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边城》的粗浅剖析,论述了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特色;魅人的风土人情,浓郁的乡土气息;细腻的心理描写,真挚的情感展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追求语言的地方色彩,注重字句的斟酌,锤炼,形成质朴、自然、凝炼、含蓄的语言风格;运用抒情笔调,追求小说的散文化。旨在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成就是显著的,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切实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2.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作为性别群体,湘西土娼一直以来都是被赋予了独特内涵的艺术符号,他的小说创作中的湘西土娼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从文主要通过传统中国画的工笔和对比的服饰艺术描写手法,塑造了湘西土娼这一特殊群体。通过湘西土娼这一文学形象,沈从文的自我焦虑不仅得以宣泄,也表达了他对都市上流社会及其代表文化的厌恶及否定和他力图重塑国民灵魂,创造优美、健康、自然、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宏大愿望。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在人物心理的把握上,运用了西方心理学的分析方法——“下意识”心理状态。人物的变态心理描写,在他的小说中是常见的。在沈从文的乡土题材小说中,确有许多使人们大感诧异,难以置信的东西,这些题材本身是具有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理想,但由于现实社会人生的复杂,是一种动态结构,从而导致生命形式进入一种难以定向、无从把握的向度。沈从文小说对人性描写的深度也由此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5.
著名京派作家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一方面对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进行了纵情的抒写;同时,对湘西女性所禀有的原始淳朴、率真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予以浓墨重彩的描写与讴歌,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当时的异化、病态的都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显露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态内蕴与生态意识。本文试以生态学视域为切入点,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为参照对象对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及生态意识加以释析。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与苗族盘瓠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在湘西苗乡长大,且自身有着苗族血统,他的小说创作深受苗族盘瓠崇拜的影响。作为盘瓠崇拜实体的狗是沈从文描写得最多最鲜活的动物,他笔下的狗或是男女性爱的隐喻,借其雄强的生命力来对抗现代都市男性的“阉寺性”,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守护神,抵御外来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冲击。盘瓠崇拜赋予了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沈从文不可回避的,其对苗族盘瓠崇拜的叙写不同程度地涂抹了一层汉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作家田瑛的小说营构了一个虚拟的湘西,亦即第三种湘西。它远离了沈从文抒情的湘西,孙健忠写实的湘西,逼近了一个文化精神意义的湘西。田瑛的小说,在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坚守着一种执着的文化审美,一种原始生命冲动的文学倾诉。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现代文学传统,划出了精神上一以贯之,却又各自鲜活的三个方块,亦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湘西。田瑛是一位生活于现代都市,精神却自我放逐到自己的湘西的作家。他文学发问的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生动具体地描绘了湘西五个主要方面的民风民俗:青年男女恋爱习俗、鬼神迷信习俗、节日习俗、野蛮习俗和日常生活习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离开了湘西民俗就没有沈从文的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优势及魅力都源于那古朴独特、原始神秘的湘西民俗。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第一大家。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多年了,关于他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高潮也已经过去。但是,这位从美丽荒蛮的湘西走出来的矮个子留给后世的故事却永远不会完结,虽然他和他的作品在文化荒芜的年代曾一度遭到封杀、埋没,但时代的尘垢不能永远遮掩金子的发光,沈从文早已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行列,他的作品,特别是他描写湘西别样社会生活的乡土小说,已成为标示那个时代高度和深度的代表性作品,还有他的生命人格,他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和丁玲、萧乾的关系,都成为后人言说不尽的话题。沈从文既没有留过学,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学院教育。他十四岁就从军入…  相似文献   

11.
吕爱琦 《天中学刊》2002,17(6):118-119
在我国文坛上沉寂了30年之久的沈从文从80年代开始居然如“出土文物”(沈自己戏称语)一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他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那么,他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在哪里呢?本文以沈从文描写湘西的小说为例,对作品中优美、古朴、奇异的湘西民俗作一探讨。 风俗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也各具特色。鲁迅先生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开沈从文的作品,湘西美丽的山山水水和奇特的风俗人情便纷至沓来:碧水环绕的山城,元霄的爆竹烟火,端午的龙舟竞赛…  相似文献   

12.
高晖 《考试周刊》2010,(49):22-23
沈从文的小说是沈从文文学成就的重要代表,沈从文在他构筑的湘西世界里,给读者呈现的是人性与大自然和谐的美景。本文阐述了沈从文多篇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用他的“如椽”巨笔,详尽地描绘了令他魂牵梦绕的湘西世界:在湘西世界里充满了色彩斑斓的风情美、刻意的意境美,作品中使用了古朴的、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独到的心理描写,采用了度尾与煞尾兼用的方法。这些无疑将我们引领入沈从文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家,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湘西题材小说作为沈从文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30年代普遍批判乡土世界的落后与衰败的浪潮中,反其道而行,为大家描述了遥远的湘西世界的自然风土民俗,苗族服饰以其极具自然美和装饰美的特征,为湘西世界披上了斑斓外衣。论文拟对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苗族服饰描写进行探究,分析其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他追求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形式,通过对湘西世界的原生态描写,凸现出了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展示了湘西世界的和谐生命形式,将人性美与风情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通过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心理透视以及小说的意境、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沈从文的作品研究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多年了,关于他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高潮也已经过去。但是.这位从美丽荒蛮的湘西走出来的矮个子留给后世的故事却永远不会完结,虽然他和他的作品在文化荒芜的年代曾一度遭到封杀、埋没.但时代的尘垢不能永远遮掩金子的发光,沈从文早已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行列.他的作品,特别是他描写湘西别样社会生活的乡土小说,已成为标示那个时代高度和深度的代表性作品,还有他的生命人格,他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和丁玲、萧乾的关系,都成为后人言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湘西世界进行了赞美,而对于都市文明进行了猛烈批判。本文就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探究沈从文对都市文明肆意批判的真正原因,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揭示出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而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说 ,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 ,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 (“他者” )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 )的批判 ,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 ,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 ,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