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它不仅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而且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于进一步作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本文作者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因素。这对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学生就业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就业市场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降低期望值低层次就业;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学生竞争能力因素,无法高层次就业,使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笔者认为寻求解决的办法是,降低就业期望值是必要的,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是必须的,加强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就业力”是指就业竞争能力,其核心包括工作能力、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医学生要适应未来职场中的挑选,只有加强就业竞争力培养,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质量,实现自我规划职业的目标。一、工作能力1、专业基础能力: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就业力(employability),国内有些学者称之为“就业能力”或“可雇佣性”。在英国,由部分大学、就业评定中心以及雇主组成的提升学生就业力协调小组将就业力定义为:一组使个人能更好地就业并能使他们成功地胜任所选择的职业能力,包括成就、理解力和个人特质。国际劳工大会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  相似文献   

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关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学者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广东商学院的马明华、江传月认为就业竞争力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楼锡锦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可归结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郑雨兰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相对于其它高校学生而言在寻找、保持和变换工作能力的一种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经过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招生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数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毕业生数是660万人,而"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才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出路。一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原因(一)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浅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豪  王晓珍 《考试周刊》2009,(28):207-208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出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西方早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局限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后来逐渐把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纳入就业能力的研究视野.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复合性、差异性和适应性特征.就业能力的研究促使高校就业工作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培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从个体自身角度,就业力是指获取职业的能力。研究显示,身心素质是成功就业大学生就业力的首要因子,其次分别为应聘素养、专业水平、社会能力和文化成绩;对于成功就业大学生而言,性别、政治面貌、专业类型对其就业力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要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应立足于就业力五个因子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力培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包括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和工作满意度等丰富内容的新概念。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主要表现出大学生收入水平持续下降、非正规就业增加、就业流向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发展等新趋势。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并重视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1.
跨越就业鸿沟打造自考生就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就业力?就业力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求职者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力”不足是造成就业鸿沟的主要原因!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这样阐述他的苦恼:“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少,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就职能力、职业素养都很缺乏,这让我们难以接受。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学生,我们还得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培训他们如何与人沟通这样的基本常识,时间成本太高。作为用人单位,我们愿意为有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多支付一些工资。”  相似文献   

12.
就业力(Employ ability),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工商管理作为一个综合性管理的专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学知识包含现在的企业家必须掌握和学会运用的能力,关乎企业的综合发展和规划,是企业发展和管理最重要的部分。对应届毕业生这样一种面临从校园环境到社会环境转变的特殊群体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是制定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本课题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H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能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和在校工商管理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三方面,来分析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明确企业与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认知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生就业是新时代就业工作的主要战线。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要关注其毕业期间与社会供需匹配所需的“就业力”,更重要的是在其职业生涯中持续实现与社会供需匹配的“职业发展力”。大学生职业发展力包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力,需要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方共同构筑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等教育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毕业生在就业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同时,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对毕业生的在校学习状况和就业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情况和就业能力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综合能力。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实力不足、就业技能不熟练及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就业指导不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文章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力,进一步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习收获是评价大学生在校学习与未来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据此,以北京工业大学在校和已毕业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研和深度神经网络分析大学生学习收获对就业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毕业年限、性别、团队领导和协作能力等是影响就业力的关键要素,并以在校生数据进行模拟预测,发现期望薪资与毕业生工作四年后薪资水平大致持平,大学生对岗位认知与自我价值定位存在偏差。据此有针对性地从高校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考核方式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提高大学生学习收获进而培育就业力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原因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试图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8.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从各大学普遍存在的情况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的就业意识和未来意识,就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培训;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厚实,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差;对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求职能力和求职技巧差;心理素质差,  相似文献   

19.
关于2006年就业力问题及其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五”期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规模空前扩充的时期。随着入学难的逐步缓解,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大学不断扩招的同时,就业矛盾却日益突出: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是学生和企业能否跨越“鸿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飞速发展,针对高等教育体制、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加之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日趋多样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国内各一流高校生源扩招比例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加之一些民办院校、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也在逐步崛起,规模不断扩大,历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上升,社会人才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因此,如何于在校期间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实现就业也成为了社会迫切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