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鲍仁国 《内江科技》2012,(10):47-48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的变体,是英语进入中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本土化的结果。本文在前人对中国英语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英语"词汇的来源、构成方式两方面对中国英语的词汇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表现令世界瞩目,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也在全世界倍受关注。探索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道路,建立中国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构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无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工程管理领域所进行的试验性研究的成果,以航天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前苏联和中国的管理实践出发,从航天工程管理案例中分析苏联和中国模式的特点,汲取经验教训,以便为我国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无数具有创意的灵感表达正在涌现。当中国为世界领先的建筑师、表演者和设计师提供舞台时,她的人民也在以令人惊讶的迥异方式表达自我。”印度人辛默在刚刚出版的《谁说中国没创意》一书的开篇中,对中国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创意自古有之,而当前中国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正在用行动诠释着对创意的无限热情,一场全民创意的热潮正在掀起。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利用有效的媒介手段,科学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传输中国式的观念价值和思维智慧,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理应成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即如何借助中国英语这一语言媒介,如译介中国经典书籍、优秀文学作品,利用大众传媒举办文化贸易活动,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等途径实现中国文化输出,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向世界更多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宋振东  董贵成 《学会》2013,(7):52-64
"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钱学森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主席,他亲自组建了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学术组织并任理事长。他长期担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未来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等学会的名誉理事长。钱学森在组建学术组织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由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国运动员领奖服“冠军龙服”成为一大亮点。2012年是中国的农历龙年,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和平与吉祥,安踏公司的设计师们将“龙”融入到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领奖服中,希望通过中国运动员穿着“冠军龙服”向全世界表达真正的中国龙文化,表达中国“爱好和平、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69-273
Science杂志评述: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4月25日,Science在凝聚态物理专栏以"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为题,就中国物理学家在铁基新超导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发表评述。许多科学家评论,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成强  相似文献   

8.
判例法在中国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楠 《科教文汇》2008,(1):114-114
中国,一直以来以成文法作为主要的法律渊源,是否应当在中国建立判例法?中国的法律传统是否允许判例法的存在?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首先分析判例法产生的背景、判例法的历史价值;而后剖析中国的成文法历史中的判例法印记,提出在中国法律发展历史上存在判例法的运用;如果说此前中国历史上存在判例法,那么当今中国是否需要判例法的存在,判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显现的特点和价值是否能在中国彰显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必然趋势。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旗帜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4,(11):11-13
在16世纪,中国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为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为什么科技革命出现于欧洲,而没有发生在中国?这是上世纪40年代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相似文献   

11.
曾以诗言志“不因政治忘学术,不因学术忘政治”的张君劢先生,在中国宪政史上被誉为中国的宪政专家,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当代新儒学大师之称,前者基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和宪政活动对中国宪政建设的影响,后者基于张君劢在中国当代学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林婷 《今日科苑》2009,(13):197-197
随着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本文着重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出发,并结合美国动画电影与"东方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形象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精神随着"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研究的热潮逐渐成为热点问题。近年来,在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宽松的学术氛围中,中国精神在含义内容特征、形成基础、地位功能及弘扬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今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在中国精神基本内涵的概括、中国精神的相关理论问题、中国精神的比较、中国精神的微观培植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是理论进步的要求更是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国内发展势头不断推动中国“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相对成功的发展经验吸引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学习与借鉴.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的扩大,西方与非洲对中国的在非存在形成了不同的解读.一方面,中国在非存在对西方与非洲的既定关系格局形成了冲击,甚至带有竞争性的特质.另一方面,中国在非存在同时也为非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选择,兼具建设性的特质.但这并非问题的全部,中国在非存在对西方同样也存在建设性作用,对非洲国家而言亦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它推动了非洲国家对自身发展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它也为西方国家审视自身的对非关系提供了某种参照.随着中国对非参与和存在的日益扩大,中国、非洲、西方三者的关系将面临不断的磨合与调试.通过对中国在非存在建设性与竞争性的思辨,我们可以预见:相较中国参与之前非洲与西方的关系,未来的三方关系将更具理性内涵,更少强制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曲哲 《华夏星火》2011,(12):75-77
11月20日,《农经》记者从阿根延牛肉推广协会了解到,阿根廷牛肉出口商向中国出口的冰鲜牛肉已经抵达中国。阿根廷牛肉进入中国市场后将着眼于开发中国的中高端消费者市场。这是阿根廷牛肉制品在2006年向中国出口中断多年之后首次恢复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相似文献   

17.
李晨 《金秋科苑》2012,(19):21-21
10月13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承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协办的第二十次中国科技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杨凌区召开。  相似文献   

18.
2005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大学在世界顶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反映了中国一流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逐渐取得成效,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在继续缩短。在同一标准下,2005年度中国一流大学入围数量和名单与上年相同,反映出中国一流大学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哲学”之译名并不是中国人翻译的,而是取自日本学者西周的说法。在哲学学科随着其译名输入中国而在中国建立之后,哲学之“名”与其在中国的建构即中国哲学之“实”之间呈现出连续性与断裂性相统一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宏大国际背景之下,中非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利益至少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软实力构建等四个方面,然而中国这些领域里的利益近年来在有所拓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坚持"中非合作"战略方针的大前提下,需要全方位地维护和拓展中国在非洲利益。应借助于参加联合国或者非洲地区组织开展的维持和平行动而显示中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争取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话语权,同时增强中国对非洲开展经济合作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力度,巩固中国在非洲国家民众心目中的"爱好和平"、"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国家形象,进一步强化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从实践层面上促进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安全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