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从加强对学生管理的角度考虑,学校制定校规在规范学生言行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校规或失之过严,或失之过繁,有些甚至明显违法(诸如“学生作弊一律开除”之类),这与现代法治社会所倡导的“法治、权利、民主”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本着加强对学生管理的精神,学校制定校规在落实学生行为操守和规范学生言行举止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校规或失之过严,或失之过繁,有些甚至明显违法,诸如"学生作弊一律开除"之类,人们习以为常,从未质疑,这与我们社会倡导的"法治、权利、民主"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从加强对学生管理的角度考虑,学校制定校规在规范学生言行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校规或失之过严,或失之过繁,有些甚至明显违法(诸如"学生作弊一律开除"之类),这与现代法治社会所倡导的"法治、权利、民主"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儿子触犯了校规,我被其班主任“喊”了去。虽感激教师关心孩子之情.但不免对其“喊家长”的做法有些想法…… 据儿子说.他们班常常有一些犯规“吃黄牌”的学生被老师勒令回家。喊家长来校,笔者认为这样做欠妥。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建立和谐校园、发展校园文化时制定的任何一部校规都应该体现出学校管理者的智慧。一些高校管理者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依照相关法规制定校规,对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约束,违反校规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有的校规的处罚与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有的根本不接受学生的民主意见,盲目草率出台一些在学生眼里或个性或雷人的校规,遭到学生的不满和强烈反对。这样的校规能否让学生权利与学校的教学秩序达到平衡,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6.
如今,许多中小学在管理上采取了“全员育人”制度或称“全员班主任”制度,倡导全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以此强化教师的育人职责,显然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在有些学校却把“育人”简化为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扣分。其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学校在依法办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惩戒不能一概否定。体罚是明令禁止的。而当学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时,教师采取合适的冷处理方法也是可以的。有些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中有很多模糊的概念,把一些合法管理与对学生进行变相处罚混为一谈,作为学校或是教师,负有社会给予的管理学生的职能,这个职能之一就是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的处理。这个处理涉及到如何进行惩罚的问题,惩罚进行得合理合法,就不应属于体罚范围,相反,这样的处理方式还应提倡,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从新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制约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依法治校”的原则得以提出,学生的实体和程序权利得到明确,高等学校的处分权和校规制定权受到规范,“高等学校权力本位”开始向“学生权利本位”转变。这一变化正是与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相契合的。然而,在高等学校的校规制定权和学生救济两个方面仍有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白毓芳 《中国培训》2008,(12):52-53
“问题学生”所指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或曾因为某种原因而受过学校批评或处分的学生。问题学生的真正问题并不是那些令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头疼与失望的“劣迹”,大家看到的只不过是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在变,学生在变。相比较20世纪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更多了自我意识、自由意识,而少了“听话”、“驯服”、“叫干啥干啥”。常言道“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但这个“规矩”如何定,定哪些“规矩”,才能让学生有“方圆”?从小学到高中,学校的规章不可谓不多,制度不可谓不严,但学生中却常常出现“规矩多大胆多大”的现象。这是因为有些学生从没有想过校规校纪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始终认为校规校纪是“治”他们的,因而从心里就有抵触情绪,产生一种本能的对抗,对于纪律,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需求,只有任性而为。  相似文献   

11.
马静 《广西教育》2013,(24):24-24
河南漯河某高中对男女学生的交往做出规定:“任何男女生交往务必在明亮的地方,要有5人以上同学在场”“严禁男女生在操场、走廊、宿舍区、餐厅区、学校商店、书店等任何地方单独或结对交往……”校规中有多条禁止男女生单独接触的规定,而且一旦违反,最严重的将被开除学籍、勒令退学。这样的校规因为太过“雷人”,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4月4日《现代金报》)  相似文献   

12.
几乎每所学校都有校规。在学校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的处分中,最严厉的一种是“开除学籍”。然而,在教育越来越接近市场的今天,在人们开始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时候,一些学校因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而招来了麻烦,甚至引来了官司。而在这些麻烦、官司中,学校有时甚  相似文献   

13.
校规制定中的若干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规,指“由学校制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则的总体。一般包括品德、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行为准则,有的还规定奖惩办法”。1校规是管理、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对维护学校教育秩序、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都有重要作用。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校规的制定环节,遵循科学的原则制定校规,不能仅凭经验来制定,也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校规。许多学校的校规细究起来,存在不少问题。许多研究者指出,有的校规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有的校规侵犯了学生的权利,有的学校则把应有的行为当作必须有的行为纳入校规,造成校规的“圣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邱言锋 《云南教育》2014,(22):47-48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定校规校纪理所当然,但任何校规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得超越更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然而,现实中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违法校规却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问题学生”通常是指那些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学习成绩不好且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最近,唐山市德源小学制定了一项新校规,要求全校所有教师今后一律不准再说学生“笨”。这个发给每位教师一份的新校规,叫做《教师十禁用语》。其中规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准说以下10句话:  相似文献   

17.
姚安 《师道》2008,(3):37-38
我校是普及型农村高中,生源来自初中教育的最底层,没有分数门槛。在人们心目中,进我校读书是无奈之举。社会、家长、老师、学生对学校的要求很低,家长们希望孩子在此呆三年不学坏,不犯事,顺利拿到高中毕业文凭出来找份工作。学生自己也无明确的目标,得过且过、患得患失。教师们眼中的学生是升中考试的失败者,是校规班纪的破坏者。依据相当一部分学生突出的行为特征,有人归纳出其两种明显的特征:发情和发泄。“发情”是指学生早恋流行,“发泄”是指学生喜用暴力解决矛盾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在制定和执行校规时,更多的是出于管理的需要和目的,偏重于校规的秩序性和效率性,而对其程序性、公正性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所忽视,造成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随着学生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学生状告学校的事件日益增多。高校校规本身的合法性、正当性遭到质疑。因此,加强高校校规建设已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职业学校年轻班主任角色扮演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正确进行角色转换与角色定位 从高校校门刚步人职教教坛的新班主任老师,经历着由“班主任的学生”到“学生的班主任”的角色转换。他们面临着对角色规范的理解滞后于角色实践的考验,存在着因角色越位带来的重重障碍,为此,他们常易产生手足无措的感觉。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很多年轻班主任往往或失之过“左”,急于求成;或失之过“右”,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20.
正校规之惑近几年见诸媒体的有关校规的新闻,似乎总是与"雷人""天雷滚滚""哗众取宠"等负面评价难舍难分。教育者用心良苦之作,社会却似乎不买账,争议与校规的创新如影随形,叫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嘲讽者有之……校规之制定,何其难也!然而,校规又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规在落实学生行为操守和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等方面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