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通讯员每与报社记者相比,总觉自惭不如。或曰:“人家有典型题材可写,咱只能‘拍点常规镜头’。”或曰:“俺这些‘土记者’唱不了‘大戏’,只能小打小闹地哼两句‘地方戏’,没有‘唱’头。”笔者认为,基层通讯员也能“拍”好“高难镜头”,“地方戏”也能成为“拿手戏”。是的,报社记者居高临下,经多见广,优势很多,但与基层通讯员相比,也有一些不及之处。就拿对基层的接触来说吧,虽然他们也经常深入基层,但与成年累月生活在基层的同志相比,仍不免显得有些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大量闪光的题材就不一定恰恰在他们光临之际而…  相似文献   

2.
“有新闻的地方‘我’在场。”这是记者的心中所想。也是从事十年电视新闻报道的笔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对于这个“我”在场,笔者个人认为它应当是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美国电视界认为,新闻记者就应当站在观众的身边,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记者就应该站在新闻现场,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当然,由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起步较晚,报道形式也受题材和内容的限制,现场报道采用的频率和具备的水平还很有限。但近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央视《焦点访谈》,《直播中国》,《新闻调查》等栏目的相继出现和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3.
在世人震惊的湖南常德张君抢劫案中,公安机关曾经用“通过媒体施放‘烟雾弹’”的手段配合办案,①引起了人们对于媒体能否施放“烟雾弹”问题的争论。那么,在这件事情中,媒体究竟能不能施放“烟雾弹” 呢?这里有两种情况可供讨论:一种情况是媒体对“烟雾弹”并不知情,即媒体并不知道警方放给自己的是“烟雾弹”,自己的报道是被动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5.
回想已过的“记者节”。第一个“记者节”,我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2001年过第二个“记者节”就少有感觉了,甚至对节不节显得有些麻木。当然,这并非“记者节”有让人非议之处,而是由此产生了一些联想。“记者节”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厚爱,我们应为此而高兴自豪才是。然而面对第三个“记者节”,在感情落差中思考记者的社会形象,不免让人冒出丝丝苦涩和酸楚。前段时间一事让笔者颇有触动。2002年9月7日晚,德阳市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巡警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现场目睹者对肇事巡警颇为不满,要求对责任人有所处分。…  相似文献   

6.
朱文丰 《新闻界》2003,(4):39-40
美国媒体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套完整而相对科学的媒体运作体系,保持着媒体自身的良性运作,而新闻传播体系中的更正制度正是美国媒体良性运作的制度设计。美国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播沃尔特·克郎凯就曾说:“凡是固定刊登‘更正’新闻栏的报纸,便是最负责的报纸。”对报道失实的更正在今天的美国新闻媒体已成惯例,并在一些大报已经设计成为媒体内部的自律性的失实更正制度。比如长期执报坛牛耳的《纽约时报》在这方面的做法就比较典型而突出,它同时有固定的“更正栏”对新闻失实之处予以补正和“编者的话”专栏来订正新闻失实以外…  相似文献   

7.
“近日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广州市‘一年一小变’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变’寄予厚望。与5月份相比,市民对市容市貌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上升,已从 5月份的 26. 2%上升到 43. 2%”。 这是11月5日广州《南方都市报》头版的一则消息,像这类消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一些报纸甚至开辟了专版来刊登这类报道,如《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版,《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等。这种新闻在报道方式上与传统的报道方式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新闻机构采用民意…  相似文献   

8.
有位记者写了这样一篇社会新闻《河南“讨米专业户”好“熨贴”——迷路也拨110》:“68岁的河南籍‘讨米专业户’靳老汉,与人结伙到某地(真实地名隐去)安营扎寨。第二天就‘上岗’,竟有50元的收获,迷了路竞拨打110求助。巡警送他回‘家’后,他连声称  相似文献   

9.
赵甫 《新闻爱好者》2004,(10):25-25
《昨日兰州中院重审马进孝贩毒假案“坐台女”当庭获自由》.“昨日,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马进孝和两名警察诬陷后判处死缓的‘坐台女’彭清无罪。昨日下午,彭清在丈夫和孩子的迎接下走出看守所”,这是兰州的《西部商报》8月3日的一篇消息的标题和导语(开头第一段)。而兰州其他一些报纸也争相以“坐台女”获释报道此事。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大代表、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一次在大同市演讲,内容为“官以民为天,以法治为天”。某报发了新闻,报道中将“法治”改成了“法制”。一字之差,吕先生很不满意,专门给编辑部打电话,次日报纸作了更正。新闻理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林帆也提到:“我在一篇文稿中两处提到‘法治’问题,见报时一律被改为‘法制’,不知是为何改动的。反正时下的媒体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也不足为怪了。然而,‘法治’与‘法制’,其间有联系但又有其截然不同的界定,不容混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晚报、晨报热衷于传播明星绯闻,而许多是似是而非,无中生有的。《南京晨报》在2月7日头版二条位置用大字标题刊登出《毛阿敏被传上吊自杀(详见18版)》的标题新闻,笔者大为震惊。经细看,该报在报道内文中却承认了这是谣言。文曰:“就在毛阿敏刚刚‘站’着出来粉碎‘她要瘫痪’的谣言后,一则更离谱的消息又‘漫天飞舞’起来:毛阿敏自杀了!是上吊!”该文称,记者为求证此事,与毛阿敏  相似文献   

12.
刘晨 《青年记者》2004,(5):31-31
在部队实习期间,听一位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某部报道组一位新闻干事,在审读下级报道人员采写的9名干部战士捐款,为驻地一户遭火灾的村民修缮房子的稿件时,觉得稿件结尾“村民×××接过钱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句不够劲儿,便大笔一挥,当即改为“×××热泪盈眶地说:‘你们真是雷锋式的好战士啊!’”稿  相似文献   

13.
思雨 《新闻与写作》2002,(11):3-4,11
经过十五大、建国五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等重大成就报道的历练,各个媒体在成就报道上不断创新,整体水平节节登高,而本次迎接党的十六大报道,力度、密度、强度、深度更是大大加强,体现在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明显提升,其中新华社稿件的铿锵落地,为众多媒体十六大前期报道提供了坚实保障。新华社认真研究和破解“开拓‘成就宣传’的思想内涵”、“加大‘成就宣传’的信息含量”、“强化‘成就宣传’的共鸣效应”三个课题,其迎接党的十六大第一阶段的成就报道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忠魁  王永亮 《传媒》2003,(3):27-29
(1)从浙江省体育局绿城吉利足球俱乐部的“揭黑行动”,到去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将涉嫌“黑哨”的关键人物国际级裁判龚建平刑事拘留,再到“黑哨”中间人孙培彦落网,司法介入“黑哨”将中国足坛“反黑”浪潮推向高潮。中国足坛“打黑”风暴显示了多种媒体联合作战,可以深化舆论监督的威力。  相似文献   

15.
笔者偶遇一位将军,谈起目前一些新闻评论缺乏新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将军语出惊人:要出新,就要“出奇制胜”“反常用兵”“超常思维”。笔者听后,深受启发。超常思维法。就是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新闻评论立意新思路。作者涂国政从人民日报防治土地“沙化”的报道中,联想到人的思想也存在“沙化”的考验,发表了“防治思想‘沙化’”的评论。作者提出“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意识屏障’”、“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心理屏障’”、“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制度屏障’”。这种超常的联想,使新闻评论的立意新颖独到,发人深思。该文荣获2005…  相似文献   

16.
不少报纸、杂志刊登的回忆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常常看到这样的说法: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篇关于李敖访问北京的报道也这样写道:“来到天安门城楼上,当年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地方,李敖赶紧在此留影……”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末至2002年初 ,足坛“黑哨”问题成为国内新闻媒体最大的热点、卖点。“黑哨”事件爆发初期 ,媒体报道犹如疾风暴雨。中央和地方媒体紧紧追踪事件的发展过程 ,既发“内参” ,又播“调查” ,投入报道力量之大 ,媒体协同之和谐 ,受众反响之强烈 ,都是近年少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媒体对“黑哨”事件的报道渐渐偃旗息鼓 ,而媒体大肆炒作的几个焦点问题 ,迄今一个也未能解决 ,给读者以虎头蛇尾之感。这种情况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探究其间的是非曲直 ,我们难以回避媒体在这次舆论监督中所犯的某些幼稚病。盲目炒作的“司法介入”黑…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版创刊。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兴峰在当天的创刊会上对该新闻板块的运作提出要求,“我们要做读‘必读的新闻’,关注读的‘衣食住行’,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19.
党报以正面报道为主,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是“政治家办报”的必然要求。但近一个时期以来,尤其是在报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些党报在宣传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不可能办得生动活泼”、“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没有‘卖点’,甚至直接影响到广告创收”,等等,有的甚至公然散布“政治家办报没有饭吃”的错误论调。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反映到版面上便是“四多”,即带“血”的新闻多(热衷于渲染凶杀、事故、灾害);带“色”的新闻多(色情与性充斥版面,不  相似文献   

20.
2001年8月1日天津《今晚报》第一版在一篇批评市区脏乱差的文章中说:“有关区街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切莫让本市开展两年多的‘综治’工作取得的成果付之东流。”文中的“付之东流”应为“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