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俊  李娟 《新闻前哨》2003,(10):52-52
追根溯源,电视最初不是以艺术样式的身份出现。电视的兴起和电视成为艺术,来自商业利益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也得益于其生活化和平民化的个性。 一、电视是什么艺术 按照美学中对艺术的传统分类方法,所有的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和绘画,节奏艺术包括舞蹈、音乐、诗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又出现了所谓人类第七艺术电影、第八艺术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的优秀资源,并以西方哲人的理论学说为基础,阐释了艺术与审美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其中西兼容的美学新类型。他的美学思想指导着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周宪教授的《美学的困境与超越》一书以审美理想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之间的紧张为立足点,强调美学对现实的思考功能,要求美学关切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远大目标和未来可能性,呼吁对审美的回归,展示了美学切入艺术理论的特性,也践行他自己所提出的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田蓁子 《河北科技图苑》2006,19(1):17-18,51
通过分析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学本质、制约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因素及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图书馆建筑艺术美的形式、特征和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第二起居室".  相似文献   

5.
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6.
对编辑美学原则及其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左军 《编辑学报》1995,7(4):224-226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编辑艺术来说,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理论指导,可以减少盲目性,使编辑审美追求由不自觉走向自觉,从而提高出版物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构美学》是德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阐述当今美学问题的代表作。韦尔施批判性地思考了当代全球的审美化现象,阐释了美学和伦理学、哲学的关系,探讨了美学的新问题、新建构和新使命。作者认为当今审美过于泛滥,过度追求时尚,美学必须重构,美学必须超越艺术和哲学问题,必须涵盖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美学也必须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重视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成为审美对象,是一个历史产物。建筑艺术主要研究建筑艺术特征、风格和形式,研究艺术鉴赏理论和方法。建筑艺术不仅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也是跟社会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档案馆作为文化建筑,在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的文化素质,所以,档案馆的建筑美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公共艺术品一旦失去审美意义,再去谈论其所承载的价值,无疑是脆弱的,纪录片同样如此。在对若干纪录实践与理念检视中发现,纪录片的美学底线不是真实或者客观,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性”强调对纪录片艺术性和专业性的坚守,如此才能与观众实现高效对接,在“好看”的传播氛围中发酵价值。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一现实不仅包括人类历史与现实生活,还有人类想象生活。纪录片“底线美学”的提出,旨在表达纪录片是对人类本真样态和生活境界的追求。底线美学是纪录片艺术的理想和目标,而具体完成则需要纪录片美学底线的保障与促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编辑中的艺术美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非寒 《今传媒》2011,(6):143-144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热爱美的天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任何事物上都体现着;我们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审美心理无一不得到升华。新闻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大都也是通过新闻作品来进行展现的。而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应研究新闻编辑中的美学,从而建构新闻编辑中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审美活动:特征与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东娥 《图书馆论坛》2006,26(4):256-257,277
图书馆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独特性、复杂性和隐含性。图书馆审美活动是关于图书馆美的发现、美的创造和美的教育这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图书馆审美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文图书馆的美学意蕴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坚方 《图书馆论坛》2006,26(2):67-68,100
结合广东建设和谐社会,从人文图书馆审美维度阐述,人文图书馆的美学意蕴就是以读者为本,以文明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普遍的幸福感和舒适感不仅仅是由绿色环保和富有岭南特色环境艺术美感的图书馆建筑物化自然构成,而且还要有更高的协调满足下生存方式的人化自然组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网站在美术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在强调实用功能的同时,应重视美术创意的视觉导向和艺术品住的提升;探讨了怎样将平面设计构成法则引入网页设计中,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创意设计方法,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网页美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科技论文文体结构所体现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审美对象的科技论文,是作者通过科学实验和理性思维创造的一种美的结晶,其文体结构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为学术创新、真实可靠的科学美,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形式美和准确简洁、朴实明白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育观念中感性与理性、智力与非智力之间的二元对立意识迄今根深蒂固,不时地纠缠着教育观念的革新。要突破 这种二元对立思维所带来的屏障,就必须要从教育思维及其内在精神的层次上加以思考和研究。为此,本文提出审美精神的教育借鉴问 题,通过立美教育观的建构来解构传统僵化的教育观念,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要在新闻舆论引导中科学选择加强大众审美意识培养的最佳路径,帮助大众建立起良好的审美心理机制,带动大众正确认识转型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大众审美意识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myth of the liberal arts college, ivy-covered, cloistered, is increasingly less valid. Yet, at its heart, is an enduring ideal: a small, supportive community of scholars and learners who value the individual's importance. Today's college librarian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schools. As agents of change and by offering new ways to achieve old ideals, they subvert the myth, but not the ideals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生态审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化建设问题进行审视,提出图书馆化建设中的生态审美理念,重视图书馆化建设的生态环境,立足于自己的生态环境,着眼于生态适应和生态改造,选择自己的生存策略和发展策略,实现图书馆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尚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在实际意义上表现为一种大众审美主义。对西美尔时尚的哲学解读,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把认识现代性的钥匙。时尚作为一种现代审美文化现象,呈现现在之感,为现代个体提供一种审美、救赎之途,尽管那也许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学研究话语的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尽管它没有界定明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不断生成和扩展的知识实践,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批评立场、批评对象、批评方法等方面看出它的基本取向,及其与传统美学批评的差异.把握这一取向和差异,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当下语境中文化批评的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