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乐天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68-72,8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向城镇的转移是国家现代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状况会有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与教育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综合分析了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孟加拉四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教育作用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琳琳 《成人教育》2011,31(2):19-20
通过教育与培训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只是教育功能发挥的一个层面,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体发展需要来看,实现该群体的市民化,使其成为城市新市民,才是教育与培训在更高层次的目标定位。为了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发展,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优势,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全面提升,推进其成为新市民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规模方式上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缘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滞后。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突破口,如何基于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关系,构建面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从唐山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转移就业的特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总量庞大,供求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内外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层次、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出务工农民"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就地转化成为今后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经典模型——刘易斯的产业转移模型和托达罗的反流动论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可采取两种转移方式。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必要技能的训练。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中、高等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对农村社区居民成长发展、农村终身教育体制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将社区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结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并迅速融入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黑龙江省的农村城市化移民,就面临着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性、职业技能培训意识淡薄、难以得到所需的教育等问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发挥应有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教育保障、就业培训、就业跟踪服务和职业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最终提高了农村生产效率,释放出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致使一批劳动力必须选择转移就业.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易程度与他们的教育情况密切相关,教育层次低的农村劳动力是非稀缺资源,在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博弈中没有定价权,提高收入水平就不具备条件,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度大,转移就业率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劳动者的教育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转移能力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最终增加社会经济总水平和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9.
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境遇与发展瓶颈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普遍关注。教育学者从人力资本状况、促进转移的教育与培训实施策略等多个视角已经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农村转移劳动力个体身心特点、发展诉求,以及社会现代化发展对个体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已有研究在关于教育与培训对象的针对性、社会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影响性、教育与培训实施的系统性几个方面尚存在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中又必然伴随着农民素质的持续提升。成人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担负着重要而艰巨的使命。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转移出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早的国家英国,早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的二、三产业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劳动力,于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流动,使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工业革命前,农业…  相似文献   

11.
李俊 《成人教育》2007,(10):61-64
在北京城镇化的进程中,京郊农民面临着重新就业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与教育的诸多问题。而如何在农村社会经济形式的转型中,使农村的劳动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价值的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力,则是目前面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严峻任务。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该文以京郊某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经验和做法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目前在农民教育与培训中的有益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湖北恩施自治州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转移中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必经途径,受教育程度影响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社会流动。建议民族地区要优先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88年在江西省彭泽县进行农村调查时发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已经转入或部分转入非农产业,我们称之为已转移的劳动力,第二种情况是。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仍然滞留在农业劳动岗位上,我们称之为滞留的劳动力;第三,还有一部分劳动力在向非农产业转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流到农业劳动岗位上,我们称之为回流的劳动力。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试结合彭泽县的调查,分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继续转移仍然面临种种教育问题与障碍,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应当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与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促进其市民化的重要手段。要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高质量开展,科学确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定位是前提和基础。确定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定位时,必须从方法论的视角处理好教育与培训目标定位的发展性和终极性、适应性和超越性、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工具性和人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抽象化和具体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国或地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经验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主要动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条件,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适合国情的转移模式是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关键.为此,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选择适合国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快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调整,加强教育培训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通过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循序渐进,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之间蕴含着内在的相互关系。在概括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揭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是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和层次.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工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可采取以下对策: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开辟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途径,有效进行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朱雄才 《职教论坛》2006,(17):52-5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密切相关,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将是决定其转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改革和改进农村教育目标、农村教育内容、农村教育模式、农村教育投资结构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政策的演变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围绕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各阶段政策的重点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和转移人口需求变化而有所不同。梳理已有教育与培训政策,不仅为了总结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政策的整个演变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社会、个人发展的走向,分析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