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为例,探讨中医非药物疗法对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运用SPSS软件分析老年人运动频率与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关系,以及习练太极拳、健身气功年限与转阴天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每周5次以上运动频率与感染新冠病毒呈现显著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习练太极拳年限、习练健身气功年限与感染病毒后转阴天数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同老年人的良医,可以显著缩短病程,降低转阴天数,提高抗病毒的能力和康复能力,有效增强老年人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剖析瑜伽流行的现代“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瑜伽运动,通过对瑜伽在中国流行的社会背景、自身的魅力与健身价值、流行的社会心理因素、商业化运作与推广等四个方面对瑜伽在中国流行的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瑜伽流行的原因和产业化推广的经验。从瑜伽的流行反思中国传统健身术(如:气功、太极拳)的失落,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一点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归纳总结国内外近20年关于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了太极拳具有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功效,且主要通过强化老年人的平衡神经机制与增强骨骼肌肉系统的工作能力达到提高平衡控制能力的目的。与其他健身项目相比,太极拳更适于老年人提高平衡能力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研究健身俱乐部太极拳教学引入健身气功功法的可行性.通过有无引入健身气功的对比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健身气功功法引入太极拳教学对学员掌握动作和体会动作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又能让学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并且能增加太极健身课程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参加到太极健身行列中来.  相似文献   

6.
瑜伽调息功介入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部分长年参加太极拳练习者在加入瑜伽调息功后完成定量负荷运动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变化,发现试验组人群的心肌收缩机能、肺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在太极拳运动重视呼吸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和谐对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为老年人如何利用太极拳运动健身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太极拳与印度瑜伽同源自东方,是当今风靡世界、惠泽于世的两大最具特色的健身项目。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历史渊源、功法特点、习练要领、健身功能、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太极拳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具有密切联系,两者的发源、功用和功法基本相通。太极拳是综合地继承和发展各家拳法,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步协调动作,结合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等运动为基本运动形式,是一种内外兼修、轻灵柔和、缓慢沉稳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当前国内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趋势,针对在四川民间广泛流传的峨眉十二庄传统健身功法,运用现代系统科学思维,以传统的中医整体生命观和现代整体医学模式为具体理论指导,遵从现代健身气功的编创原则,对峨眉十二桩的功法源流、功法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以为峨眉十二桩健身功法的发展提供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创编峨眉十二桩为健身气功奠定前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基本概念、起源与现状、运动特点、练习目的、练习方式和传播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太极拳、瑜伽和健身气功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能够为练习者科学健身,恰当锻炼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编健身气功·易筋经、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新编健身气功·六字诀、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多学科专家,以严谨、科学、创新的精神,在优秀传统功法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基础上精编著而成,在继承传统功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健身理念.新功法的编创适应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并有助于开展健...  相似文献   

12.
健身功法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大力的推动下,全民健身出现了“气功热”的热潮,各种大型健身气功比赛和培训接踵而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赛场,健身气功运动员的高水平训练方法直接影响了比赛成绩,本研究对培养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员的相关方法做出了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健身气功锻炼的133名老年人作为健身气功组,南京市栖霞区、玄武区、鼓楼区18所老年公寓及社区部分老年人108名作为普通组,采用简式POMS问卷,测查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境的影响。结果: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能有效改善心境状态,且效果量受锻炼年限、锻炼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和锻炼形式影响。结论:长期有规律参与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境状态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丽 《体育世界》2013,(4):81-8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从起源、项目特点、健身原理、文化背景、养生理念几个方面对瑜伽和太极拳进行了比较,认为瑜伽与太极拳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有相当多的共性,都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都具有养身作用,但在运动特点、方法形式、健身原理、文化背景、养身理念方面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5.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及其成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编创原则是:基本保留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精要,在广泛采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基本沿用十二势原始名称,古朴中体现新意;从健身气功、中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角度阐释创编功法的功理、功法、功效等等。此功法主要适应人群是中老年及不同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需要。此外,对编创功法技术上应遵循的原则,功理、功法的成熟、发展与提高,研究结论及其防病、健身效果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的治疗原则.治未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文章通过搜集大量文献,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健身气功为研究点,治未病理念为联系点,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分别说明治未病理念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中的体现: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结合健身气功的调身法、调息法、调心法分别阐述健身气功功法的治未病理念;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健身气功功法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五大系统的影响来阐述健身气功的治未病理念.研究证明,无论是从中医学角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研究,治未病理念在健身气功中都能够充分体现,进一步说明练习健身气功功法对人们防病养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动态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弱体质老年人的下肢肌耐力,平衡能力,柔韧能力,特别探讨了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对弱体质老年人移动能力的影响.采用3个月的实验对比方法对80名70岁以上弱体质老年人在太极拳练习组与普通运动组实验的前、后及组间的身体能力各指标的比较后得出:八式太极拳运动可使弱体质老年人行动的敏捷性、协调性等能力得到增强,特别是移动能力呈显著性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太极拳     
李迎 《精武》2010,(6):75-75
现代人大多认为太极拳像一种健身功法,觉得练太极拳的多数是一些年龄大的人,年轻人不太喜欢练,更有甚者觉得年轻人练太极拳是不可思议的事,这说明现代人对太极拳的认识还很不够。太极拳究竟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像气功一样的健身功法呢?其实太极拳简单地说是中国人根据易经的原理创生的一种拳法,它的缓慢是因为采用了道家思想的爱生、养生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通过观看《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视频教学,结合练功体会和教学实践经验,就该功法视频教学之缺失从呼吸吐纳、“调理脾胃须单举”之收势、“攥拳怒目增气力”之叩齿、“背后七颠百病消”之步型、收势之玉液还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上海市部分健身俱乐部开展太极拳和瑜伽项目的开展现状及两者开展中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部分健身俱乐部中瑜伽项目的开展现状略好于太极拳项目,但两者在开展过程中各有利弊,太极拳发展应学习瑜伽的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