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 0 2年 10月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再次来到济南讲学 ,借济南甸柳新村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 ,面向台下千名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些学生刚刚踏进初中校门一个多月 ,却在魏老师指导下学习了一篇高中三年级的课文。让我们一起品味学生的感受 :一、师生间的距离感消失了 ,学生感受到的是学习的快乐与享受陈光 :今天是短暂而快乐的 ,因为我们有幸听魏老师的课。 (魏老师 )用简单的语句 ,讲明深刻的道理 ;诙谐有趣的课堂气氛 ,让我们易听易懂 ,他还教给了我们有效的背书方法。虽然他 (魏书生 )是著名教师 ,但他让我们感到了师生之间并…  相似文献   

2.
得知魏传亮老师去世的消息,是在兰陵镇教委电话通知我们之后,早就听说兰陵有个魏传亮,但是这回却是他去世的噩耗.2006年5月17日下午魏传亮老师旧病复发,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我们而去了.噩耗传来,大家无不悲痛万分.20日上午兰陵镇教委、河南头村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全镇所有的中、小学校长、魏老师生前好友、学生共400余人,前来向他告别,群山静默,泇河呜咽.一句句"魏老师您一路走好",感天动地.一声声"魏老师您走得太早",令人心碎.  相似文献   

3.
魏书生老师的事迹是振奋人心的 ,他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教育业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 ,都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教育界的同行佩服得五体投地。全国各地很多教科研部门及学校老师们怀着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虔诚心态 ,纷纷到盘锦学习考察 ,希望取得魏老师的“真经”。一些人发现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日记 (魏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 ,让学生跑步、做俯卧撑 ,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 ,互相批改 ,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 ,总之 ,他们发现了魏老师不少的“高招妙计”。于是他们如获至宝 ,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各地 ,在自己的学校中纷纷实践起来。然而让他…  相似文献   

4.
一次给一个班的学生做辅导,学生说出了这么一句歇后语:被老师表扬———千年等一回。惊讶之后问其原因,学生说他们的老师只知道批评人,成天都板着脸,见谁做得不好就批评谁一顿,没见他表扬学生一次,哪怕他们做得再好。也许学生说的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但至少向我们喻示着一个信息:学生渴望被表扬,学生希望被赏识。被他人赏识、被别人赞美其实是每一个人的希望。它能让我们感受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假如我们的勤恳工作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那么,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将会慢慢丧失,对工作的厌恶则会一天天增长。学生学习也是…  相似文献   

5.
    
有个人琴棋书画什么都想学,可什么都只学会点皮毛。一次,他画了一幅画请老师指点。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构图不错,但基本功还欠火候,得再练上三五年。"这人想:得练这么长时间,不如干点别的。于是把画扔到一边,去写文章了。  相似文献   

6.
侠名 《初中生之友》2014,(12):14-17
从来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 如果你有心去翻一翻魏老师的简历,在眼花缭乱的同时不得不惊叹:“男神果然是男神!”他曾拿下美国知名大学的双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被他的美国学术牛导称为最喜欢的学生。刚拿下博士学位就被北京大学相中,还没满40岁就已经成为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但是魏老师一边慢悠悠地喝着咖啡。一边说:“其实,我高考考得非常不好,离北大差得远呢。那一年,我非常沮丧。”  相似文献   

7.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2):7-I0002
魏书生老师到外地讲学的时候,有位青年教师问:"魏老师,您说,钱梦龙和您教语文的方法,谁的更好?"魏老师说:"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说,而且是发自内心地说,钱梦龙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我真心诚意地向他学习,学了十几年了。他是我的前辈,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青年教师说:"不,魏老师,我们认为相比之下,您的这  相似文献   

8.
同窗偶像     
廖海贝是我们班的才女,大家都很佩服她,我也不例外,但以前我可不这么认为。前些日子,老师特地表扬了她,说她学习踏实、用功。对此我愤愤不平,想:我做得也不差呀!为什么老师只表扬她,不表扬我呢?但在这几个星期里,她的行动使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自己修改自己的《观察周记》。她先读了几位同学的好文章,随后又讲了把观察周记写得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9.
老师,你好     
<正>那是在我念中学时,新学期学校里调来一位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男老师,他个子不高,皮肤嫩嫩的白,很阳光,一张可爱的娃娃脸让人猛然间还以为是高年级的学生呢。他姓魏,学校忽然间来了这么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我们学生高兴得不得了。特别是女生,总是围在一起叽叽咕咕谈论着他,笑个不停。想不到,这位"帅哥"不偏不倚正好带我们班语文兼班主任。我是班长,每次他上课时,我总会首先站起来,大声喊:"起立!"同学们个个仰着头,精神饱满、热情高涨,像阳光下的朵朵葵花,拉长嗓子说:"老师,你好!"魏老  相似文献   

10.
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的故事一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尽管这一故事似乎已经陈旧。一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一只苹果砸醒了牛顿,让人类成为机械时代的人;一只苹果握在乔布斯的手里,帮助我们走进了IT数码时代。看来,苹果是有"魔力"的。不过,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也许不在于那魔器般的"苹果",抑或应当这么说,在魔器般的"苹果"的深处到底是什么。有人这么认为,乔布斯的成功不在"苹果"本身,而在于他对着"苹果"咬下的那一口。他"咬"得如何与众不同?他为什么这么去"咬"?其实他"咬"的是"智慧之果",他"咬"得与众不同体现了他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浓浓槐花香     
在我孩童时期的校园里,长着十二棵槐树,它们伸展开枝枝叶叶,罩满了校园的上空。每年槐花飘香的季节,我都要回到校园,采摘一筐槐花,沉醉在馥郁的回忆里,魏光亚老师的音容笑貌就清晰起来了。魏老师人奇瘦,初中毕业回家务农,扛着锄头找了四个生产队长,没有一个愿意要他,村长说:“你写的字好,教小学吧,一样挣工分。”他就教起了小学。那时我们一、二两个年级,共十二个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魏老师教两个年级的语文。上课时,他先教我们一年级,有时需要大声读书的时候,他就让我们到校园里。夏天太阳毒辣辣的,晒的人头皮发麻。魏老师说:“栽几棵树吧…  相似文献   

12.
他是办公室的常客,常常被老师狠狠地呵斥。这时候的他像一只可怜的小鸡,缩着肩,满脸的眼泪和鼻涕。有一次,他弯着腰伏在办公桌上补作业,头低得快触到作业本了。“坐下来写吧,这儿没有老师坐。”我指着他身边的空椅子说。他摇摇头,一两个小时,就那么弯着腰趴在桌上写字。我几次让他坐下来,可他始终没有。下课时,他一个人站在教室的走廊里,靠着墙,专注地看着别的学生跳皮筋、扔沙包,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我想,对他来说,尽管没有人陪他玩,但没有了老师的训斥,下课时间也就是难得的幸福了。“这家伙笨得很,也不求上进,不用理他!”别的老师这么对…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不由不佩服魏老师那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再怎样调皮捣蛋的学生经魏老师那么一指点都被乖乖收服了,我被深深折服了,魏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值得我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14.
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青年教育改革家。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掀起学习魏书生教育改革经验的热潮,并将魏书生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认真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学术论著,多次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学术报告,深受启发。我们认为,魏书生老师的经验虽然植根于语文教学,但他所揭示的观念与理论却具有普遍意义,代表了我国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具有学习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赵鹰 《中学教育》2007,(3):13-14
当辽宁省实验中学鲁燕城老师听着魏书生的课,凝视着他那闪闪发亮的眼睛时,不由自主地想:在这双眼睛后面,有着怎样的灵魂?她甚至想对魏书生说:“你真是一个‘神’!”也许在所有了解魏书生的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拜他(魏书生)为师,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王老师,我们班一个个都会冒出这么一句:“王老师,神了!”第一次上课,王老师就说:“虽然我们是初次见面,但是,你们每个人的名字我都知道。”听到这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  相似文献   

17.
魏书生老师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他的语文课,一开头,就与众不同。上课了,全体起立。魏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好!”“老师好!”按照一般规矩,老师该说:“请坐!”不,魏老师可不这么“客气”。他要抓住全体起立这个机会,训练全体学生站着说话的能力。他出个题目:“今天的天气——”于是整个教室“嗡嗡嗡”,人人都在描绘:“今天早上很冷,迎面吹来刺骨的小北  相似文献   

18.
有两则关于“分数”的故事。细细品读,耐人寻味。第一个故事是说一位小学生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他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顷刻,他领会了老师的意思——老师不相信他会考得这么差,老师在用一个善意的玩笑  相似文献   

19.
魏书生老师应邀来我县讲学时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未给学生上课,每逢上语文课,他的两个班就由另一位教师在课前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回自己的班上课,学生于是就自己学习。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比较,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却远远超过了有老师上课的班级。当时我们听了只觉得好笑,没怎么当回事。  无独有偶,去年冬,我县的一所初中又传来一件与魏老师讲的相似的事,一位老师因病不能上课,学校实在找不到代课的老师,只好也由平行班的教师课前交代几句,一学期后,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也超过了平行班。我还听…  相似文献   

20.
北师大芦咏莉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位教高中三年级语文的老师给他刚刚考上北京大学的得意门生写了一封信,请这位高足给他新接班的学生介绍一下学习语文的经验,没想到这位学生在回信中只写了这么一句话:“上课不要听老师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