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诗人雪莱的诗歌中自然景物是典型的意象,反映了诗人的性格,思想和文学理念。本文主要分析雪莱诗歌中,丰富的自然景物所展现出的生态意识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她凭借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独特的思想使她的诗歌脱颖而出,远远超越同时代的诗人,创作了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诗作。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学家肖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文学理论探析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独特魅力,主要从语言、意象、主题的"陌生化"三个方面对其自然诗歌进行分析,旨在让读者深刻体会其自然诗歌语言的新颖细腻,意象的奇特精妙以及主题的深奥复杂。  相似文献   

3.
自然意象是雪莱诗歌中的重要元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雪莱诗歌中自然意象与现代科学、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审美之问的关系。雪莱在诗歌中将自然描写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起来,努力缝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裂痕。在自然意象的刻画中,他力图打破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表现出了生态意识的觉醒。在自然审美方面,雪莱推崇想象力,追求“崇高美”。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非生物自然意象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非生物自然意象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风、云、暴雨、大洪水、波浪、河流、溪水、山谷。这些意象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个性,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华兹华斯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是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其诗歌意象也有一个从自然意象向人文意象转变的过程,这标志着他的意象内质从传统走向现代。闻一多在诗歌意象上导出了一条连接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朝着世界诗歌潮流行进的现代化道路。闻一多的诗歌意象和风格转型给我们带来的对新诗建设的启示是用意象重修今天的诗歌轨道,开拓明天的诗歌之路。论文还联系当前的诗坛状况,对诗歌意象的本质作出阐说,以此确定闻一多在新诗史上的影响和定位。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根本性标志之一,古今诗歌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意象生成心理机制的复杂性和深广性的异同。本文试图从新时期诗歌意象的实例出发,探索其丰富的心理内涵,以期给当代诗歌的解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勃莱既是当代美国深层意象派诗歌领袖,也是当代美国诗坛一位兼具神秘主义气质与生态意识的自然诗人。他借鉴荣格的无意识理论,通过对自然进行整体、双面和感官式的三维把握,在其早期深层意象诗歌《雪野宁静》中追求尊重自然,甚至皈依自然的强烈愿望,表现出浓厚的生态意识,这也正是其诗作在新世纪依然具有强劲生命力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8.
T.S.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后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作为现代主义的先驱,其意象观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其意象应用的主要表现。意象是文学评价者关注的永恒话题,对诗歌主题的表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价值,也是现代主义实践客观化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T.S.艾略特的诗歌意象应用受到多个文学流派的影响,其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意象主义以及玄学派诗人都对艾略特的诗歌意象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应用其实也是其个人生活和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因此分析和研究其诗歌中的主题意象成为研究艾略特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略特的诗歌创作通常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技巧,将蕴含大量新鲜独特诗歌意象的隐喻暗含其中,从而体现其独特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金克木是走在新诗现代性艺术探险路上的先行者之一,具有自觉的诗性追求意识.金克木诗歌中营造的意象群有自然意象群和人物意象群,营造出独特的诗意世界:科学精神熔铸于意象拓展了诗歌艺术的表现维度;意象原型的选用传达出独特的“现代情绪”.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时代政治气候压抑下民族情绪郁积的产物。天安门诗歌一方面表现出民族当代民主政治意识的苏醒,一方面又表面出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淀。其文化指归、情感意向、表现形式都呈现出复归传统的倾向。新时期之初的哀思文学是天安门诗歌的自然承续,其向在情感、意识、话音等都与天安门诗歌一脉相承。当代意识与传统意识的虬结共生是这时期文学潮流的突出特色,正是这一矛盾的共生体触动和催发了“伤痕-反思”文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单永军 《现代语文》2006,(1):117-118
按照通常的理解,文学文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当然这也是对古代文论中“言、象、意”审美层次结构的补充与完善。就诗歌来说,可以具体化为言语层、意象层和意蕴层。同一黄鹤楼,有着不同的风采,究竟是时间变幻,还是人世沧桑?让我们对崔颢的《黄鹤楼》和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做一文本比较的解读。言语层:自然晓畅与精雕细刻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文本呈现在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在诗歌中具体指文学言语的特点。从语言格调上来看,崔诗明白晓畅,自然顺口;而毛词则似乎有雕琢的…  相似文献   

13.
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时代政治气候压抑下民族情绪郁积的产物。天安门诗歌一方面表现出民族当代民主政治意识的苏醒 ,一方面又表现出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淀。其文化指归、情感意向、表现形式都呈现出复归传统的倾向。新时期之初的哀思文学是天安门诗歌的自然承续 ,其内在情感、意识、话语等都与天安门诗歌一脉相承。当代意识与传统意识的虬结共生是这时期文学潮流的突出特色。正是这一矛盾的共生体触动和催发了“伤痕—反思”文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鉴赏古典诗歌作品,可以品其句,味其境,动其心。品读词句是对诗歌局部的把握,体会意境和理解主题是对诗歌整体的把握。鉴赏诗歌需有一个整体意识,因此,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尤为重要。而要体会意境和理解主题,不可不知意象。意象、意境和主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意象是意境的组成  相似文献   

15.
弗罗斯特诗歌中有许多视觉意象。弗罗斯特在其诗歌中呈现视觉意象的方式主要包括:诗歌题目,以量词、形容词修饰说明一个视觉意象,以拟人化、比喻、对比的手法,以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相结合的方式修饰说明一个视觉意象,等等。弗罗斯特有关自然和乡村生活的视觉意象与其热爱自然、长期的乡村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也是其对抗他同时代的诗人的城市意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诗歌创作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表达出来的过程。明代文学家陈霆的诗歌在融化无迹的用典与化用经史诗文的艺术手法中呈现出纯朴自然、起承转合的风格,尤其是在诗歌意象的选择和安排上富有特色,即意象丰富唯美、自然中蕴含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对露进行移情观照,“露”因其自然形态及其所处的不同时空,在诗歌中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并逐渐成为具有丰富蕴含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是美国 20 世纪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美国 19 世纪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通过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可以感受文学力量的强烈释放,一是作者诗歌结构中形成了密集的文学意象 ; 二是作者诗歌的意象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学隐喻.  相似文献   

19.
物象的"诗化",其实是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对诗歌的一个深入解读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将客观存在于诗歌中的物象分解得支离破碎,我们应善用方法,巧妙地将实体物象虚化为意象,再将意象总和形成意境,领悟出诗歌的意境,对于诗人整首诗中传达的情感自然了然于心。  相似文献   

20.
陈飞飞 《考试周刊》2013,(22):30-31
<正>意象概念的引入,使得高中阶段的诗歌学习由初中阶段的宏观体会转变为微观赏析。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表现在诗歌艺术中,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概括为:意象就是(物)象与(情)象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唐宋诗词中的意象可谓众多,其中"楼"意象更以其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众多意象中最别致的一个文学意象。人教版高中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中"楼"的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