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面临各种不对等现象,这些不对等现象体现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如何正确解决不可译性,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地趋同,是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翻译不可译性原因的分析,结合对等翻译理论,提出了音译法、直译法、创造法和意译法四种翻译策略,旨在克服不可译性对译文内容造成的影响,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2.
修辞是一门艺术,辞格的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根据英语修辞的特点,可从翻译的角度划分为可译、难译、不可译三类。本文讨论了语义修辞格和结构修辞格的不同,针对这三类修辞格的特点,就如何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英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作出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一门艺术,辞格的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创造.英语修辞格从翻译的角度来说,可以划分为可译、难译、不可译三类.本文针对这三类修辞格的特点,就如何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英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不可译现象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不可译现象与可译现象是翻译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对现象,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可译现象是一般,不可译现象是个别。相对于可译现象,不可译现象占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并不罕见,甚至在某些文体中还大量存在,比如在绕口令、格律诗以及一些修辞格中。语言的物质形态特征与语言的美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译现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霓 《当代教育论坛》2007,(16):125-126
一、不可译现象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不可译现象与可译现象是翻译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对现象,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可译现象是一般,不可译现象是个别.相对于可译现象,不可译现象占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并不罕见,甚至在某些文体中还大量存在,比如在绕口令、格律诗以及一些修辞格中.语言的物质形态特征与语言的美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译现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的不可译是翻译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对文化负载词不可译的分析,讨论汉语文化负载词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识不可译的因素及其影响,有助于在翻译中采取恰当的补偿策略,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不可译性是翻译过程中的难题之一。其形成的原因表现在语言文字和物质文化差异方面。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采用功能对等及用脚注的策略把不可译转化为可译。  相似文献   

8.
中英文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互译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特别是在两种语言的文学翻译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在翻译实践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标准一直是译者们信奉的标准,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存在太多“不可译”的现象,如果盲目地遵循严复的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在英汉互译时,文学作品中诸多不可译现象的存在说明绝对“忠实”的文学翻译是不可能的,“神似”翻译理念为译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文学翻译中做到传神、达到“神似”才是译者们应该遵循的真正标准。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词汇空缺,包括称谓的空缺、修辞格的空缺、日常生活相关词汇空缺以及专有名词的空缺等,导致翻译相对等值,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
不可译性是翻译研究中有争议的话题之一,也是翻译实践中较为棘手的难题.文章认为,解释学的翻译观不能解释和解决不可译性这一难题,因为解释不等同于翻译、解释也不能消弭语言间的差异、解释更不能消除所有未知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Zeugma是英语修辞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种辞格,它利用词语语义上的顺延形成一种奇妙的搭配方式,能产生强烈的语言感染力。在翻译中,对轭式搭配法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即采用与其相类似的汉语辞格拈连;二是意译,有两种情况:一是得“意”忘“形”,只取其意;二是得“意”换“形”,即采用其它辞格译出。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语言中,因文化背景的差异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比喻。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比喻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举例从词汇多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进而总结英汉互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汉修辞对比和中式英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语言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而要在英汉互译中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应注意到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英语的词语运用特征,使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翻译中应将英汉两种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体现英汉语表达上的特点,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视角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英译典故、历史人物、民俗文化以及修辞格等方面渗透、融入、运用跨文化视角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英语演说辞常借助“平行结构”、“反复”、“比喻”、“对比”、“层递”、“头韵”等修辞方式创造其语言艺术性、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增加表现力。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对其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翻译时,应在汉语中寻找与之对等的修辞方式进行直译或改换修辞,利用汉语的四字格、排比、对偶等优势进行改译,做到意义、形式、文体的一致等值。  相似文献   

16.
辞格是广告中应用最广、最有效的修辞手段。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有助于对广告辞格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探讨。大量实例证明,译者只有了解广告内容和辞格,选用合适的译法,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再现源语的内容和修辞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的广告诉求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修辞格是指说话写文章过程中创造的使语言具有动人魅力的增强思想表达效果的结构格式。文章讨论了英语修辞格Antonomasia的两个基本特点,即专有名词普通化和普通名词专有化。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论述了该修辞格英汉翻译的途径。文章分为三部分,即引言、翻译的方法和结论。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中,无论是对话、阅读.还是写作和翻译都要接触原文。因此,只有学好了英语修辞格才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原文,才能达到尽善尽美地掌握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邱玉冰 《培训与研究》2009,26(6):126-129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辞借助排比、反复、对照、层进、音韵、隐喻等各种修辞手段,使观点鲜明突出,表达形象生动,语言铿锵有韵,给听众以强烈的感召力。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辞原文的修辞运用与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移就在英语中是非常重要的修辞格,它一般由转移修饰语和中心词构成。形式上的相似让我们有时候很难将移就和英语中另外两个修辞格拟人和通感区别开来。旨在探讨移就的结构特点、逻辑实质,重点讨论移就与拟人、通感的区别以及移就修辞格的基本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翻译可接受性的影响。从语言角度看,英语的形合法与汉语的意合法、英汉互译时信息焦点的位移、不同语言具体某一方面编码能力的强弱对翻译可接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圈内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喻、联想上的差异也为翻译可接受性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