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霉素G钾工业盐生产在提纯过程中一直采用减压共沸结晶工艺,除对成品质量控制有关的参数PH、效价外,其共沸结晶工艺中真空度高低直接决定结晶液的饱和温度和水溶液蒸发速率,对青霉素G钾盐收率是关键的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提高共沸结晶过程中的真空度是降低结晶温度,缩短共沸周期及提高成品收率的最有效途径.对青霉素G钾工业盐共沸结晶单元操作起着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青霉素提炼生产采用青霉素发酵滤液经乙酸丁酯萃取一碳酸钾抽提成盐一减压共沸结晶工艺,滤液抽提形成的青霉素G工业钾盐水溶液(我们称之为RK)的稳定与否一直是一个困扰成品工业盐收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但此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被忽略。本文利用生产RK进行小试降解后共沸结晶分析,找出RK稳定性与成品收率的对应关系,对现青霉素G工业盐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有关,生产中青霉素钠的水溶液(转化液)在共沸结晶时由于其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极易产生聚合物.其共沸结晶过程中的水浴温度和液相温度是产生聚合的关键因素.对正常生产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青霉素钠结晶工艺过程中产生聚合物的关键控制点,对青霉素钠生工艺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生产RK小试进行降解后共沸结晶分析,找出RK稳定性与成品收率的对应关系。方法:将RK分别放置在室温及冷藏的条件下,隔24小时各取200mlRK做共沸结晶试验(试验温度和条件相同),各算出共沸试验的收率。以此依据作为测算RK降解对青霉素G钾工业盐提炼生产影响。结果:在室温的条件下共沸结晶收率分别分别从16小时9785%到112小时降到80.54%,降低了17.31%。在冷藏的条件下共沸结晶收率分别分别从16小时96.82%到112小时降到93.41%,降低了3.41%。结论:通过试验数据可以证明RK的降解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降解速率呈递增的趋势,青霉素G钾工业盐的收率也随着RK的降解逐渐降低,表明RK稳定性对生产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青霉素提炼生产一直采用青霉素发酵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碱化抽提成盐→减压共沸结晶工艺,碱化抽提形成的青霉素G工业钾盐水溶液(我们称之为RK)的稳定与否一直是一个困扰成品收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利用生产RK进行小试降解后共沸结晶分析,找出RK降解与成品收率的对应关系,对现青霉素G工业盐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工业盐共沸结晶过程中,基于制造成本的因素,结晶的单元操作使用溶媒,采用套用工艺,本方法:通过小试限定丁醇酯含量。结果.当丁醇酯含量控制在43%以下时,青霉素G钾工业盐成品的质量完全可以保证同时降低成本。结论:该小试结果用于生产。已完全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青霉素G钾工业盐提炼生产过程中,其工艺过程为青霉素发酵滤液→ -部萃取→碱化抽提共沸结晶.在碱化抽提单元操作中,其碱化形成的青霉素G钾工业盐水溶液(工艺中称之为RK)中会含有25~35%的乙酸丁酯(简称丁酯),RK中过高的酯含量对下一工序钾盐的共沸结晶操作有直接的影响,主要因RK共沸过程中使用正丁醇做共沸载体,RK形成三元(水、丁醇、丁酯)共沸,其共沸后的馏出液及母液在回收正丁醇时,丁酯会随丁醇混融进入回收罐,使生产中套用丁醇酯含量逐步增高.利用青霉素提炼过程中RK的工艺特性为其设计了完善的去酯工艺,使最终成品青霉素工业盐质量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最佳工艺为共沸罐夹层水温度为80摄氏度,出晶前搅拌速度为15Hz,养晶搅拌速度为15Hz,养晶后搅拌速度为20Hz,间断的方法加入丁醇,分五次加入,共沸液中加入0.3%(V/V)10%乙二胺四乙酸。采用本实验工艺生产比原有工艺含量提高0.45%,时间缩短10小时,水分降低0.2%。本实验对青霉素钾盐共沸结晶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提炼生产一直采用青霉素发酵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碱化抽提成盐→减压共沸结晶工艺,在萃取工艺过程中是在青霉素发酵液完成预处理后,其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加酸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后,加入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奈件下完成青霉素酸萃取过程。此工艺因青霉素理化性质所限,损失了部分青霉素。本文所研究的是在提取操作过程中,青霉素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增加一部分乙酸丁酯,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滤液与稀酸、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条件下完成青霉素游离酸萃取过程。该方法能够减少青霉素在提取过程中水解,增加收率,且既不影响萃取剂使用量的固定条件,同时也不影响溶质向萃取剂的转移,对现青霉素G工业盐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青霉素提炼生产工艺国内一直采用青霉素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碳酸钾碱化抽提→共沸结晶.在青霉素提炼操作过程中,絮凝剂的使用是青霉素发酵液预处理工艺操作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同时絮凝剂的选型也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萃取过程中残留杂质蛋白对萃取液的影响及萃余相残留有效成分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出几种型号的絮凝剂对青霉素提炼工艺发酵液预处理过程的影响,以达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俗称五侧链青霉素,是青霉素分子的母核.目前,生产氨苄青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均使用6-氨基青霉烷酸作为母核,其母核生产过程是由青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预处理→一部萃取→碱化反萃取成盐→共沸结晶干燥→溶解→固定酰化酶裂解→萃取6-APA结晶干燥→生产下游产品.其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庞大,操作工艺复杂.探索了青霉素滤液利用Ultra-flo超滤→SUF卷式超滤→NF卷式纳滤浓缩滤液直通6-APA生产的可行性,直通工艺将减少溶媒消耗、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减轻环保压力,并将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俗称五侧链青霉素,是青霉素分子的母核。目前,生产氨苄青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均使用6-氨基青霉烷酸作为母核,其母核生产过程是由青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预处理→一部萃取一碱化反萃取成盐→共沸结晶干燥→溶解→固定酰化酶裂解→萃取6-APA结晶干燥→生产下游产品。其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庞大,操作工艺复杂。探索了青霉素滤液利用Ultra—flo超滤→SUF卷式超滤→NF卷式纳滤浓缩滤液直通6-APA生产的可行性,直通工艺将减少溶媒消耗、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减轻环保压力,并将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论证青霉素G间歇反萃取工艺的优点,对连续反萃取和间歇反萃取工艺原理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和实践证明,间歇反萃取较连续反萃取能够更好的满足青霉素G结晶的质量要求,即pH值更稳定、杂质含量低、水份含量低,结晶时间明显缩短,选择反萃取工艺对这一过程的收率和产品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共沸溶液很早就被人们所发现并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然而,这种现象的理论研究却很少。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二元体系共沸液的共沸点与外压、组成和组分沸点的定量关系式,并据此计算了二元体系共沸溶液常压下的共沸点,结果与文献的实验数据有相当好的一致性。本文还对二元体系共沸溶液的存在范围,共沸点相对单组分沸点高低的定性判定作了分析,从而为共沸溶液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整体液膜和离子交换技术三种工艺对青霉素进行提取。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技术适合青霉素提取。整体液膜提取效率较低,不适合青霉素的提取。本文对青霉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羟氨苄青霉素工艺条件的改进,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使羟氨苄青霉素的质量和收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青霉素结晶液过滤的小试研究筛选合适的过滤介质。方法:对进口和国产两种滤布进行生产青霉素所需要溶媒的溶出物试验;以固产和进口滤布以单层、双层方式进行结晶液过滤试验。结果:双层国产滤布、单层进口滤布的过滤效果较好,过滤速度快,滤液澄清。结论:双层国产滤布、单层进口滤布可以作为过滤介质在实际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青霉素结晶液过滤的小试研究筛选合适的过滤介质。方法:对进口和国产两种滤布进行生产青霉素所需要溶媒的溶出物试验;以固产和进口滤布以单层、双层方式进行结晶液过滤试验。结果:双层国产滤布、单层进口滤布的过滤效果较好,过滤速度快,滤液澄清。结论:双层国产滤布、单层进口滤布可以作为过滤介质在实际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青霉素钾盐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以青霉素钾盐萃取收率为指标对萃取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分别从温度、pH值和破乳剂用量三个方面,优选出青霉素钾盐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A2、B2、C3,即温度在14-16℃,pH在1.7-2.0,破乳剂的量在3ml。通过实验证明的萃取的收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话说青霉素     
四、精益求精虽然青霉素可以工业生产了,但是这种生产水平与现在的生产水平无法相比。现在青霉素工业生产使用的发酵罐最大的可达300立方米,生产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青霉素的发酵水平达到每毫升发酵液7~8万单位,实验性的发酵水平达到每毫升发酵液10万单位,从发酵液中提取出青霉素,制成产品的收率为90~95%,产品纯度99.9%以上。仅就青霉素的发酵水平的变化图就可以看到,几乎是每十年青霉素的发酵酵价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