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用语法来衡量语言运用得对不对,用修辞来推敲语言运用得好不好,用逻辑来研究语言运用得通不通。其实,语言运用并不仅仅受语法、修辞、逻辑的约束,它也是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2.
略式明喻     
明喻是最普通而又最显著的一种比喻。明喻的常见格式是: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同时并举,并且在两者之间,用一个比喻词来表示它们的比喻关系.如: ①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例①里,“车队”是本体事物,“河”是喻体事物,“象”是比喻词. 这种明喻,结构完备,修辞上称之为详式明喻。除了详式明喻,还有一种明喻,不用比喻词,而把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排成对偶、排比等句式.如:  相似文献   

3.
有良好英语语感的人 ,能对该语言的运用习惯掌握自如 ,对那些习惯性的表达不产生歧解 ,也不会误用这些习惯表达。例如 ,汉语说的“看报纸、看电影、看电视、看黑板”等 ,都说成“看” ,而根据英语的习惯却都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readanewspaper、seeafilm、watchTV、lookattheblackboard” ;如果想要说“去看看老师”应说成“visittheteacher”或“callontheteach er” ;更有诸多的“看” ,如“得看天气”用“dependontheweather” ,“…  相似文献   

4.
“修辞”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的《易经·系辞》中:“修辞立其诚。”意思是修饰文辞,对语句进行加工的意思。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总不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无意地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这其中就涉及到修辞现象。如能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修辞,定能够让作文灵动迷人、神采飞扬。那么,如何巧用修辞,让修辞为作文增光添彩呢?  相似文献   

5.
“无理而妙”的修辞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基于语言和逻辑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修辞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表现为二者的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的、普遍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  相似文献   

6.
所谓“列锦”(参考谭永祥《修辞新格》),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不用动词、动词性短语或连词来叙事写景、抒情言志.从而绘出一帧帧具有跳跃性的生动活泼画面的修辞手法。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便用一组名词,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润色文字的重要手段。凡执笔行文,对字、词、句要进行反复的考虑和修改,想想用什么字恰当,用哪一个词准确,用哪一句话贴切,怎样写才生动。“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关。”(何其芳《谈修改文章》)。许多名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正是以字斟句酌的态度来学习修辞,研究修辞,运用修辞。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的初稿中有下面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说“比喻”     
“比喻”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辞方法。它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因为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使用比喻。说它复杂,因为它跟某些貌似比喻的句子有时不易分清;跟借代、比拟等修辞方法也容易混淆,有时在同一语言片断中又与其他修辞方法同时存在。本文拟就上面几种情况加以分析。 “象”、“仿佛”等词常用作比喻词,但并不是有这些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如:  相似文献   

9.
“飞白”是一种“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修辞方法。一般的修辞著作只讲到语音的飞白、语义的飞白和语法的飞白,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语言”的范畴,而把研究的视角转到思维领域加以审察,就可以发现,在“飞白”的家族中,还有一类活跃于语言实际中的成员——逻辑飞白。逻辑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从语句的内容上来考察说得是否合乎事理。假如一句话说出来不合事理,不能正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句话就是犯了逻辑错误。但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目的,有时作者故  相似文献   

10.
<正> 新时期以来,我国进入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发展新阶段。随着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是最敏感的。语言中的词汇为适应这些新事物表达的需要就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多数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构成的。如“电脑”是偏正型构成的新词、“侃大山”是动宾型构成的新词。但是有一批新词语,如果仅仅指出它们内部的构成方式,做表层的分析,是不足以理解它们的意义的,也不能更好了解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比如,“电脑”这个词,它是“电子计算机”的俗称,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人的头脑智能相似,故称之为“电脑”,具有相当丰富的象征性和形象性,能引起人的想象力,也是用比喻方式创造出来的。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它与语言的发展,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修辞贵在创新,修辞与词  相似文献   

11.
细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如饮醇酒,似品佳茗,常常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特别是在语言变异手法的运用上,更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超常搭配大家都知道,遣词造句要注意结构上密切相关的词语之间在逻辑事理、语法规律、语言习惯上的搭配关系,避免犯搭配不当的毛病。这是就词语运用的常规来说的。从词的变异形式说,又有时根据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越出常规,通过反常的、奇特的搭配来取得某种引人注目的修辞效果。鲁迅作品中常常运用这种形式。如:  相似文献   

12.
学习修辞的意义在于灵活运用。我们有理由预测语言运用题这块多变“试验田”会出现这样一种题型:注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修辞方法转化语言的能力。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要求仿照“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为“友谊”“勇敢”“信任”写“连续类比,形象生动”的一句话就是这种题型。再看下面两个例子:例1:下列画线一句话平实地说明了寓言的特点和功能,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短小,内容却丰富深刻。参考答案: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  相似文献   

13.
高考新要求GAOKAOXINYAOQIU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就是文采,就是语言生动而形象,这要靠修辞来实现。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常见的修辞方法”,则指考试所要考查的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手法,对此,《语文考试大纲》作了十分明确的界定,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正确运用这些常见的修辞方法,是《语文考试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交际的需要,语法学对词与词的组合和搭配,逻辑学对逻辑的运用都做了较严格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是相对的,相反.为了更好地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人们往往漫不经心地使用悖于语法和逻辑的变异性的修辞语言,以此来表达心里内在的真切体验和感受。例如:  相似文献   

15.
股评作为股市中一种常见而重要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信源的主体在对欲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时,就不能不注意利用语言符号的语音、语义、语序的特点来增强语言符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美学效果。作为信源的主体应关注股评信息的修辞艺术与时代气息。股评信息的“修辞艺术”可以运用比喻辞格、对比辞格、对偶辞格、夸张辞格、仿词与借用辞格、顶针与回环辞格;“时代气息”可以利用现有语素用类推方式新造,旧词语生出新含义,引进外来词。  相似文献   

16.
量词的比喻功能,就是把语言中某类事物所习惯使用的量词加以变换,代之以用表示某事物形象的词作度量该事物的临时性量词,并使之不用喻词就能对事物作具体而生动的比喻。例如: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29课《天上的街市》中的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句中的“朵”平常是用来修饰“花”的,“花”是美丽的,用“朵”来修饰“流星”,就会使人联想到流星像花朵一样美丽。这种按照名词(“流星”)所表示的事物的形象,找一比喻词(“朵”)来作临时的量词,实际上是一种修  相似文献   

17.
论回环     
一回环,是汉语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其基本特征是运用回环的语句形式,形成回环往复的修辞效果,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过去许多修辞书也称之为“回文”。还有的修辞书将“回环”和“回文”分开,认为“回文”是“以字为单位”,而“回环”则是“以词、词组或句子为单位”,运用次序的变化而达到回环往复效果的修辞方式。其实这两者不可分开。因为在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大部分字即是词;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词也仍占相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一册《皇帝的新装》有这样一个句子:“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我认为,“一群”后的名词 “们”这种形式是不规范的。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里说:“‘们’字并不等于欧洲语言里的复数语尾,不是每逢不止一个人的时候就得加个‘们’。照汉语的习惯,前面有表示数量的词,或‘各’‘其他’等,后面就不加‘们’。”胡裕树  相似文献   

19.
语言具有民族性。它主要表现在词汇意义、语义场、修辞以及说话规则等方面。一、词汇意义的民族性不同民族尽管用相同的思维能力形成概念,但不同的语言单位相应的概念系统则不尽相同,这就形成词汇意义的民族性。例如英语中aunt其意义概括一切女性旁系上一辈亲属,相当于汉语中的“姨母、姑母、婶母、舅母”等词义。这就是说汉语用好几个词来划分“女性旁系上一辈亲属”这个客体,而英语只有一词“aunt”,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应根据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它的意思。词汇意义的民族性还表现在多义词意义体系和语义搭配等方面的特征上,任何两种语言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要求语言的表达须符合语法规则,但人们在生活中常运用一些不符合语法规则或逻辑的词语,如“晒太阳”(只有太阳晒我们,不可能我们晒太阳)、“打扫卫生”(既然“卫生”了,怎么还需“打扫”)等。这属于词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