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在小说中有许多的新型女性形象,她们都有着各自的特点,都非常的鲜活.而茅盾描绘的女性形象却具有与其他小说中形象不同的特点,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独特的,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不再依附于男人而存在,都具有独立的品格,成为了生活的主角。她们或挣扎、或反抗、或成功、或失败,以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为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成为新时代女性形象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契诃夫19世纪90年代女性题材小说的创作主题。这一时期,他对女性问题的研究由女性物质生存状态逐步深入到她们的精神领域。她们以觉醒者的姿态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寻找着各自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德莱塞和华顿夫人都是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作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观的不同,他们笔下的主人公迥异。以《嘉莉妹妹》和《快乐之家》为例,通过对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表现两住作家的不同思想意识及美国社会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萧红和张爱玲是20世纪两位坚强而独立的女性作家,她们追求个性的自由与独立,喊出了真正的女性之声——女人是独立的,不是男人的附庸。她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立觉醒和抗争意识。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写了一批悖于常情的奇女子,其中以侠女和霍女最为奇特。她们都有着异于常人的性格和气质,一个堪称孝侠,一个可比妖姬。但是,就人物本身的复杂意蕴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说,两位奇女子却殊途同归。无论两人各自的表现多么奇异多么独特,最终她们却共同走进了“以子嗣为中心”的封建伦理圈中。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与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的比较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初期的沈从文、苏雪林、徐志摩到当代文学史家杨义,都曾明确肯定两人的创作存在相似性。以两位女作家都擅长的儿童题材作品为切入点,分析了她们或温馨可人或孤独幻灭的童年书写,在共性中凸显差异,显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孙冬惠 《现代语文》2010,(1):123-124
20世纪后期日本女性文学蓬勃发展,女性作家们在各种文学奖中“盛气凌人”,吉本芭娜娜便是其中代表之一。芭娜娜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20岁左右的少女。她们不堪于悲惨命运的捉弃,从而独自找寻出路解救自我,完成人生的成长,同时也拯救了身边的人。她们温婉坚毅,具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性。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和阿赫玛托娃这两位中俄婉约词(诗)的代表人物,因为彼此在创作上相似的艺术特色以及生活背景跃入了大众的审美视野。她们相似但并不雷同,各自有着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这些都表现在具体的文本中。两位女词(诗)人以她们卓越的文采和细腻的心思,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挑战男性在文学上的主导地位,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女性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灰姑娘”式的人生故事,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已成为一种文学模式,许多文学作品都体现了这种童话般的浪漫故事。《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简爱》就是其中典型的两部重要著作,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灰姑娘般的生活。通过剖析她们各自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可以看出,虽然她们的行为态度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追求,都把女性的聪明才智、独立自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修养等作为获得幸福婚姻的重要因素。她们这种女性意识正体现了女性主义新的人生价值观,在男权意识的统治下,追求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和自尊自爱,这种思想对现当代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她在早期的作品里主要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后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了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英雄,贞德与花木兰便是其中的经典人物,她们同样是拯救祖国于危难的巾帼女英雄,贞德与花木兰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女性,她们都为争取与男性平等地位而做出了努力与抗争,更看到了中西方政治、文化、宗教对其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选取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历史名剧《圣女贞德》中的贞德与中国艺术家言慧珠改编的《新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她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中西社会、文化、宗教对她们女性形象的影响,进而引发对女性问题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英国19世纪伟大作家哈代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以高超的技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有着率真的自然天性,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但由于他们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创作理念、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两人笔下的女性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短短的十四年中写下了八十八篇短篇小说,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主题大多涉及家庭事件和婚姻的不幸,而这些作品的主体--女性则体现出了似深谷幽兰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湖湘女性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旗手,其中不少人曾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这段经历不仅对她们自身有塑造作用,还通过她们推动了中国妇女运动发展.湖湘女性在留学时接受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更有甚者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回国后身体力行地投身妇女运动,为湖南及中国妇女运动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惊鸿之笔.研究与弘扬近代湖湘女留学生的精神,对发展今天湖湘女性留学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均为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生活的直接体验者,她们因为对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创作风格的钟爱,从创作伊始风格的相似就存在,所以徐志摩称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实际上两位女作家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存在。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再见》和《莳萝泡菜》的比较中找出两位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貌似下面潜存的神不似。  相似文献   

17.
《欢乐之家》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精髓,指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被压迫受歧视,失去自我意识,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欢乐之家》的创作意义及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扛鼎之作,两部小说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创作背景,描述两位与上流社会传统逆流而行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和埃伦·奥兰斯卡的成长历程。从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华顿的缩影。华顿虽然并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她的小说大多以叛逆的女性与社会习俗的抗争为主线,反映女性的生存现状,引人深思。本文主要通过《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两位女主角及作者的自身经历探讨华顿女性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虽然出身于纽约的上流社会,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出人意外地创作了小说《夏》。根植于美国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并结合夏洛特·吉尔曼、凯特·米利特以及鲁思·罗森等女性主义理论家的观点,本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妇女的经济困境、华顿对美国底层女性渴望摆脱贫困的书写以及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美国社会给予女性经济选项之缺乏三个层面解读小说《夏》。小说正视了20世纪早期身处底层社会的美国女性所面临的经济困境,并敦促美国社会对其根源予以深刻的反思。它所反映的社会与性别问题,对于21世纪的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仍然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欢乐之家》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阐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精髓,指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被压迫受歧视,失去自我意识,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探讨了《欢乐之家》的创作意义及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