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十分有益。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观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四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发散思维多端性的训炼 多端性也称为流畅性。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点。因为,多则发  相似文献   

2.
一、多角度地扩展物理知识 ,培养思维的多端性  发散思维的多端性也称流通性 ,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征 ,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发散。在波的教学中 ,对重难点知识力求在发散思维的多端性上有所突破。   1 “波长”是本章重点 ,我们从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揭示概念的实质 ,提出分别从质点的振动情况、振动和波动关系等方面怎样定义波长 ,从而得到 :  ①从振动和波动关系说波长是“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②从振动的位移说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 ,两个相邻的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尔福特指出:“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多端性也称流畅性,流畅的基本特征是思维转换的逻辑通道畅通无阻,大脑对外界知识信息的析取、加工、重组的速度快,输出量大;变通性是思维形式不受固定格式限制,思维方向和形式灵活善变;独特性是思维方式新颖奇特,思维结果具有创新的特点。而思维的灵活善变既反映了发散思维的“数量”特征,又反映了它的“质量”特征,是发散思维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像和创造性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多端性,所谓多端性,贵在一个“多”字,即指同一个问题的思维方向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多、方法多。在诸多方向、诸多途径、诸多方法中,一定有合理、比较合理、不合理的情况存在,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发散思维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被称为创造思维的基础,是造成开拓型人才时进行智力训练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任务,作文教学,特别是议论文作文教学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最好的途径之一。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式具有多端性的特征。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一特点,运用这一特点,通过写作培养多端性的思维能力。象写论说文,无论是供料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上实施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办法是 :构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强化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创造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思维是一个由发散到集中 ,由再发散到再集中的过程。依据这一理论和常规教学原则 ,我们构建了《历史“情境、思维”教学模式》 ,模式共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依次是 :“初创情境 ,启动思维”、“设疑导入 ,诱发思维”、“再创情境 ,立体思维”、“新设情境 ,发散思维”。四个环节与创新思维过程相对应 ,第一、二环节对应首次发散 ,即诱发思维。第三环节对应思维集中 ,即主体认知过程。第四环节对应再发散、再集中 ,即训练…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往往把求异思维与创造能力联系在一起。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新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求异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求异思维的多端性  多端性也叫做非单一性和流畅性。就是要求思维畅通少阻、灵活迅速。多端性的关键在于“多”字,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多、…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而思维是核心;思维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中学物理的理论体系,实验基础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若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因而物理教学应当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为适应未来"智力社会"的需要。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是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人们的创造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变通和独特三个紧密相关的特征.其中以变通为主,有了变通就能流畅、独特,也就有了创造力.因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设想,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遵循创造教育的一些原则,"就发散思维训练"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求异思维、开放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等。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它具有流畅性、交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而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教学应当注重发散思维训练.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物理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外,更重要的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不拘泥于常规,能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固定模式,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于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流畅性(又称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探来启迪学生思维,开阔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思维又称多相思维,它指的是对同一对象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的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具体地说,应当抓好以下“五个一”。  相似文献   

14.
“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和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提出“发散思维(divergeut)”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这种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由于它总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号思考,故它的产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新颖性、多端性、伸缩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向多向发散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和中心,它具有多端性、伸缩性、新颖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特点.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想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发散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向多向发散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思维的关键和中心,它具有多端性、伸缩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批判性等特点,在物理学的教学改革中,要想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一目标,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教学应当注重发散思维训练,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为适应未来“智力社会”的需要,由于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种途径(不同的物理规律),多种方案(不同的实验原理),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物理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下面我就以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8.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极为重要的 .就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求异思维的 3性训练进行探讨 .多端性训练从多向发散、多方论证、多因素分析、多方案设计实验等方面进行 ;变通性通过沟通联系、变位、换元、逻辑推理等方面训练 ;独特性训练通过新高度阐述、审视性阅读、实验改进等方面进行 .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将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创性。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若不注意发散的目的,不考虑发散的时机和途径,不考虑教材的特点,为发散而发散,不仅偏离了教材的编导意图,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时,应做到下列几点:一、发散点选择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教师要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编排过程中,无疑将留下许多可让教师加强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20.
把握训练“三度” 培养思维“三性”怀宁县实验小学汪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切实把握训练的“三度”,有效地培养“三性”思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一、拓宽训练宽度,培养思维的多端性。思维的多端性表现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善于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