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文献资料来分析中老年人面临的亚健康危机,探讨了太极拳对改善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作用。研究表明,太极拳对改善中老年人亚健康有着特殊功效。  相似文献   

2.
我学太极拳     
退休后,我迷上了太极拳。为了能学习规范的套路,我报名参加了济宁市中区老年大学太极拳学习班,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从中尝到了许多甜头。太极拳是我国武术文化的瑰宝,动作刚柔相济、潇洒飘逸,对中老年人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都大有益处。但是,"独立打虎"、"玉女穿梭"、"虚步下截"、"转身大捋"……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式,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很大,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可我没有被困难吓倒,在拳师的言传身教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证据.结果表明,长期从事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的人格、情绪状态、注意力、反应能力、工作记忆以及执行功能等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延缓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衰退.未来应该采用神经科学和生理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来探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中老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就太极拳的特点以及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方法、原则、运动量的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粹,因其强身健体及自卫功能是吸引众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其次太极拳运动特有的娱乐性和交流性也是使武术运动在大学生中倍受欢迎。通过推动太极拳在高校中的发展,适时地弘扬和传承武术文化,对发展和谐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武功与其它武术运动不同.太极拳动作轻柔、连贯,一气呵成,而其它武术动作刚猛并进,动作分隅较明显.不少同学认为太极拳难学或者不愿学.觉得太极拳太温柔,适合于老年人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太极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试析太极拳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翠 《柳州师专学报》2000,15(2):103-104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拳种之一。但太极拳在历史上仍有一此示解之谜,保如太极拳的始创人到底是谁?本文就此问题对太极拳的起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法、访谈法,对河南省新乡市10个武术活动场所的300名从事武术活动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进行武术活动已经是一个自觉现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太极剑、陈式太极拳、太极扇等;活动的时间主要在清早;每周练习频数是4~6次;参与武术活动的女性明显大于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较为广泛,从消费水平看还较低,并且缺乏技术指导,存在场地不足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法、访谈法,对河南省新乡市12个武术活动场所的300名从事武术活动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进行武术活动已经是一个自觉现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太极剑、陈式太极拳、太极扇等;活动的时间主要在清早;每周练习频数是4~6次;参与武术活动的女性明显大于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较为广泛,从消费水平看还较低,并且缺乏技术指导,存在场地不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练太极拳时要懂松柔,练好松柔,方能练好太极拳.本文就太极拳的松柔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太极拳对人体外部形态和人体器官生理指标的影响 ,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价值和延年益寿作用等方面对太极拳的健身功效进行研究 ,并对太极拳的技击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谈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式太极举是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武术套路之一,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套路,并能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内涵,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关键动作和攻防内外涵的教学,注意引入电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资料分析法,对陈式太极拳国际竞赛套路各类动作及动作组合进行统计,分析套路动作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特征,重点讨论了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技击性。研究结果表明:陈式太极拳国际竞赛套路全面包含了、捋、挤、按、采、肘、靠等技法,动作缠绕折叠、刚柔相济、爆发力强,同时具备了老架一路的缠丝劲和老架二路的弹性劲,有较强的技击性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陈式太极拳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武术套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法,运用表象训练法,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情感,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记忆力,使学生有效地缩短学会掌握动作的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武术的本质为依据,套路、散手与功法运动为着眼点,分析当今的竞技武术。强调武术的发展要始终围绕"技击"这个本质。从竞技武术的形成及现代竞技武术的三个表现形式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入手,对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证明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的分支,其本质特征应该是技击。  相似文献   

16.
竞技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武术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拓宽了中国古老武术的发展空间,丰富了武术的体育文化内涵,也推动和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激发了其它武术形式的开展,带动了武术在学校的发展.竞技武术对整个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已有的中国武术分类研究方法,在对武当武术所有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我们根据其活动的群体、作用、特点等。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曼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利于武当武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培养优秀的武术运动员需从儿童着手。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少儿武术人材的选拔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校武术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武术运动和高校武术专业教学的特点,对高校武术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武术教育工作有所帮助,使武德教育切实贯穿于高校武术专业的教学中去,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娱乐与创意:传统武术功能价值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本体价值之一,创意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改变了传统武术娱乐价值的存在形态。从创意的角度挖掘中国传统武术娱乐价值的内涵和底蕴,以个性化和符合当代人审美要求进行创意发展,可始终兼顾这个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非物质化的精神特质与物质化的产业特质之间的动态平衡,较为清晰地展示传统武术娱乐价值与现代创意的融合与创新,推动传统武术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