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价值观教育课程是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它不仅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学术课程等显性课程,而且还包括大学规章制度、服务学习活动、仪式庆典、学生咨询服务等隐性课程。目前,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具有课程目标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课程实施方式的综合化和多样化以及课程内容的隐性化等特点。研究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可以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对我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变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课程平衡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实施等环节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平衡、结构平衡、内容平衡及实施平衡构成了职业教育课程平衡的重要要素。而职业教育课程在课程类型、课程设计主体、课程生态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致使学生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可以通过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平衡标准,确定职业教育课程平衡者,建立课程平衡的运行机制等措施改善职业教育课程现状,达到课程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无本课程是与有本课程相对应的、不以统一的纸质教科书为中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课程类型与课程领域,涵盖了师本课程、口头课程、活动课程、劳动课程、影视课程、网络课程、电子教科书等等。无本课程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有助于学校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课程主体性,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等积极作用。无本课程开发应坚持无本课程与有本课程相互补益、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遵循学科性质以及与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相适切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专业技术课程(以下简称专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从专技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专技课程融入思政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从专技课程的元知识体系构建、思政素材收集方法、课程思政课堂融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了专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至课堂教学实施等角度下,课程思政融入专技课程的分析、设计、应用过程,对专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职业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应做到各类型课程比例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内容简明等。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课程比例失调、顺序不合理、内容重复等现象。为此,合理安排不同类型课程比例,促进课程整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交叉进行、实践课程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删减重复内容等一系列优化课程设置的建议,就成为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显得越发重要。课程制度与课程体制、课程组织、课程系统、课程政策等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学校课程制度是一定时期内,在学校形成或制订的,结构严密、相对稳定、体现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全体人员都必需共同遵守的程序、步骤和规范体系,是学校进行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与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活动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运行保障,具有公共性、确定性、系统性、合理性和文化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教师作为课程的终端执行者,其执行力是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课程执行要素包括课程执行意识、课程内化能力、课程创生能力、课程重组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等,其中课程创生能力是核心要素。教师在课程执行时需对课程环境、课程主体、课程流程、课程目标等因素进行逻辑分析,以保证课程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及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目标形成、知识体系构建、教学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持续改进等教学过程和课程能力提升、教学条件保障、课程制度建设等保障过程,是一个没有终极结果的周期性的知识运动过程。构成要素的缺失和实施过程的低效,必然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和建设质量。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的对课程内涵理解不够、建设内容滞后、建设动力不足等问题,课程改革和建设应围绕提高建设内生动力、提升课程建设能力、注重教育教学过程、完善课程约束与激励机制等重点内容开展,有效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要素来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和课程实施一体化等方面。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等。建立模块化课程网络体系、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本科院校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综合化程度不高、课程特色缺失等问题,提出从课程理念、师资队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规章制度、课程特色等方面构建本科院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领悟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师定课程"等概念的提出丰富了课程的意涵,对教师提出了"成为课程创造者"的角色期待,为教师课程领导提供了重要的智识资源。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教师个体或群体在课程规划、开发、实施、评价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影响力,由课程价值引导力、课程实践示范力和课程文化建设力等要素构成。为教师赋权增能、创建学校的学习共同体文化是培育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秋季,甘肃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此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其中,最显著的特色是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修地方性或校本课程等选修课程。我省各个学校也积极逐步开始探索设置高中英语选修课程。本文对旅游英语作为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进行了一番梳理,介绍了旅游英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定位、教学方法等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管理能有效提高课程质量。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面临课程开发质量不高、课程实施不实、课程评价不力等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准入答辩、校本课程研修聚焦、校本课程教学督导,以及多主体协商评价来提高校本课程整体育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要求的持续变化,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变革先后历经了学科课程发展阶段、四育并重课程发展阶段、科际课程发展阶段、统整课程发展阶段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发展阶段。为了全面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教育主管部门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维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与变革,丰富了课程的类型、增强了课程的整合性、提高了课程参与的多元化、提升了课程的衔接性,但仍存在课程整合程度不高、课程评价引导力不强、课程实践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需要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统整课程,以素养为导向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构建清晰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等深化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5.
项目课程改革面临着课程形成机制、渗透机制障碍、课程保障机制障碍、课程开发机制障碍、课程运行管理机制障碍、课程评价机制障碍等体制机制障碍因素制约着项目课程有效性的提升,促进项目课程有效性提升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课程形成机制、渗透机制、课程保障机制、课程开发机制、课程运行管理机制、课程评价机制等体制机制以形成提升项目课程有效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支持儿童研究行动100条》相关理念的支撑下,"儿童"与"研究"成为重新解读课程的关键视角,成为重新设计力学课程的重要路径,常态课程与"大小课""长短课""快乐童年+1"课程以及"小米粒"课程等各美其美,报告厅课程、博物馆课程、图书馆课程、彩虹豆艺术课程、儿童电影课程、大剧院课程等应运而生。同时,一起开发课程、一起研究课程、一起设计面向未来的课程,成为我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程权力是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赋予的教师实施课程实践活动的权力,包括学校课程决策的参与权、课程开发权、课程实施权、课程创生权和课程评价权等,具有制度规定性、目的指向性、价值多极性和复杂相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可视化策略的有效应用有助于解决网络课程教学时空分离所伴随的诸多问题。网络课程系统要素可视化策略的专题研究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归纳演绎、抽象与概括等定性研究方法,在界定了可视化策略概念的基础上,从网络课程构成要素、教与学、教学媒体等维度认知网络课程的可视化策略,最后从网络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习等维度阐述网络课程要素可视化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网络课程的可视化应从不同维度综合权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开发成本、课程使用者动机与学习能力等因素来选择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校的课程实践运作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面向未来的课程在设置上主要体现为现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等特征。课程设置在遵循基础性、分层、地方化、修订等原则上将会不断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和科学化。推行分科设课和综合教学、加强课程实施中的综合基地建设,注重师资培训等方式会使课程设置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是设置在有明确陈述和预先计划的显性课程之外,通过隐蔽、潜在、间接、渗透等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非计划和非正式课程的总称,包含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文化性隐性课程和行为性隐性课程等,帮助学习者通过体验、自学、感悟、活动、影响等方式习得经验。本研究诠释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调研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