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编辑之友》1997,(5):58-61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茅盾出任主编,自此直至1953年6月,共主编《人民文学》44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主编《人民文学》是茅盾众多重要社会工作中的一部分。《人民文学》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大型文学期刊,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立、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考察其第一任主编的办刊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人民文学》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找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编辑思想对中国现代编辑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的编辑思想在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就颇具雏形。他所坚持的编创结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译介西方文学,注重作者队伍建设,突出的读者意识等编辑思想,为现代期刊编辑活动和编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20年代初,青年茅盾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成功地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对推动我国文学期刊由近代向现代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无疑,这也是茅盾编辑出版人生中光辉的一页.茅盾主编并成功地改革<小说月报>,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强烈的读者意识是其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他作为作者和编者的主体意识中,读者意识始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李频 《出版科学》1999,(3):48-50
在中国期刊发展史上.因期刊改刊而深刻影响社会化进程,同时招致读热烈赞誉和极力诋毁的,恐怕莫过于茅盾改革《小说月报》了。  相似文献   

5.
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期刊内容方面大刀阔斧,期刊形式方面则“袭其旧制”,迁就妥协。运作一年,他终于无法回避这一矛盾了。朱湘于1921年11月27日及时致信沈雁冰,提出更改刊名的建议: “《小说月报》自改革后,兼登戏本、诗歌,原名与内容似不切合,现在十二卷近完,何不乘此把名字改了?” 沈雁冰没有采纳朱湘的建议。他无法采纳。对《小说月报》刊名,他早在上任之前,或许就已心存疑问,有意更改了。文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务报告》中  相似文献   

6.
在早期《小说月报》的编辑上,王蕴章两次编辑《小说月报》,见证了《小说月报》走向辉煌的开端,也见证了《小说月报》不得不改革的痛苦.他身上带有的过渡性质色彩,让他成为了那个时候旧式文人向新式文人过渡的典型.分析王蕴章两次编辑《小说月报》的经历,考察他所作出的各种编辑选择,我们能看到旧文学的编辑向新文学编辑转型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7.
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已过去80多年了,功过得失究竟如何?用沈雁冰自己的话说,五四时期崛起的老作家及2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作家,都与《小说月报》有过密切的关系。作为革新期《小说月报》的主编,沈雁冰开风气之先,基本上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格局,而且也基本上设定了《小说月报》后来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文学期刊"的一系列特性。叶圣陶甚至说:"自从《小说月报》革新以后,我国才有正式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之所以取得不同凡响的声望,这与沈雁冰十分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著名的编辑家,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他的编辑思想就已见端倪,他不仅将编辑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岗位。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文化立场,义无反顾地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推动新文化、新文学的建设,而且在编辑工作中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家,他丰富的期刊编辑活动,是我国现代期刊发展史中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北部一个叫乌镇的水乡小镇上,本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后来在发表新文学作品时经常署用的笔名。之后,茅盾便逐渐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在阅读一代文豪茅盾生平时,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经历,特别是任《小说月报》主编的两年时间里对该杂志进行全面革新的业绩,对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的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习借鉴先辈编辑家编辑工作的成功经验,创新编辑思路,不断改进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正是本人撰写这篇文章的动因。1910年8月,商务印书馆的第5部杂志——《小说月报》在上海诞生了,1932年1月因“一·二八”…  相似文献   

11.
一 民国大刊<小说月报>大力提倡新文学,传播新思想,历时十余载,在新文化运动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刊.论及这份划时代的刊物,学界特别推崇它的前两任主编沈雁冰和郑振铎先生的编撰之功.  相似文献   

12.
《小说月报》(1910-1932),共分为两个时期,革新前的《小说月报》(1910~1920)时处清末民初,当时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都相当低下,社会上较普遍的反映是一般读者看不懂新文学,它一直是鸳鸯蝴蝶派文人和林译小说的地盘,以刊载娱乐性、消遣性文学作品为主。革新后的《小说月报》(1921~1932)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后者接受了前者的阵地,逐渐发展成为新文学杂志中的一支生力军。在这一过程中,沈雁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供给烦闷的人们去解闷,逃避现实的人们去陶醉;文学是有激励人心的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13.
高军 《出版史料》2008,(3):98-100
叶圣陶(1894~1988)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而他却以做编辑为荣。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他从学生时代编辑油印《学艺日刊》,到成为开明书店的“灵魂”、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到晚年校读最后一部书稿,整整从事了六十五年的编辑工作,为我国文化、教育和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百年中国出版史上是少见的。所以,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活动,对于目前的编辑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柳诒徵(1880~1956),号劬堂,江苏镇江人,以历史学闻名,鲜有人谈及其期刊编辑思想。实际上,柳诒徵曾经创办或参与创办过《史地学报》、《学衡》、《史学与地学》《、史学杂志》《、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国风》等刊物,对于期刊编辑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重温柳诒徵的期刊编辑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位民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思想是主编领导下的期刊编辑部的集体思想结晶,目前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初步总结了《古地理学报》的编辑思想,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学术质量乃生命,千锤百炼出精品,科学性第一在细节,服务至上永牢记,形式俭朴始终如一。这一编辑思想是《古地理学报》20多年来发展的智慧结晶,指导着《古地理学报》的每一步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期刊史上,有多份文学杂志命名《小说月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它在1921年革新以后,是中国新文学的一面旗帜,影响很大.由于它革新内容,招来鸳鸯蝴蝶派的攻击,引起一场历时不短的论战,并促使商务当局另出一份《小说世界》来解决矛盾.《小说月报》在革新以前,在民初文坛,也独领风骚.鸳鸯蝴蝶派的鼻祖之一李健青说:“当时小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代初,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个有着十多年历史的全国性的旧文学刊物《小说月报》,被奇迹般地改造为全新的高质量的新文学刊物。这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最重大的实质性事件之一。人们在谈论《小说月报》时,无不首先说到沈雁冰(茅盾),那是对的。因为,首先是从1920年开始,沈  相似文献   

19.
李铁锤 《编辑之友》2013,(1):109-111,122
在陈独秀的报刊生涯中,其创办及协办了《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十几种报刊,这些报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中国文人向有托物言志的传统,因而,梳理其编辑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的思想。同时,在平民化报刊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的研究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歌谣》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民俗学史上的重要期刊,作为《歌谣》周刊的首任编辑,常惠的编辑理念包括搜集整理歌谣、重视民间文化,悉心设置栏目、精心提炼话题和全能型的编辑实践、专家型的编辑素质三部分.他的编辑理念对《歌谣》周刊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天刊物的编辑理念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