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研究英语变体模式是有意义的。在评述英语变体理论模式的演化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连续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指出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趋势是洋滨语→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标准英语,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
从英语传入中国到现今英语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人使用的英语呈现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激起了中外学者对中国英语这个正在发展的使用型变体极大的研究兴趣。对比中外学者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外研究的不同侧重点,这可以促进中国英语的进一步研究,推动中国英语的发展,以及为国际交流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
从汉译英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的英语变体,并结合异化翻译、不可译等相关理论,分析中国英语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英语"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围绕中国英语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其性质和地位各执己见。本文依据Butler(1997)和Schneider(2007)提出的语言变体标准,将中国英语与公认的制度化变体——印度英语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英语是一种发展中的英语变体,还不能与制度化英语变体(如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菲律宾英语等)相提并论。正确认识中国英语的地位,有利于正视目前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发挥中国英语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英语的概念和内容与以前有巨大的差别.英语作位世界语言对各国都有巨大的影响.国内外有学者持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英语的一种变体.本研究从两种不同的衡量和判断标准来反驳这一观点和论断.中国英语还不能成为一种有自己特色和特点的变体,但是本文却认为只有建立自己的表、标准和规范,中国英语在将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变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英语教师即不用崇洋媚外,也不用妄自菲薄,中国英语教学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构成了当今复杂的世界英语语境,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多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以世界英语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考察英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语言形态以及认同度,探究中国英语由使用型变体到制度化变体的可转换性,在充分说明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语境下所具备的交际功能、文化功能和认同功能的立论基础上,论证了中国英语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英语,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中国英语连续体理论对研究中国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语言连续体和中国英语连续体的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从中国英语语音变化、词汇发展和它的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的发展过程三方面,对中国英语连续体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证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并为中国英语教学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英语变体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历时语言学来看,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和体系,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和联系,相辅相成。中国英语绝不是制度化变体,而是一个行为变体和国际化变体。同时,中国英语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表达中国思想与理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国别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定义、异同以及在其他学科和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等。中国英语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新生产物,它从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这一生长过程类似于生物学上各物种的生长过程。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二者之间以及与世界英语或其他国别英语变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情景中的中国英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英语自一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各持己见的学者们纷纷在杂志报刊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在 2 0年后的今天 ,这场关于中国英语的争论与探讨不但没有降温 ,反而愈演愈烈。文章回顾以往的有关研究 ,提出中国英语是情景中的使用着的英语变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拥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中国学习者如何学习和使用地道英语是中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英语变体与中式英语是两个不同概念,也有其不同成因,发展中国英语,运用英语学习策略避免中式英语,对于中国广大英语学习和使用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全球化导致本土化,而本土化又导致各种各样富于地域色彩的英语变体纷纷出现。目前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国别变体,逐渐表现出由使用型变体向制度化变体的转换迹象。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英语问题的由来,使用型变体和制度化变体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借助Kaehru的三个同心圆理论来分析转换的可能性,并探讨可转换性,针对中国英语探究转换的可能性,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下,英语的国际化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英语在不同社会及文化中的本地化,世界各地的英语变体相继出现.世界英语变体的理论框架为中国英语能被看作世界英语变体之一提供了依据.英语在中国实现的功能进一步论证中国英语的出现是可以接受且必需的,中国英语有其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导致了英语各种变体的出现.中国英语是众多英语变体的一种,属于使用型变体.中国英语变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变体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并能促进中国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和国外专家的认可。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中国英语还远没有完成在中国土地上的本土化,它无法与美国英语、印度英语等成熟的英语变体相提并论。中国的英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性质没有改变,盎格鲁-萨克森英语仍然是教学的目的语,而非中国英语。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英语中反映中国社会文化并得到认可的词汇、短语(句式)以弥补文化失衡现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英语成为国际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英语,其变体也越来越多。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研究历程,论述了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存在的合理性,旨在联系英语教学实际探讨中国英语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英语变体的出现,世界英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通过英语这一交流工具进一步扩大同外界的交往,中国的英语教学需要既与其他英语变体拥有相同标准和可理解性,又能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文章将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用学层面分析世界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英语本土化成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探讨的课题,研究中国本土化英语对指导我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英语变体与中国本土化英语入手,探讨中国英语的本土化研究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中国英语本土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喜刚 《英语广场》2020,(16):60-63
学界关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很多年。目前,主流的声音还是偏向于消灭"中式英语",让学生学习和接受地道正宗的英语。相反,对于中国英语的态度就温柔很多。本文结合连续体理论指出,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边界模糊,两者处于一个连续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中式英语可以向中国英语转化。一定程度来说,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达到中国英语甚至地道英语的必然阶段。因此,中式英语不是洪水猛兽,也不需要一避了之,本文试图就中式英语的前途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语语言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是一种规范的英语变体。它因受到汉语思维方式及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带有中国特点,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均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中国英语如果运用得当,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我们要将中国英语这一变体理论与语言特征谙熟于心,用以指导英语教学,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属于中国英语的语言现象,并纠正不规范的使用英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