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导向意识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意识。受众意识就是以受众为本,为受众服务的意识。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新闻从业者和决策者必须坚持导向意识和受众意识的辩证统一。坚持导向意识和受众意识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既要有强烈的导向意识,又要有牢固的受众意识,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有人认为,导向意识主要是体现党委、政府的宣传意图,是对上负责,而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满足受众获  相似文献   

2.
林博斌 《青年记者》2003,(11):26-27
编辑工作是以满足社会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价值取向的综合性服务活动,这一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条件.要有导向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和精品意识。一、导向意识。新闻出版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导向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出版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必须坚持讲政治,增强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  相似文献   

3.
洪波 《青年记者》2004,(9):99-99
摄影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新闻摄影图片要坚持党性原则,树立导向意识和大局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辩证的方法,透视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人们可以以自己的喜好选择新闻形式,使得新闻媒体形式逐渐多元化,如除了报纸和广播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受众意识已然成为现代广播电视最主要的话题了,工作在电视广播岗位上的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将受众意识与主体意识结合起来,使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既能做到一定的主观又能迎合观众的喜好。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不仅是社会新闻的传播者,而且也是社会舆论的反映者和引导者。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热切期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新闻舆论导向和公民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媒体更好地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提高公民文化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自主观念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广播和电视机,观众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被服务的对象,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在整理编排栏目时必须强化受众意识,同时也要坚定自我意识,目满足大众需求,正确履行一个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王敏 《新闻界》2013,(1):34-37
本文主要探讨了都市类报纸受众的文化空间与消费意识,梳理并充分例证了都市类报纸受众消费意识的五种基本类型与其文化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受众与文化消费意识;受众与精神消费意识;受众与物质消费意识;受众与公共消费意识以及受众与生态消费意识,认为都市类报纸的定位与销售目标必须以受众文化空间和消费意识为导向。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社会舆论,即传播事物状态的内在含义,阐述事物的价值、效用,发表评论者的意见,观点、思想和见解。无论是传播事实信息,还是理性信息,其传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在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各个领域的变化越是迅速,社会生活也就越来越错综复杂,面对络绎而来的各种现象、问题,人们不仅需要了解掌握其情况,而且需要了解有关的看法、见解,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也就是说,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越多,人们就越需要了解…  相似文献   

9.
双艳珍 《今传媒》2015,(4):20-22
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具有“意识”和“政治”两方面的内在一致性,编辑作为生产、传播与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给受众的主要媒介,在作出文化选择之时必然会将其所具有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融入其中;同时,国内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形势和国际和平演变进一步加剧的形势也要求编辑具有政治意识.编辑必须在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面建设引导为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编辑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对社会舆论具有一定引领作用,因此,新闻编辑自身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新闻编辑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受众对新闻的体验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新闻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使新闻编辑工作发挥其应用的社会效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新闻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供广大新闻编辑工作者参考评价。  相似文献   

11.
微传播时代传播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受众价值观呈现出碎片化和多元化特征,在满足受众多元需求的同时,要把握退出、坚守和进入的尺度。退出就是要退出吆喝的领域,坚守就是要坚守文化根本,同时要进入到社会生活领域,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要有自己的态度和作为,需要培养受众文化共识、公民意识和自觉意识,从而实现国家和民族文化价值观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党报作为社会的一个主要媒体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平台,具有营造健康舆论环境,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引导舆论正确发展,凝聚社会各方共识的职责。在媒体多样化、思想多元化、信息高速化的时代,作为一个党报总编,要想使自己主管的报纸在社会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写作水平、统筹全局的能力等素质外,还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一党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琳 《新闻知识》2012,(8):49-50,5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博客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多元化、多样化的博客社区中,有一类博客不容忽视,那就是记者博客。它既是记者的个人空间,同时也是新闻事件呈现的另一个场域,受众意见汇聚的自由市场。在记者博客写作中,应以高度的受众意识,充分发挥博客个人化、开放性和交互性的优势,打造出有社会公信力的网络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4.
记者作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除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外,还要注重强化导向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前沿意识和时效意识。一、强化导向意识,引领时代主流所谓导向意识,是指新闻宣传指导行动或发展方向的人的思维活动。当前,人们对导向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认为导向是指单一的政治导向,准确地说,就是能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其实导向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仅包括政治导向,还应包括思想导向、价值导向、生活导向、服务导向、消费导向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受众意识为切入点,在厘清受众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的动态轨迹,并考察了其受众意识不断深化的深层动因,最后结合百年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过程归纳出经验性策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从初步确立到不断强化,其深层动因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坚持、“统一战线”思想的始终践行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变迁及与时代、环境变化的共振互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实践,国际受众观业已形成,但在实践中运用不足。未来需继续坚持以受众意识为核心,明确受众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受众研究体系,选择并善用能够影响更多国际受众的“第一圈层”受众。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对新闻传播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观众(听众)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新闻传播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传播者不仅要在广博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公众信息,又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和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保证新闻传播价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了解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意识与现代意识,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传递新闻信息,适应受众的心理需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郑远龙 《新闻前哨》2007,(10):67-68
"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引导舆论,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和受众的重视。由于社会新闻本身往往是社会舆论的热点、受众关注的焦点,因而也又是新闻报道的难点,容易产生导向上的偏差。因此,探讨新闻工作者在社会新闻实践过程中的导向意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而做好党报的评论工作就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抓手。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和价值取向使舆论空间发生多元化的变化,各种各样的观点交错混杂,致使受众完全凭借个人经验、知识水准和思考能力,已经很难准确把握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依赖性更强。党报是  相似文献   

19.
于飞 《网络传播》2007,(3):52-53
树立应有的宏观战略意识 随着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张,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交流各自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观点、意见,互联网对社会舆论走向的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各地、各级领导开始重视通过互联网来引导社会舆论,并把这项工作放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然而,研究一下我国网上社会舆论引导案例,就会发现我们在网上社会舆论引导中,比较重视从何处切入引导、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引导、怎样做到入脑入耳等具体的战术问题,对现有网上社会舆论引导工作环境、结构、能力等方面的战略问题研究重视不够,未能树立应有的宏观战略意识,许多网上社会舆论引导因此明显处于被动应对或效果不佳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戴畅 《记者摇篮》2004,(9):34-34
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事业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思路.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新闻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策划意识,就是新闻事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