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但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满堂煮沸,不着边际;有时一堂寂静,无人问津,十分困惑、尴尬。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都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诚然,“课堂讨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学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  相似文献   

4.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由于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运用时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探究的。本文仅从理科教学的角度简述几条组织策略。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课堂讨论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譬如,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朱春明 《学子》2014,(12):52-52
考查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有些环节内容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教学“氧气的用途”时,有老师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氧气的用途有哪些?”其实,这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来解决。而真正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数老师往往由于课堂时间紧迫,浅尝辄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正在被广大教师采用。然而,目前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以从学生口中得出标准答案为目的,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有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照此下去,培养的学生将只会“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纠正过去“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流弊,倡导对话式的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解放了课堂生产力,但也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如:把对话等同于问答,课堂变成了老师的满堂问:“活动”泛化为活动课,学生不动不是好课,于是,课堂变成“满堂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变成了表扬,又变成了“满堂夸”。“满堂问”问得学生一头雾水;“满堂动”动得师生疲于奔命;“满堂夸”又夸得学生迷失了自我,分不清是非。语文课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从以前的沉闷、乏味变成今天充斥着假热闹、伪生动、空精彩,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顺利实施课堂讨论的四大策略 (一)合理组织课堂讨论 首先,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同桌为单位,也即双人讨论,两人一组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活动简便易行。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也即3-4人一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9.
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未真正做到.以前我在上课时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只是在遇到了比较难的问题时才使用的,有时也只是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气氛,这种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进行了不断的教学实践研究.如何有效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  相似文献   

10.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早已屡见不鲜。静心思考,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往往是“被合作”。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数学学习更强调独立思考,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很难控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怎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四方面展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是实现“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从小组合作讨论的几个误区入手,谈谈如何避免小组合作的“问题飘缈化”、“讨论形式化”、“时间限制化”,以期能获得有效的合作讨论,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专业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型的构建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燕萍 《文教资料》2006,(2):141-142
本文从如何合理分配小组及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进行合理评价和灵活组织课堂讨论等角度,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型在旅游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落实,绝非易事。有时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学生不能进行互动交流;有时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相对而言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有时小组合作学习,次序混乱,学生发言没有中心、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等,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其实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本文我想谈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主体活动不等于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阅读教学中“满堂灌”、“满堂问”的做法确实已经大大减少了 ,学生活动变得频繁起来 ,或朗读 ,或提问 ,或讨论 ,或表演……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然而在这些可喜的变化中 ,我们也要看到有些课堂中的学生的活动是纯粹的为动而动 ,流于形式。比如 ,热热闹闹地读了一节课 ,范读、齐读、自由读、个别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学生却不明白为什么而读 ,读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小组合作学习 ,表面看起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实际上有时是东扯西拉 ,甚至是嬉闹说笑 ,讨论交流停留在肤…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小组交流”,而“小组讨论”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小组的讨论中,学生能够解放思想、互相合作,畅所欲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究知识,实现教学目标.随着生本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广大教师已在课堂上广泛使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对小组讨论的有效实施还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把握,小组讨论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本文认为,要使课堂小组讨论达到“水到渠成”、真实有效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组织和调控好讨论的问题和讨论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余新 《科学教育》2005,11(4):32-33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教材、新课改注重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上已体现了这一点。例如生物新教材在每一章节都安排了讨论。讨论是课堂中的一种重要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展开讨论、探究、调查和实验等。但长久以来习惯于“满堂灌”、“接受式”教学的一些老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本文从“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使教学效益最大可能的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会合作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但课堂上的合作一旦缺少指导,缺少训练,就会流于形式。目前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现象:有的小组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没有合作的价值;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降低合作的效果;等等。为此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对“小组自主、互助、合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搭配分组,营造氛围;指导预习,重视展示;及时反馈,及时检测;讨论不少,独立也要;讲解加点拨,教学要扎实,最终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戈欣 《四川教育》2000,(11):22-23
合作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但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含着忧虑。许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误区,其主要表现:一是把合作学习小组变成“避风港”,二是把合作学习小组变成“微缩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