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公共产品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探析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并根据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排他性、竞争性将文化产品分为纯公共文化产品、非纯粹公共文化产品、俱乐部文化产品、私人文化物品四类,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政府在其生产过程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田磊  潘伟 《采.写.编》2022,(3):182-184
近年来国家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该产业中,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火爆,图书馆也紧追其后.但总的来说,在利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还远未形成产业效应.本文试从深挖馆藏资源、用好创意、科技融合等几方面做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趋势,而由数字技术带来的版权扩张却使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版权之间的冲突加剧.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版权的冲突本质上是公益与私权的冲突,但"限制私权、维护公益"的惯常做法并不能缓解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根据权利限制的基本原理,公共文化服务所要实现的"公益"必须建立在版权这一"私权"得到充分实现的基础之上.相对于合理使用和版权补偿金,法定许可更符合平衡公共文化服务中"私权"与"公益"的要求,有必要在版权法框架内对公共文化服务法定许可使用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吴赟 《出版科学》2010,18(1):37-42
出版产品的经济特质是出版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出版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点。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及加尔布雷思的"知识资本"学说引入出版经济学研究,对于深度分析出版产品的内容产品与文化商品属性具有重要价值。出版产品的经济属性受到技术、市场、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需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共存的出版业。  相似文献   

5.
版权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之下,版权产业转型需要版权制度的支撑.为促进版权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必须确立思想表达二分法、孤儿作品制度,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公有领域制度;为促进版权产品交易,必须完善版权登记制度,确立版权价值评估制度与版权保险制度;为加强对产权产品的保护,必须完善作品自身保护的相关制度与打击盗版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6.
陈明利 《图书馆》2017,(12):44-50
溯源现代公共借阅权思想之滥觞——德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缘起和肇兴,阐析德国"版权"模式下的公共借阅权立法机理,解析其立法实践序程,解读德国与公共借阅权制度相关的政治架构安排,辨析该制度所涉及要点,分析数字创意及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德国公共借阅权制度的新进展与适应性变革,稽考德国公共借阅权制度对我国该领域相关立法实践的启示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共借阅权是指版权人因其作品在图书馆等公共机构被免费利用而享有补偿金的权利.分析公共借阅权制度对版权人、书商、图书馆和读者等不同利益群体产生的影响,认为公共借阅权制度虽然有可能对图书馆和读者产生不利影响,但在总体上有利于作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促进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版权人权利特殊限制的一种形式,合理使用体现了法学和经济学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集中体现了版权制度追求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法律价值.文章认为知识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公共属性是合理使用制度产生的基本前提,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确认了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目标.面对数字时代的版权权利扩张,提出合理使用制度同样应当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常态化版权交易平台建设是我国促进版权交易、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市场的创新性举措.目前各项交易功能已经基本具备,但要进一步促进版权交易的活跃,使交易平台的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激励创新功能和综合提升功能得以发挥,就要有科学的版权内在价值评估方法.版权合理定价是加强版权保护、扩大版权投融资、促进版权交易和推动我国常态化版权交易平台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訾鹏 《新闻爱好者》2009,(1):100-101
文化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要素,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04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二是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是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其中新闻及传播业被列入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用补偿金制度解决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版权问题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共文化界、立法界对这项制度应给予积极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作为私人权利和公共权利的汇集点,是实现利益平衡的产物和法律平衡的中介,是合理使用制度的主体.但是在当前的合理使用制度下,图书馆的公共利益在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中难以实现;特别是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兴起,对于知识产权法中的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更是一个挑战,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构.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兴起给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的影响,并以慕课为例,对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承担的角色和任务进行了阐述,最终提出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下的数字图书馆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需求和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开发联盟促进了我国图书馆文创工作向前发展。文章对"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开发联盟"分别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重视文创产品的营销、多样化拓展营销渠道和推广方式、与外部机构联合、培养专业文创产品营销馆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介产品的属性也发生变化。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介产品兼具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属性,即媒介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媒介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相似文献   

15.
李业根 《图书馆》2023,(9):93-98
公版文献是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其公共版权设置初衷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确保文化延续。对公版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不能过于倚重市场,而应由公共部门主导,强化公共产品属性,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资源。当前公版文献资源数字化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主体不强、内容不全、保障不足的困境,应通过资源整合做强供给主体,推进开发拓展供给内容,加强统筹完善供给保障,实现公版文献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版权法意义中的公共领域是各种与私人领域相对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教育组织或机构,包括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公共管理组织及大众媒体等.各国为维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大都规定了公共领域使用版权作品的"例外"与"免责",即合理使用.公共领域必须充分尊重版权人权利,严格把握合理使用的尺度.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必须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的,遵守版权作品使用数量的规定;公共管理活动行为主体必须得到严格限定;大众媒体在非营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其使用行为对版权作品市场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的民营图书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从社会分工和基本职能的角度定位什么是图书馆;其次,在回顾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萨瓦斯的公共产品总结列表和“漂移”理论对从纯私人产品到纯公共产品的各种“图书馆”进行连续处理。在此过程中明确民营图书馆的位置,初步揭示民营图书馆的多样性特征,探讨民营图书馆与图书馆民营化的区别。最后,通过引入“公益产权”理论帮助判断图书馆的公益性,用以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孙昊亮  吴凯 《青年记者》2017,(22):76-77
近年来,版权纠纷层出不穷,给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区分作品中的思想和表达,怎样在版权侵权纠纷案件中正确适用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在版权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最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美食大冒险》的版权人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动公司”)诉《吃货宇宙》的版权人北京圣壹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壹门公司”)、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异彩公司”)侵犯其版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案.最终,法院驳回了易动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①这一结果引发了关于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是否正确的讨论,也关系到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的基本内涵——版权法只保护思想的表达而不保护思想本身.  相似文献   

19.
版权意识包括不同层次,是版权制度正常运转与最终实现的关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众版权意识迄今仍然比较薄弱,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的要求不符.公众版权意识提升是长期、系统工程,我国可以分步骤推进,从制度、产品、用户、技术等方面入手,尤其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推进版权宣传教育工作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智力创新成果,版权具有财富属性、产品属性和高附加值属性.版权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对版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充足的资金是版权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对版权金融产品模式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成为发展我国版权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版权金融概念、版权金融现状、产品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版权金融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