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如果有谁问:“城市是什么?”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幼稚可笑,因为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带着雕塑家、思想家、鉴赏家的眼光在城市的文明之中穿行,你就会发现:外环高速、高楼大厦、轻轨地铁、霓虹立交、超市广场等等,一切的一切,仅仅是它的一件外衣。只有在城市文明中穿行,你才能摸到它跳动的脉搏,感觉到它的性情和思想,感受到它的激情、光彩和乖巧、无奈。请随着那些独具只眼的城市雕塑家、思想家、鉴赏家的笔触,去繁华的大都市穿行,体会一下“城市是什么”吧!【城市穿行妙文之一】都市是什么贾平凹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  相似文献   

2.
大都市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形式。构建温州大都市的战略选择,应从温州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温州城市发展历史方位与目标定位,切实把握大都市的发展条件。现阶段温州应着重于建设地区性大都市,科学编制规划,优化都市功能,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温州地区性大都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乡村与都市的交流。乡下人进入都市谋生,成为"城市中的异乡者",他们的生存境遇,他们在农耕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中的灵魂挣扎成为新世纪乡土文学的新视阈。但作家秉承的依然是尊崇农耕文明,贬抑都市文明的传统的思维理念,在"还乡"的梦中寻觅着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上海、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白玉兰、大苹果分别成为两个都市的象征物。上海、纽约都是移民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类似的文化特性: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创新性。20世纪下半叶上海发展的停滞、纽约发展的飞速,形成了这两个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距离,也形成了文化的落差。从纽约中央公园与上海人民公园的比较中,见出都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不同;从都市节庆文化的比较,发现两个都市文化之异;从文化体制、文化管理的比较,见出两个都市的差距。在都市文化比较中取长补短,可以推进上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巨大变迁是上海近现代都市社会建构与生产的直接表象与现实动力,具有城市文明性质的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重建与都市生活方式的生成是这一进程的真正完成与最终成果.就城市社会建构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对迅速集聚、互不相干、甚至相互冲突的陌生人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合理的配置,使他们超越混乱的生存竞争与野蛮的无序状态,在城市空间中形成新型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和相对平衡的文化生态.上海近现代社会的现实建构是以租界为空间中心、以外侨群体为主体基础而逐层展开的,它们与上海传统城市空间、上海本地居民及中国本土移民的冲突、互动与融合,既真实地记录着上海现代大都市社会建构的奋斗历程,也包含了上海现代都市文化与精神气质发生和发展的秘密.上海都市社会建构的起点与基础可以称之为"贫者谄"与"富者骄",而其最高境界则是"贫而无谄"与"富而好礼".正是在对"贫者谄"与"富者骄"的克服与超越中,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社会的精神性格与文化气质才逐渐培育出来.  相似文献   

6.
都市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异端性:一方面,都市文学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罪恶的对立,对立的结果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乡村渐被城市吞噬,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纯朴文明的毁灭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但另一方面,在都市文明的喧嚣躁动的疯狂律动的背后,在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中,现代人在精神上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在改变人们生活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而都市繁华的表象下,却有越来越多的都市男女在内心深处生出孤独之感,对外界逐渐变得麻木,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发展速度越快的城市,如在日本的东京和我国的上海这两个亚洲典型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这种现象也就更为突出,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病症。本论文从作家笔下的都市空间形象的描写角度切入,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我国作家张爱玲代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了两位作家笔下生活在都市空间中的人物自闭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洪堡的礼物》是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作品,展示出作者在美国芝加哥的都市生活。文章以《洪堡的礼物》中的都市问题以及对中国启示为研究对象,围绕三点进行叙述,即:芝加哥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大都市的乡愁;大都市生活的“厌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草原恋曲     
他出生在内蒙古,是草原极优秀的儿子.她生长在南国的大都市,是都市温柔的小女儿. 他到她所在的城市工作,两人认识,并且相爱了.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与扬州古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城市历史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化内容的重要标志。扬州是一座有2487年历史的中国历史化名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尊重城市历史化遗存,处理好现代建设和历史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古代化与现代明的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2.
"三年大变样"的核心是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用生态和谐理念指导城中村的建设和发展,理想结果是建设成为生态、和谐、文明新社区,提升人居环境及人口素质,引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使"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变成现代城市文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对于现代城市来说,经济是现代城市的力量,景色是现代城市的形象,文化才是现代城市的灵魂。独特鲜明的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化产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不仅来自历史进程中的自然积淀,也来自时代需求和人为的塑造。作为城市灵魂的文化精神,自然也有格调品味的高下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4.
开平矿务局的创办和发展,是唐山城市文明的起源,使唐山具备了城市兴起的必要条件,为近代唐山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开平矿务局的创办和发展,对近代唐山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有开平矿务局的创办和发展,也就没有唐山这个在中国近代铁路史和工业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的工矿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在现代城市营销中具有极重要的影响,对于泉州这个兼备古代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城市来说尤其是这样。在肯定泉州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的较好水平基础上,分析了泉州城市建筑、交通、路牌广告、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与现代文明不协调的现象,意在表达美化泉州形象的科学思维。这种思维就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出版文化因其横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社会范畴,跨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文化领域,涉及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等特性,不论是在城市文化建设还是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尤其表现在壮大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服务、彰显城市人性化发展理念以及塑造城市现代文明形象等功能之中。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其本身就是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晶;文化与城市,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城市文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而现代城市文化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崇左市是一个祖国南疆边境新兴城市,该市的发展带动了本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作为本地先进文化创建主体之一,崇左地方高校文化的成功构建和进一步发展,已经并将推动崇左市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海上花列传》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租界,以长三书寓为主要的书写对象,从花街柳巷这一特殊的公共领域入手,以此来观照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输入后对上海产生的影响。作者韩邦庆尝试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来书写他对一个新兴都市的认知与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文本意义由此获得了多重性:既体现出新兴都市中的现代性因素的萌芽,又完成了对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的一次回归,同时凸显了传统文人在面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冲击时的彷徨和犹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将对北京城市规划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必然会大大推动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主题不应是"奥运中国龙",而应当是"生态城市"。北京是中国的首善之区,奥运主题为"生态城市"更有积极影响。从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看,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发展目标,而引领这一目标实现的应该是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建设应继承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四个显著特点:辨正方位、突出中心、讲求对称、注重风水,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晶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6):42-44,86
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诗歌对于城市生活和现代文明的探索虽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对于20世纪30年代作家城市诗的创作却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城市现代意识对艾青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他的诗作中既有对城市的赞美,又有对城市的批判,他永远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是一个无奈的城市乡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