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中,有时部分学生学习情绪低落,不愿学,不想练,有逆反心理。这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肖成琼 《今日教育》2012,(10):67-67
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合理疏导。一、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不够。因而,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或轻或重,不一而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相符合时,主体就会产生的一种抗拒的心理活动和对抗行为.这就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所以教师必须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效地防范和消除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中,有时部分学生学习情绪低落,不愿学,不想练,有逆反心理.这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体育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开始非常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兴趣,最后发展到厌烦甚至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逆反心理的发展和完成过程。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教育过程中学生常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当前我们道德教育质量低的重要原因。只有想方设法去减弱、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才能提高我们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老师,当学生不屑一顾时,当学生因你拖课而烦躁不安,收书包、说话时,当学生对你叫喊时,当和你谈话的学生愤而转身离去时,你会意识到学生的逆反行为就发生在你的眼前。因此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矫正逆反行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有效预防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和矫正逆反行为则是教育艺术水平高低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些学生专门跟教师“作对”,比如练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出现错误时,教师对他提出批评,他却不但不听,还与教师顶嘴,令教师十分头疼。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它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一般人相反情绪体验的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如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消除不利因素,防止这种消极心理反应的发生。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由于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由于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如不及时消除,很可能给学生和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但家长们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小议学生的逆反心理王培利班主任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却偏要那样做。这种学生与教师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好奇心。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到批评,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学生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常常会因为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不适应而产生焦虑和烦闷,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逆反心理就是指这种无法消除,又长期困扰学生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不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优良个性和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学生感情失控,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揭示了逆反心理的涵义、表现,并对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消极的逆反心理的预防、控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15.
问题学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些学生人数不多,影响却不小。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教育转化他们。问题学生对教师大都有或强或弱的逆反心理。因此,要转化问题学生,就必须先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提高公体课教学效果刘伯唐(体育系)逆反心理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给当事人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一种负向的要求和行动.现时生活中逆反心理大量存...  相似文献   

17.
牟东芳 《广西教育》2014,(29):65-65
正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学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犹如缺乏浇灌的娇嫩花朵,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真诚呵护。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发生冲突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中学生处于一个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逆反心理会表现得较为突出。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得到疏通。而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是根据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来探求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以及兴趣、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热情、好奇而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很大程度上又不稳定,一旦兴趣失去,热情消逝,立刻就会对事物反感,这种厌烦的心理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这一心理在低年级中表现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的增大,便逐渐暴露出来。 英语教学中,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造成大面积学生掉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兴趣——失去兴趣和信心——厌烦和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逆反心理的发生和完成过程。在中学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好奇心理的作用,逆反心理只是一种潜伏因素,随着英语学龄的升高,它便逐渐暴露出来,只有到了这时,我们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据分析,诱发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不得法”,没有把握住预防和消除的“火候”。事实表明:要想有效地杜绝和消除逆反心理,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因此,在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