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辛备尝去﹃淘金﹄呕心沥血创精品林放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江总书记在这里倡导的“用最好的东西”,也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江总书记在这里倡导的“用最好的东西”,也就是新闻传媒上的“优质品”、“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新闻媒体吸引受众、感染受众的手段,是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的手段。一个有志气的新闻工作者绝不满足于写大路货,合格的新闻作品,而是孜孜追求写出振聋发聩于当代,又逾久弥香于未来的  相似文献   

3.
精品随想     
精品随想□喻建章“良工不示人以朴”。朴,是指粗糙、未经精加工的东西。说的是优秀的工匠决不肯把粗糙的产品拿出来给人,而是自觉地严格把关。这是一种可贵的精品意识。“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半筐”。这是“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形象说法。作为精神产品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的政治使命,也是提升社会舆论引导能力的灵魂。江泽民同志把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提到“祸福论”的高度来认识,鼓励新闻工作者努力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坚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作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主功能的各级党报,凭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人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舆论导向,在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权威性方面都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中央宣传部组织实施的1993年度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评选已经揭晓,20种优秀图书获奖。这是各地宣传出版部门献给广大读者的图书精品,是落实“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项重要任务的具体成果。本刊这一期特开辟专栏介绍部分获奖图书,目的是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从中获取有益的东西;同时也希望给更多的宣传、出版工作者以启发和借鉴,推动更多的优秀图书出版。  相似文献   

6.
图书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的最大差别在于,一般商品是以人的某种自然属性的满足为对象的,有着比较客观的衡量标准,图书则以人的心灵为满足对象,而人的心灵是最为变动不定的东西,很难为它找到一个客观的标准。但图书又确实是一种商品,市场经济的规则同样适用于图书,比如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因此,和其他商品一样,图书领域也将精品意识提高到了关系到出版单位生死攸关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地为精品定位,如何实施精品战略,就成了出版界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一、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是精品图书的要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出了书籍的根本使命所在。所谓进步,其核心要素就是提供给社会新的东西。每一个社会,都有其具体的当代环境。经典作品确实包含了许多人性中永恒的东西,它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以后的时代提供了几乎是永远的情感寄托与理想。但是,它们毕竟不能完全表达当代人所面对的所有问题。而人的本性,是对于那些距离自己更加切近的东西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古诗说得好,“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真正领一代风骚的,只能是代表那一代的高度的东西。我们出版人,作为书籍的催生者与助产婆,更应当有这种创新的当代意识。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把更多的新闻精品奉献给读者的呼声日胜一日.新闻主管部门领导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不少新闻业务刊物撰文倡导,许多报纸亦为此采取措施.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所作的讲话中,也明确要求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和单位“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进一步说明了这件事的重要.呼声何所起这件事为什么重要,各方呼声为什么如此强烈,笔者体会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曰时代需要.我们国家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历史阶段.改革任务繁重,人们思想活跃,涉及两个文明建设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各种利益的磨擦需要调整,各种观念的碰撞需要统一,各种糊涂认识需要澄清,各种失衡心态需要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正确而有效的舆论导向,鼓舞和推动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把注意力集中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上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心协力,团结战斗,  相似文献   

8.
一何谓“精品”?精者,精粹、精华、精彩之谓也。精品的反面是垃圾。在当代社会科率中有一个小小的分支,叫做“垃圾社会学”,讲的是研究者可以透何对人们日常废弃的垃圾的分析,了解人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据说,这种办法展试不爽,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都极高。那么,如果我们反其道而污之来研究一下被人们尊之为精品的东西,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精品给人的最初的、因为直观的感觉是一个质量性的概念.毫无疑问,无论精品和精品之间在具象和形式上有多少差别,但在其品质上乘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但是,如果我们稍做一点深层…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早就给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了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近日,《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也提出了要创造性地、有计划、有节奏地、“大批量”地生产精品,做到宣传报道上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直把新闻媒介看作“最好的东西”。他之所以把新闻媒介看成“最好”、“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因为新闻媒介同“革命”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早在68年之前,毛泽东就这样明确地提出了报刊同革命的关系。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他开宗明义地写道: 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年神州春”。当历史的车轮飞转到1999年5月的时候,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走过了半个世纪春华秋实的历程。从创建初期开始,几代广播人励精图治,执着追求,创造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繁荣与辉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台上下把狠抓宣传质量,努力奉献精品,作为广播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作为广播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施精品战略的基本目标上,认认真真地抓落实,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不断推出新的报道栏目,不断提高新的报道水平,“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  相似文献   

12.
梳子和石子     
今年7月中旬,有机会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决定在旅游途中收集一点东西,以志纪念。我对收集的物品有三个要求:一、不能太破费,最好是“废物利用”的;二,寻觅方便,最好能唾手可得的;三,可供以后“睹物思情”的。  相似文献   

13.
列宁曾说“: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所谓“一般的东西”,也就是指抽象的东西,如语言中的“天”“、地”、“人”“、山”“、水”、“花”“、鸟”等基本语汇以及由这些基本语汇构成的语法结构等。这本来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但是,语言是人  相似文献   

14.
当下,出版业发展深度转型,青岛出版集团始终坚持“资本积累、品牌积累”和“转型升级、流程再造”的发展战略,以做最好的城市出版社为发展愿景,通过深化改革来凝聚发展动力,通过持续创新来拓展市场和提升管理水平,通过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市场、产品和制度优势,集团品牌积累厚积薄发,推出系列精品图书,连续多年获得国家专项出版基金支持,集团在“走出去”和“三跨”发展以及数字出版转型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实现股权多元化,争取创造条件实现IPO.  相似文献   

15.
在传媒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纸媒体中,与各类晚报、都市报相比,机关报晚报似乎总有一种“放不开”的尴尬,总觉得无法尽情地发挥。人家能登的东西,你往往不能登;而人家不需登的东西,你还必须登,甚至还要拿出最好的版面、最好的时间去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有的报纸从当地广告、发行“老大”的位置上跌下来。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曾告诫我们:“文章最好是用经济的方法,把您想说的东西说出来,所谓‘要言不烦’……”著名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能长话短说”。所谓“长话短说”,就是用简  相似文献   

17.
“拥有最好的防御方式的国家或人才能生存下来”。但“最好的防御方式”不能等同于最好的“武器”防御形式。既然免疫力不适当地过强可以导致人的死亡,那么武器防御能力过强,应该也会导致国家的不幸。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倡导文化出版部门实施“精品战略”以来,出版工作者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出精品成为各出版单位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精品在于精,何为“精”?精者,通过提炼才能得到的精华,经过挑选而获得的完美的东西。可见,要获得精品不容易,需要一个艰苦追求的过程。“精华”、“完美”都是表示事物状态、性质的词语,在界定一个事物时,总是相对的。因此,精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精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是相对的,却决不容滥芋充数,精品又是有严格的客观标准的。由此,我们不妨把出精品看作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这种理…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在科学界不胫而走,至今仍为一些科学家当作重要格言。爱因斯坦也说过:“只有你的眼睛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能思考才行。”“能思考的心”和“有准备的头脑”是一切科学家成功的“诀窍”。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同样需要有“能思考的心”和“有准备的头脑。” 第1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原载《人民铁道报》199…  相似文献   

20.
精品与人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闻媒体的急速增加,新闻竞争形势日益激烈,读者、受众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出新闻精品既是客观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创名牌、出精品”已成为我国新闻界同仁的共识.新闻要多出精品,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在诸多方面的素质中,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作文先进人”、“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为人气质的表现”,正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