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今天的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安排的是组织幼儿学习经典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活动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了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接下去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上:(1)如果你是那只狐狸,你会怎样和乌鸦说,才能得到乌鸦嘴巴里那块肉?(2)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怎样做才不至于上狐狸的当?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很明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 1.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结对活动三天,引导小班幼儿愉快地上幼儿园,初步培养小班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小班幼儿在大班幼儿的示范下,学说"老师早""再见"等礼貌用语,学习正确地洗手、吃饭、午睡、如厕,并乐意参加各类活动.  相似文献   

3.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操作和探索事物,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如何培养幼儿形成稳定的注意力呢?首先应找出幼儿注意力差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观察: 1.在什么活动中,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长?在什么活动中注意的时间短? 2.幼儿是怎样接近和开始参加活动的(是勉强参加,还是渴望参加,或是旁观)?是选择离他较近的活动还是任意参加?喜欢  相似文献   

4.
活动要求: 学习根据图片编故事。学会共同游戏时的对话。活动准备: 皮球、图片《我和你一起玩》(见全国语言统编教材第56页)各一。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皮球,边组织幼儿讨论边进行情境教学。提问:“这是什么?”(皮球)“皮球有哪儿种玩法?你想怎么玩?请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请××小朋友上来,让他决定一种玩球方式,拍、滚、甩、传均可。他  相似文献   

5.
林艳 《学前教育》2004,(10):33-3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分类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学习情绪转化策略。 3.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 活动准备 课件(1)-(4)、色彩卡、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1"和"许多",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运用词汇:"1"和"许多"描述物体的多少. 3.培养幼儿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愿 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蘑菇图卡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萝卜图卡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  相似文献   

7.
1前言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旨在"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它以更为多元、开放的视角满足、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包括人和物)的互动,从而启发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个人成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的 1.教育幼儿向农民伯伯学习,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粮食的优良品德。 2.引导幼儿能讲出“拾麦穗”的一小段经过。 3.学习并能运用“金黄色的麦穗”、“爱惜”、“辛苦”等词语。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与村委会联系奸拾麦穗地点。 2.把幼儿编成小组(每三人一组)。 3.幼儿每人带一只小提篮。 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幼儿学习是幼儿主体积极主动参加的一种实践活 动。它与幼儿游戏活动、自我服务等活动相辅相成。在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促 进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发挥幼 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如何合理组织好小班幼儿的 区域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品 质,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真谛,这与了解幼儿在区域活 动中的学习特点有较大联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 发现不同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并对幼儿的 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作出合理的指导。 一、适应阶段 幼儿特点:我只…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会前后连贯地欣赏、理解图片,并完整地讲述图画故事。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想像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的大图片一幅。 2.幼儿两人合用一份的小图片若干份。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主动配  相似文献   

12.
小班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2。学习粘贴小红花送给妈妈(奶奶),培养幼儿爱妈妈(奶奶)的情感。活动准备 1.约请幼儿的妈妈(奶奶)“三八”节来园参加联欢会。2.浆糊和剪好的花瓣。活动过程 1.老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拍手欢迎妈妈(奶奶),告诉幼儿,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奶奶、姥姥、阿姨、姑姑的节日。 2.教师抱来一个手拿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博览会、推销的含义。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收集有关物品,自主策划和组织博览会。 3.让幼儿学习运用连贯语言简单介绍物品优点、用途等。 活动准备 “××博览会”各展区简介录像  相似文献   

14.
周晓庆 《早期教育》2000,(11):28-2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与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活动准备 1.“夜晚”情景布置:窗玻璃上贴上“红太阳”,用窗帘遮住。 2.白天(图中有太阳、小鸟、小树、小朋友等)、黑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学习用语言、绘画、舞蹈等形式进行表达。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带幼儿户外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朵,丰富一些词  相似文献   

16.
一、确定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小班:1.引导幼儿认识编结的材料和工具,培养幼儿对手工编织的兴趣。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打结的技能。3.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用搓、编、绕等方法塑造简单物象。4.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5.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中班:1.继续激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编织材料和工具。2.引导幼儿学习较为复杂的打结及纸辫的编织与连接。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学习用语言、绘画、舞蹈等形式进行表达。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活动准备 1.带幼儿户外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朵,丰富一些词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设计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看图谱演唱歌曲。2.能清楚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尝试仿编歌词。3.体验演唱歌曲的快乐。过程:一、回忆打电话的已有经验。二、看表演,理解歌词;看图谱,学唱歌曲。1"首次欣赏歌曲。提问: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讲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老鼠为什么打错了电话?2"再次欣赏歌曲,结合图谱学习歌曲。(1)第一句歌词引导幼儿按节奏来念;第三句歌词引导幼儿学习延长音;第七、八、九、十句歌词引导幼儿自己看图谱学念。(2)幼儿完整学念歌词(歌词见32页朱家雄文)。(3)幼儿完整学唱歌曲。(4)引导幼儿富有情感地演唱…  相似文献   

19.
钱旻 《早期教育》2015,(2):52-53
我园将幼儿角色游戏结束部分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分享活动(以下简称分享活动)。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分享活动时有两个重要任务,其一是引导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快乐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其二是引导幼儿学习解决游戏中问题的方法,提升幼儿的角色游戏能力。我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教师在分享活动中借助多种媒介帮助幼儿想说、愿说和会说,能让分享活动变得更加精彩。一、游戏照片为媒游戏照片是指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有目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以幼儿身边的事物及由此引发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幼儿学科学应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教师的职能也应从科学知识的讲解员转变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一、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幼儿进入科学探究的空间幼儿的科学探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