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特殊教育手段。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尽有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和实践,才能担负起审美教育的重任。教育是人类“按美的规律来建造”自身的重要方面,美是教育因有的本性,教育既要汇聚、利用客观世界一切美的事物,更要注意自身的创造和发掘;教育要创造美,唯有美的教育才能塑造美的社会主体,才能全面加速社会走向进步和自由;不进一步创造教育自身的美,是时代对教育必然要求,现代教师应注重提高审美修养和创造索质,树立“教育是一门艺术”的新教育观,努力把一般教育方法创造地上升到教育艺术的水平。学校美育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善于挖掘各学科教材中审美内容,不仅能够烘托课堂的活泼气氛,增长教学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在于象一座桥梁一样,沟通美育与智育的两岸,在教学过程中,把美育与智育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象。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音乐教育的功能从教育学角度综合分析研究,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功能归纳起来有美育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体育功能、娱乐功能。1.美育功能美育是音乐教育发挥作用的主战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多种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为途径,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普通高校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更加注重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美育的目标是培育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如何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通过旋律、节拍、音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其实质是通过对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的教育。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现美、创造美的一项艺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笔者从舞蹈艺术特点入手,注重舞蹈艺术对人的本质生成功能,探索舞蹈艺术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并对当前学校美育提出一些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美育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审美在科学创造和发明中具有突出的启迪功能。美育有助于创造能力发展的生理机制在于通过开发右脑使大脑两半球得到协调发展,使它们各自的功能得到互补和充分发挥;其心理机制在于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这种因素培育着直觉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开启创造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在明晰美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园应基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美育环境。从增强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丰富审美感知与体验、鼓励审美表现与创造等方面,创设富有文化意蕴、可感、宽松自由的幼儿园美育环境,实现文化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统一。注重并支持幼儿的自主感知、无限想象与个性创造,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艺术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像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简言之,艺术是主体创造心理因素的自由游戏.在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中,想象力、知性力、理性力和鉴赏力发挥各自功能,处于一种整体性的合目的自由的协调状态,主体产生美的愉悦之情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7.
张宝魁  马清珍 《教育》2013,(11):52-53
儿童审美能力发展是儿童美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从亲子欣赏——多通道帮助幼儿审美感知,亲子游戏——激发幼儿审美想象,亲子创作——促进幼儿审美创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美育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审美在科学创造和发明中具有突出的启迪功能,美育有助于创造能力发展的生理机制在于通过开放右脑使大脑两半球得到协调发展,使它们各自的功能得到互补和充分发挥,其心理机制在于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这种因素培育着直觉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开启创造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层次,所有一切真的、善的,都属于美的范畴。我园地处长江流域,沙子随处可见,休闲时光,家长经常会带着孩子到公园玩沙玩水。因此,我们把"沙"这一资源引入校园,把幼儿沙水游戏纳入美育课程,在沙水游戏中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创造美融会贯通,全方位地实施幼儿美的教育。沙水游戏中的艺术美幼儿艺术教育往往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有它自己独特的性质、特征、功能、规律和方法。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艺术教育的美育化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懿颖 《教育研究》2005,26(8):72-77
创造力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中发现相似或同一的能力,是超越于实用目的之上的自由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与创造性活动在本质上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这种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儿童身上得到了天然的结合。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保护和尊重儿童的“原发过程”思维,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通过舞蹈、手工等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能力。艺术教育中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包括:急功近利的教育观、教师中心主义和灌输意识、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族美术创作的根在生活中,必须首先加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参照,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流露,形成既是时代的又是民族的个性化的创作。民族美术教育应经常开展命题创作竞赛,上好社会实践课,走进自己的民族生活空间中汲取营养,追寻精神内涵的深入发展是当今民族美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3.
论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与生俱来就对生活世界存在独特的感受能力、审美角度。儿童绘画却常常因为受到成年人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而表现得呆板、固定,缺乏童真的创意和灵魂。儿童美术教育,不应以培养其成为画家为首要目的,而首先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在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融会贯通,并积极为儿童展现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情景,最终实现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学生普遍缺乏一种音乐整体性能力。音乐既是审美的又是创造的,而其核心思维是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与创作能力内在交互作用反映着音乐本质能力结构。《音乐鉴赏与创作》综合课程应当体现音乐情绪与音乐思维教学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对于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呼吁与探索已有多年,然而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切入点.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人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感受力与鉴赏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尝试让<诗词欣赏>走进高职教育的课堂,用诗歌当中的灵性,为人文素质教育,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德育工作中在教育方式、手段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德育工作应加强与其它学科尤其是与美育的联系,要提高德育质量,将审美意识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文中阐述了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提出了高校德育工作中美育对德育起辅助作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数学从小学到高中被作为三大主科,在大学时,又是理工类学生必修之课,由此可见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因此数学教学中也要进行素质教育。本文从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培养、数学教育中德育的培养、数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数学教育中美育价值的培养这几个方面对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生命的本体角度出发,从审美与道德的本源性意义出发,道德与审美的因素可以而且应该非常和谐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形成一个和谐美丽的心灵家园。《离骚》,作为一个高贵生命的呐喊,充分体现出了道德与审美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的结合,体现出了道德、审美以及艺术共同服务于生命的自由阐释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培养创新素质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充实新的内容,摸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审美能力培养是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为特征的教育活动。本文从审美能力培养与现代化教育目标、审美能力培养与德育的关系、审美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等方面,论述了审美能力培养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