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一共进行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党组织上的发展,为工农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迅速走向高潮,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政冶地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期待着国共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要国共两党都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行对话和和解,第三次国共作就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共两 之外尚有第三方,即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而又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很多,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问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做了重要的组织准备;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全作和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稳固的战略总后方。  相似文献   

5.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连战、江丙坤和吴伯雄等国民党高层领导相继访问大陆,国共两党的关系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2008年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动,国民党重新掌握了台湾地区的政权,海峡两岸对国共第三次合作和国家统一有了更多的期许。所以,国共合作与祖国统一不仅是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当然,与两次国共合作密切相关的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考生也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国共第二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是倡导、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代表,缅怀他在建立国共重新合作中的业绩,探讨他推动国共重新合作的思想,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7.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斗争中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抗战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能在十年内战之后,再度携手,并肩御侮,并不是偶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相似文献   

8.
试论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曾桂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也称之为战略防御阶段。在此期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中国建立了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有力号召;国共"分裂"的历史记忆,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合作的抗战策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三大政策"的记忆,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打击了投降派和取消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成功范例,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加快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①从国共关系的四个时期看,国共两党是两合两分。从影响上看,合则利,分则害。②合则利。国共第一次合作不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为革命的继续进行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则取得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③分则害。国共第一次内战,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第二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使亿万人民投入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虽横道有加,挫折频临,但毕竟是坚持了反侵略的共同战斗,为中国的独立与自由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共两党由第一次合作的分裂和残酷的十年内战,到建立起新的合作,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 该时期重点有三个:一是关于国共联合抗战问题;二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三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围绕三个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党的策略原则是什么? 提示:关于特点,除教材已明确的两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它是以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为基础的。②国共两党都具有了丰富的经验。③合作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抗日救亡。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民党由反苏转向反日、国共两党斗而不破都是由于日本侵华所导致的。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不是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文化中找到了某些合作抗日的契合点,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曾与国民党两度携手合作,共同进行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今天,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又向国民党提出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建议,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唯一途径。本文试从历史上国共两党合作的经验教训,来探讨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两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中指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事虽经纬万端,但综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回顾抗日战争前夕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对于研究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更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胡耀邦同志在首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在历史上,国共两党已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实现了北伐与抗日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进步”。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作用及其经验教训,对发扬爱国主义,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早已为人所共知。但是,这次合作对中国国民党的深远影响,过去还较少研究和论述。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完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