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拍卖机构作为民间古籍善本最大的流通交易平台,其所拍卖的多数善本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复以获得较好品相。文章通过对拍卖古籍善本修复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修复与保护建议,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及社会对民间古籍善本修复与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策划实施的"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能力提升计划"为例,论述该计划实施的背景、内容和效果,对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古籍修复室建设和古籍修复能力的提升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一本彝文古籍为例,根据《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对其破损情况进行分析、定级,同时根据《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要求》提出了修复步骤、修复方法,并具体介绍了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古籍修复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破损古籍普查、古籍档案建设、古籍修复对象选择、修复工作的开展方式等方面规划未来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22日-12月21日,为配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加强古籍修复队伍建设,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在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举办“古籍修复初级培训班”,特邀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老师主讲并进行现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籍保护试点单位修复人员的数量、职称、学历结构等状况的调查和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进行分析和论述,指出古籍修复人才匮乏问题是古籍保护工作的瓶颈,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做好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古籍修复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籍保护试点单位修复人员的数量、职称、学历结构等状况的调查和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进行分析和论述,指出古籍修复人才匮乏问题是古籍保护工作的瓶颈,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做好古籍保护修复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魏清 《晋图学刊》2007,(2):39-42
本文通过总结自己长期从事古籍修复的经验,在严格遵循古籍修复的原则下,叙述了图书馆古籍善本的修复与技术,为我国的古籍修复事业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实践,从古籍修复人员配置及其协作管理、古籍修复工作开展规律、古籍修复程序及相关管理、古籍修复技术特点及内涵的文化特质4个方面,总结修复工作的经验与模式,提炼古籍修复工作的核心特征,并延伸对古籍修复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古籍修复档案是古籍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建立古籍修复档案的必要性、可行性,阐述了古籍修复档案的内容特点、建设过程,并提出建设古籍修复档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国内图书馆古籍修复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分析了古籍保护与修复学科领域的专业特征,进而以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档案建设工作为例,提出创建特色古籍修复档案数据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探讨中医药古籍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馆藏特色,探讨了修复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以修复工作实践中有代表性的两类古籍——清后期古籍和日本古籍为例,分析了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以恢复古籍的文献价值,尤其是善本古籍的“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增进行业对中医药古籍的重视和对古医籍修复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构成,提出构建融合古籍修复档案管理和工作流管理的集成系统,并打造知识共享平台,从而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实现知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馆藏珍贵异类毛装古籍《百花诗一木堂诗尘》的修复为例,结合版本、破损数据和图片,对修复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从修复理念和修复手法等方面总结出此类特殊装帧形式古籍的修复经验。  相似文献   

15.
略论图书馆善本古籍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善本古籍因年代久,历经磨难,虽留存在世,但往往破损严重。古籍修复作为传统的古籍保护方法之一,肩负着抢救珍贵古籍,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善本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善本古籍修复的材料要求和修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略论述。指出古籍修复是图书馆善本古籍保护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修复是古籍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籍修复档案是古籍修复工作的记录,也是古籍修复历史的见证,是保证古籍修复科学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1986—2010年间“古籍修复”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并针对文献主题、合著率和著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古籍修复领域的研究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取得很大发展,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古籍修复领域的研究在主题分布、著者分布上还不平衡,高水平的古籍修复师和专家较为缺乏,关于古籍修复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管理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中国古籍修复应遵守可识别原则,以保持古籍原件的客观真实,恪守古籍修复伦理,中国古籍修复需要确认合理的可识别技术。[方法/过程] 通过归纳方法总结中国古籍修复技术的可识别标识,利用中国古籍修复技术修复案例提供的可识别效果,证明中国古籍修复技术具有可识别功能。[结果/结论] 中国古籍修复技术符合修复可识别原则,集修复与可识别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符合中国古籍特点。应用可识别技术应随古籍形态及其修复目的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归纳了古籍破损的类型,总结了古籍修复的要求和基本技法,探讨了云南省古籍修复工作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由于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间存在的差异,修复时也应该区别对待。本文从修复原则、方案、档案、选材、修复手段、装帧等方面,探究修复两者的异同,以提高修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