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现状时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多希望在活动中多担任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等能力也影响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场地器材、心理因素、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教学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国琴 《体育世界》2007,(10):60-61
通过对常州市高校大学生自主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成以上学生每周参与自主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一小时以上的男女生比例较低,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要锻炼形式,体育社团形式参与率较低,缺乏场馆器材、没时间,学习负担重、无专人指导和没有体育特长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多为“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其休闲方式多为“临时结伴”;休闲场所多为“学校免费场馆”。  相似文献   

5.
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各心理因素间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司琦 《体育科学》2006,26(8):29-32,58
以引进并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和“阶段变化量表”为基础,以武汉3所高校的2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各阶段转变的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由漠视阶段向条件依存阶段,由条件依存阶段向准备阶段,由行动阶段向维持阶段转变的各心理因素间相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1):98-102
基于计划行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假设,观察信息型和行为型干预方式对大学生锻炼价值观、锻炼态度、锻炼行为控制感、锻炼动机等4项心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效应.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锻炼行为心理影响因素测试量表》,选取普通高校二年级有不良锻炼行为特征的学生100名组成研究样本,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多因素设计,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设计干预实践.在为期9周的干预实践前后分别对4项心理因素进行了测量,获取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相关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①具有不良锻炼行为特征的大学生在锻炼坚持行为意向和锻炼坚持行为之间基本一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研究所采用的信息型和行为型干预手段有效提高了具有不良锻炼行为特征大学生的4项心理因素水平;③由于被试数量较少及研究内容所限,研究没有对4项心理因素对锻炼坚持行为和坚持意向进行回归分析.因此,4项心理因素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必然引起锻炼参与性和坚持性的提高是下步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理工大学307名参加了健美、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学习和锻炼的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和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参与健身健美锻炼的大学生人群其总体健康水平高于普通成人和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项因子上,与两组人群均出现显差异。对此进行了相关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习《体育之研究》谈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重温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分析当今大学生体育现状,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育意识淡薄、锻炼自觉性缺乏的实际,运用毛泽东体育思想,结合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培养自觉锻炼能力入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生兴味”、“生快乐”、“有恒”、“注全力”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体育意识得到强化,锻炼自觉性得到培养,以便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大学生自主锻炼行为质量不高,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比例较低;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要锻炼形式,体育社团作用未发挥;自主锻炼时间段与空间相对较集中;缺乏场馆器材、没时间,学习负担重、无专人指导和没有体育特长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全日制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动机均以“增强体质”排到首位,但在“健身减肥”、“缓解压力”、“增加交往”等其它动机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锻炼项目存在性别差异,生活方式存在年级差异等。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15-419
目的探讨锻炼投入在锻炼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 2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锻炼动机量表简化版、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锻炼投入的活力坚持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β=0.49,p<0.001),锻炼投入的专注满足(β=0.32,p<0.001)、价值认知(β=0.19,p<0.001)、参与自主(β=0.19,p<0.001)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力坚持、专注满足、价值认知、参与自主。  相似文献   

12.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的三大重要形式。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就是通过学生的亲身行动和实践,通过自我调节,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并创造性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内在需要的自主活动。为此,要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更好地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节奏,构建科学合理的自主性体育锻炼活动模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现在,大中专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学生自主性体育活动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们走向社会后是终止体育锻炼还是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笔者详细了解了影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把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单边”行为代替了“双边”活动,老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缺乏参与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而“新课标”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对体育弱势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弱势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课程是北方高校冬季传统的体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自主––合作––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速度滑冰教学中进行应用实验研究。通过两个冰期的速度滑冰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实践探究”教学模式能从大学生的主体出发,采用主动式的互动学习,使学生从合作中取长补短。随着学生主动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互助学习的愿望增强了,在实践探究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活动主要在休闲、学习、社会实践方面,且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每天锻炼1小时"还存在差距;大学生参与课外锻炼动机正确,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客观原因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期望参与新奇且没有接触过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8.
朱洪 《山西体育科技》2001,21(1):44-44,50
培养大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是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并分析了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教学理念的确立以及普通高校游泳教学改革的目标,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掌握和体质提高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参与意识,为实现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认为,快乐教学法是较为有效的、富有趣味性且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生理和特殊的时代背景,较全面地分析和揭示普通高校“90后”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参与体育动机主要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主;“90后”大学生感兴趣的锻炼项目和经常参与的项目出现较大的反差,在体育锻炼中显示出频度低,缺乏组织等特点;“90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方式主要以物质型与参与型为主。最后从培养体育意识、充分利用资源和拓宽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