春晓》《雷峰夕照》《花港春色》《三潭印月》《西湖金秋》《雪》……一笔一刀,一刀一笔,木版水印特有的温润,让那些湖、桥、山、水都显得生机勃勃。无论是春日、金秋,还是雨中、雪后,画中有诗,意趣盎然。因此,陆放也赢得了"西湖陆"的  相似文献   

7.
杨关鸣 《文化学刊》2023,(3):125-128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发表前有所谓“前马克思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他深受西美尔、新康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体现在《现代戏剧发展史》《心灵与形式》以及《小说理论》三部主要以文艺形式为研究主题的早期著作中。《现代戏剧发展史》和《心灵与形式》深受西美尔与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影响,而《小说理论》则在承袭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古希腊史诗与近现代小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学,且在最后表达了对于超越当时社会生活形式的新文艺、新世界的期待。只有研究卢卡奇早期文艺思想背后的哲学向度的变化,才能更好理解其马克思主义转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的经典是“五经”,按汉代以后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易》、《书》、《诗》、《礼》、《春秋》;道家的经典是“三玄”,按魏晋以后的说法,它们分别是《易》、《老》、《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历史上泾渭分明的儒、道两系,竟均以《易经》为自己的哲学坟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后世的学者争相以前人的经典作门面,还是儒、道两家本出于一源?从这一意义上讲,探明《易经》与儒、道之间的联系,便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应解决的首要课题。然而遗憾的是,也许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匮乏、文献与传说的真假难辩,检阅诸多版本的中国哲学史,这一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了。于是,谈儒者始于孔、孟,说道者肇自老、庄,而在此以前的中国哲学,则只留下混沌不清的一个疑团。为了解开这一疑团,笔者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上撰有《〈易经〉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文,集中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以“阴阳”为载体的两性文化的世界观和《易经》中所运用的以“周易”为形式的素朴辩证的方法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易经》的上述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怎样影响和制约着儒、道两系在以后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句诗,推开了杭州闹市中一座古宅的大门,听到了一个绵延400年的书香世家的故事。"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2020年7月初,北京大学寄语高考考生的这句诗在网上引来热议。这首诗的作者吴庆坻(读chi,1848~1924年),字子修,晚号"补松老人",杭州人。著有《补松庐文录》《悔余生诗》《蕉廊脞录》《辛亥殉难记》,参与过《杭州府志》《浙江通志》  相似文献   

10.
刘敏 《文化交流》2016,(3):61-64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给我一个火把!/你们看/我这火把/亮得灼眼啊/这是火的世界/这是光的世界……"艾青的这首《火把》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中华民族发出自己的呼声与呐喊。在抗战时期,艾青的诗歌就像火把,鼓舞着国民奋起抗战。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同时出版了《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与《时代:艾青诗选》两本书。其中《我爱这土  相似文献   

11.
《人民中国》自1953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风风雨雨的50年。在这50年里,《人民中国》面向众多的日本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赢得了广大日本读者的好评和信赖。在《人民中国》发展壮大的半个世纪时,日本各界的朋友们把《人民中国》杂志视为中日友好的桥梁,支持我们、激励我们、关注我们的成长,并为扩大《人民中国》的读者倾注了辛勤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中美关系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996年10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为什么说不》一书,这本书由几名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执笔,对冷战后一波三折的中美关系作了详细的剖析。书中的第七章《谁误导了美国公众》,用大量无可辨驳的事实,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新闻界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所起的不光彩的作用。这也值得中国同行从中吸取有益的作用。这一章共分3节:《透过墨镜看中国》、《从“CBS 的中国间谍故事”到“NBC 的奥运会”》、《吴弘达事件与吴弘达现象》,本刊将分3期连载,以与读者共警醒。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中美关系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996年10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为什么说不》一书,这本书由几名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执笔,对冷战后一波三折的中美关系作了详细的剖析。书中的第七章《谁误导了美国公众》,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新闻界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所起的不光彩的作用。这也值得中国同行从中吸取有益的作用。这一章共分3节:《透过墨镜看中国》、《从“CBS 的中国间谍故事”到“NBC 的奥运会”》、《吴弘达事件与吴弘达现象》,本刊分3期连载(本期连载完),以与读者共警醒。  相似文献   

14.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6):186-191
<正>沈从文的《摘星录》和《看虹录》一直是沈从文研究中的疑案。几十年来,人们始终没有看到据说收录这两篇作品的《看虹摘星录》,最后连是否真有这本书也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的《沈从文文集》收录了《摘星录》和《看虹录》,事情似乎有个结果。但读者和研究者又心生疑惑:两文在1944年已受到左翼的批评,被指为有色情倾向,1948年郭沫若判为"桃红色"文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常州青果巷在清末诞生了三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们分别是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赵元任主持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瞿秋白主持制定《拉丁化新文字》,周有光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这三套方案在百年来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周有光主持的《汉语拼音方案》吸收了前人的成果,成为今天汉语汉文化走向国际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岁末,让人如痴如醉的婺剧首次以编队的阵容,浓彩重墨地亮相省会杭州,《铁血国殇》《吕布与貂蝉》《百寿图》《江山本色》和《姐妹易嫁》等5部经典剧目,由金华地区的5个剧团依次在胜利剧院隆重献演。这不仅让婺剧迷们一饱眼福,而且也让许多不知婺剧为何物的观众大开眼界,他们发现这株经历了400多年岁月的江南奇葩,竟如此光彩夺目!这场浓墨重彩的婺剧演出所以能在省城隆重举行,全靠浙江省内众多社会贤达和热心人士的推动,当“婺剧演出周”的帷幕刚刚落下,由这帮社会热心人士悉心筹组的浙江省婺剧促进会便宣告成立。这一非公有制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7.
霍伟 《文化学刊》2015,(4):65-67
梁漱溟在其早期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早熟"问题,后在《中国文化要义》中又将这一理论系统化。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及内容进行梳理,廓清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中美关系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996年10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为什么说不》一书,这本书由几名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执笔,对冷战后一波三折的中美关系作了详细的剖析。书中的第七章《谁误导了美国公众》,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新闻界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所起的不光彩的作用。这也值得中国同行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这一章共分3节:《透过墨镜看中国》、《从"CBS 的中国间谍故事"到"NBC 的奥运会"》、《吴弘达事件与吴弘达现象》,本刊将分3期连载,以与读者共警醒。  相似文献   

19.
封面简介     
在本期封面上有4本书,它们是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介绍中国地方、行业、系统的大型对外宣传画册。这4本画册属于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套《中国简况》丛书。这套丛书现在已经出版了4本,即《中华文明之星——大连》、《辉煌的中国乡镇企业》、《知识经济大潮中的青岛》和《中国成都》。《中华文明之星——大连》一书中分“璀  相似文献   

20.
冯小刚是人们喜爱的电影导演之一,所以大家对于他的新片《一九四二》也非常关注。然而《一九四二》首映的29日上午,我在登陆国内某知名影评网站后却吃了一惊。当天,在该网站上观众对《一九四二》的评分只有5.6,这是相当低的分数了,更耐人寻味的是,给这部电影评最低分的观众居然占到了总数的60%。难道冯导的最新作品真的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