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开头的写法 1.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主要是指确定写作范围,即本文要写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动漫真人秀     
COSPLAY的意思就是“动漫真人秀”,COSPLAY是英文CostumePlay(化妆游戏)的简略写法,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及化装来扮演ACG——即英文动画anime、喜剧comic、电子游戏game中的角色或电影中的某些人物。  相似文献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根据方位介绍处所。难点是:有主有次,详略分明。 [讲讲练练] 1.两种最基长的写法。介绍处所和建筑物的说明文,有两种最基本的写法。一种是按照空间关系,即按空间位置或参观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位、布局、结构、设备及其特点。它的写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阅读     
阅读提示应用文,指适用于日常生活、私人交往、社会活动的实际运用的文体,常见的有奏议、书信、碑志、祭文等。奏议,是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以议事为主,写法重视说理。书信,是用于人际交往的文书,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写法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5.
<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  相似文献   

6.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0,(7):121-121
作文中有一种写法,是从观感出发的,即着眼于印象,包括一些细节与场景。此种写法当成记叙文来看,会觉得所写事件不够完整,不够分量。当成议论文来看,则生活观感或琐事又不能充当论据。不过,却还可以是一种散文化的写法。散文化的写法,正是从生活观感或印象出发,进而有所感悟的。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加减混合”例4,即“72-(47 16)=想:(竖式)有简便写法吗?”是小学生第一次所见100以内带括号的两步式题.教学这道例题的关键,在于导探有序,讲练有度.一、导在结构分析上这道题,它的完整意思是:用72减去47与16的和,差是多少?但对低年级小朋友,不可能这样传授.建议在教学时分两步导入:其一,“-”号后面是一个什么数?(由小朋友体验到,“-”号后面是括号里算式的结果.)其二,在减法算式的角度上观察算题,巳知被减数是72,减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求差是多少,必须先算什么?从而使小朋友明白,该题必须先求括号内的结果.二、探在简便写法上通过例3,小朋友巳掌握了无括号加减混算竖式的简便写法.而对于例4,一定会运用以上的简便写法.通过实践遇到具体问题,从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读者意识?张志公先生有过明确的阐述:"北京的老师时常出‘北海’之类的题目,这当然可以.不过,为什么要写北海?写给谁看?还是不大管.我认为,不管不好.写北海可以有各种写法,要看写作的对象和目的来定.自己游了北海,游得很愉快,想写篇日记,是一个写法;游北海有所见,有所感,想写篇文章在《少年报》《青年报》,或者学校的墙报发表,另是一个写法;跟友好国家的小朋友通信,向他们介绍一下北海的景物,又是一个写法."学生熟悉北海,却对着作文题目"北海"发愣,就是因为写作"既无对象,又无目的",才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处写起.  相似文献   

9.
[吧嗒] bādā模拟物体相碰或落下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词的习惯写法太多,如"巴答""吧哒""叭哒""叭嗒"等都不宜使用. [般配] bānpèi①指男女双方条件大体相当.②指人的衣着等与身份相称.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章教学问答(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 .怎样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或”的意义 ?答 :“或”这个逻辑联结词的用法 ,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不可兼有” ,即“a或b”是指a ,b中的某一个 ,但不是两者 .日常生活中有时采用这一解释 .例如“你去或我去” ,人们在理解上不会认为有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另一是“可兼有” ,即“a或b”是指a ,b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 .例如“x∈A或x∈B” ,是指x可能属于A但不属于B(“但”在这里实际上等价于另一逻辑联结词“且”) ,x也可能不属于A但属于B ,x还可能既属于A又属于B(即x∈A∩B) .又如在“p真或q真”中 ,可能只有 p…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要出新,关键不是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看惯了一般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当阅卷老师看至一篇另类体裁的作文时,怎么会没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日记体、书信体、文言小说、故事新编等与众不同的体裁,都能在考场上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下面就和同学们谈谈日记体作文的写法。什么是日记体日记体,指的是文章的一种体例,即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生碰到主题大范围广的作文题目常感到无从下手。这类题目的作文该怎么写?须好好动动脑筋。日前某区举行了题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的征文。面对这样的大题目有人大谈改革开放的意义,这显然偏离了题旨。有人用很大篇幅列举全国或上海改革开放的成就。这种写法虽比第一种写法好一些,但往往流于表面化。能不能换一种写法呢?可以的。对  相似文献   

13.
1.——那是谁? ——是李雷。误:——Who's that? ——It's Li Lei. 正:——Who's that? That's Li Lei. 析:含有this,that作主语的疑问句中,当它们指物时,回答一般用it;但若指人时,回答时应保持不变,即仍用this或that。2.——你的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误:——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  相似文献   

14.
1 plant/grow 二者作动词都有“种”的意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plant表示“种”,一般指“栽入土中”,即“种下”,是一种涉及时间较短的动作或活动;grow表示的“种”,不仅指“种下”,还包括其后培育的过程,涉及时间较长,即“种植”,可看做是一种过程或状态。试比较: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He grows flowers.你父亲从事什么工作?他是个花匠。Don‘t plant the flowers before mid-April.不要在四月中旬以前种花。  相似文献   

15.
峰回路转的景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游兴;悠扬婉转的音乐,容易拨动听众的心弦;曲折多变的文章,才能触发读者的情思,赢得声声喝彩。中学生朋友写文章,要达到“曲折多变”,自然是要求太高,但要想使笔下文章考场取胜,起码得做到“内容充实”。怎样作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呢?根据普遍经验,最便捷的作法莫过于“一二三”,即确定“一条基本的线索”,组织“两个以上的层次”,采用“三种以上的写法”(指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及其各种不同的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论证方式和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16.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流行的“多读多写”中“多写”这种观点。“多写”是什么意思?指写的篇数多,还是写的遍数多?相当多的同志的意思显然是指的前者。实际情况确实也如此。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一个学期学生要写大作文五。六篇,小作文十二、三篇,随笔或日记十几则。具体说来,大凡课本上有的文体、写法,都要求学生在学了之后“依葫芦画瓢”地写一篇。效果如何呢?一致的看法是:不怎么理想。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大多数不过关”。甭说作文的立意选材如何新颖,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7.
客 :请您解释一下什么叫“异形词” ?主 :“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中同音、同义 ,用法相同 ,只是写法不同的词。如“笔画、笔划”“身份、身分”“交代、交待”就是常见的异形词。既然它们读音一样 ,在口语中就不会有什么不同 ,所以“异形词”是汉语书面语中的需要整理规范的语言现象。“异形词”的本质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因此 ,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写法 ,它们终究还是同一个词 ,所以才叫“异形”词。客 :在书面语言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形词 ?主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 ,就很难出现异形词 ,因为同一个音拼法应该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英语冠词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置于名词之前,是说明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虚词。不定冠词的基本概念是“非特指”即“泛指”,用以指某类人或物中的任何一个或某一个。定冠词的基本概念是“特指”,即用以专指同类中的某一人或物,或专指一类人或物。季节名词前是否要用定冠词呢?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句子:1.Rugbyfootball(橄榄球)inthewinterandcricket(板球)inthesummeraretwomostimportantgames.2.Peoplesay,itisbesttoliveinthecountryduringthesummer,andintownduringthewinter.3.Nowitwasspring,andtherewasabattlebetweenhimandMarria…  相似文献   

19.
比较阅读是指将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对比阅读,将其主旨、内容、写法等方面进行对照和鉴别,从而深化思维,活跃思想,开阔眼界,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部编语文教材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置了一个单元的比较阅读内容。单元导读中即明确提出:"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这是本套教材的一个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练习设计四个小朋友每次观察到什么?在日记里写了什么?写的与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该文在写法上很有些特殊。除原文的这种写法外,至少还有两种写法:一是删去“我们在日记上写”的那些内客,仍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二是删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