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动物史的角度观察宋代社会中的屠牛现象,可探讨牛在宋代社会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宗教秩序中的多面形象。从《夷坚志》“泰宁牛梦”故事出发,结合《夷坚志》中相关故事,能够发现宋代官方耕牛屠宰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宋人生活中的屠牛食牛之风以及宋代民间杀牛祭祀的风俗文化。同时,通过分析宋代地方官员面对民间屠牛行为时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宋代地方政府灵活教化民众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洪迈《夷坚志》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志怪小说,其中记录了大量的雷电灾害。这些内容反映宋人对雷电现象的认识,体现了民间的雷神崇拜思想。宋代民间对雷神的崇拜由自然神崇拜转向职能神崇拜。作为职能神,雷神更多地承担了社会道德评判的责任。它惩恶扬善,扶正祛邪,成为司罚的使者,公正的化身。围绕着善恶报应,雷神身上承载了宋代民间的社会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龙崇拜现象,隋唐以后佛教龙文化与本土龙文化相融合,产生了新的龙崇拜现象。宋代是龙崇拜的兴盛时期,《夷坚志》中关于龙的记载多达200余处,涉及龙的形象等内容。对《夷坚志》中龙的多层含义的分析,可以窥见宋人对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夷坚志》是宋人洪迈的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到了宋代少年儿童的诸多社会问题,尤以宋代少年犯罪最为突出。分析研究宋代少年犯罪的一些类型及其原因,对更有效地保护少年、惩治少年犯罪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22,(1):36-39
《夷坚志》中有大量记录宋代士子科考前更名、希望借更名荣登金榜的小说故事,这说明宋代已形成科考士子临考更名的习俗,这一习俗体现的是宋人科考的投机心理,寄寓了他们企图不通过努力学习、只要顺从神灵意志即可金榜题名的思想,是宋代士风不健康的表现。同时,它也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士子科考的艰难、生命的焦虑和人生的困苦,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宋代的科举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夷坚志》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有许多侠义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宋金战争为背景演绎故事,塑造了女性侠、文人侠、士子侠、市井侠等类型众多的侠义之士,他们的侠举义行不局限于为市井细民打抱不平,有时涉及国家与民族利益,融入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从中可以看到,宋人的侠观念更宽泛了,侠内涵更丰富了,侠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南宋大学者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中最大的一部,是宋代文言小押说的代表。因其卷帙庞大,不便披览,宋代就有了几种选本,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即为其一。因宋以后《夷坚志》散佚太多,因而叶本就成为通行本。叶本在《夷坚志》的版本、校勘,辑佚、补证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中国小说分类学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夷坚志》中的志怪情爱故事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在南宋底层社会,男女情爱出现了新的特点:此时女子地位也非十分低下,男女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平衡的。  相似文献   

9.
《夷坚志》是继《太平广记》之后又一部内容极为宏富的文化巨献,与《太平广记》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属官方组织、集体编纂,而后者纯系个人行为,其编纂之难和价值意义之大不言而喻。文章从宋代江右地区的故事入手,探讨了书中多元文化的特点及其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社会背景和民族精神。文章认为:书中的积极意义在于惩恶扬善的社会思想以及终极关怀宇宙生命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宋代科举制度虽然在总结唐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力改革与完善,更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仍表现出一些缺陷和负面效应而为《夷坚志》小说所批判。《夷坚志》小说科举批判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科考对广大文人士子生活、生命的羁累与虚耗,士风和世风的扭曲异化,科考的腐败舞弊等。作为一部志怪小说,《夷坚志》对科举批判既用写实手法,亦用超现实手法,写实故事多直接批判,超现实的作品多影射、讽刺,两者的批判力度、美学效果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1.
《夷坚志》中关于宋代皖江地区的故事约百余则,反映了这一时期皖江地区佛教、祠神、道教、灵鬼等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亦可以从中发掘信仰来源以及地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一部搜罗广博、卷帙浩繁、内容宏富、气象万千的志怪小说集,蕴含大量宋代社会经济、生活珍贵资料,史料价值极高。宋代农民在占地普遍较少难以维持正常生计的情势下,农民兼业工商业活动便不失为弥补生计不足切实可行的选项,洪迈《夷坚志》记载了当时农民兼业多种手工业生产及多种形式的商业活动。农民兼业工商业活动,是宋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广大农村及农民身上的具体投射。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利己主义的泛滥,拜金主义的盛行,导致从商农民利令智昏,违背行业规则,不择手段地牟取不义之财。  相似文献   

13.
朱琼玲 《考试周刊》2012,(13):28-29
洪迈的《夷坚志》广泛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了解宋代社会思想形态的有益资料。不孝、杀生、背信、弃义等行为均会遭受恶报,这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与佛教报应思想的融合,反映了作者借佛教报应观劝诫人们改恶向善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4.
梦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现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因而,梦常常为文学家所青睐,或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或用以折射现实,或用以反映社会意识。《夷坚志》作为宋代笔记小说的代表,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涉梦故事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生死祸福、穷达荣辱的预言者,即预言梦;二是人与神灵、精灵的沟通者,即通灵梦;三是人间与冥界的连接者,即入冥梦。试图从这三类梦故事来分析宋代科举对世人的影响、宋代宗教信仰的世俗化,等等。  相似文献   

15.
《夷坚志》不仅是一部内容广泛,神奇怪异的志怪小说集,而且是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从《夷坚志》所展现的商业活动可以看出,宋代经商风气盛行,不同社会阶层纷纷参与其中,商业体系日臻成熟,商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家训,作为古代社会中治家的规范和准则,到宋代达到了繁荣鼎盛时期,在继承前代家训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不仅数量上突破从前,内容也更加丰富,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家训在原先道德教化为主的基础上。新发展了专论生计问题的“治生”家训和专论家庭理财,节制用度的“制用”家训,表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宋人经济观念进一步开放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一个繁荣发达的时期,表现之一便是著述丰富。据《宋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著录约有7 000种,但这远非宋人著述的全貌。翻检现存300余种南宋别集,又得宋人佚著1 676种。据此探讨宋人著述繁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择要论述所得宋人佚著的类别、特点,有助于相关学者对宋人著述全貌的认识,进而对宋代文化史作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宋代洪迈撰写的志怪小说《夷坚志》,在高丽时代就已经传入于韩国。高丽时代忠烈王时文臣秋适所作《明心宝鉴》《正气篇》中引用过的《夷坚志》文句,即可证明传入的事实。此外,《青庄馆全书》和《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等书里,有《夷坚志》传入及其他事项相关的记录。目前,韩国的《夷坚志》板本,大部分都是以清代板本为主流。文献记录当时的板本可能已失传。其中,令我们注目的板本是日本木版本(8卷8册)。它是释齐贤评,元禄6年(1693年)刊行本,现收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非常值得研究。《夷坚志》传入韩国后,特别是在朝鲜时代,为韩国文化各方面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其具体影响可见于教育、医学、民间故事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中国文章修辞之学深入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史记》研究评论较之前代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出现了以词句修辞为中心的《史记》节录本《史记法语》、最早的《史记》评点本《班马异同评》,在宋人的笔记、文话之中对《史记》的评论也因为修辞学的发展而引向细致具体的方面。宋代修辞学深化、拓宽了《史记》的文章学研究思路,完善了《史记》接受的主要形式,为明代《史记》研究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一部重要作品,过去研究比较薄弱,张祝平对之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探讨,《夷坚志论稿》是近年《夷坚志》和言小说研究新的收获。此书史料内容相当丰富,提出不少学术新见,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