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课堂,教师只追求讲得出彩,忽视了对学生倾听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常处于被动、束缚甚至是休眠、僵化的状态。要提升课堂效益,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握最佳的倾听时机,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听,变机械式地听为思考式、探究式地听。让学生在倾听中形成思维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主,在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习阅读的正确方法,通过课堂内外的延伸积累好词好句,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促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课中主动参与习惯,培养学生课外延伸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是教会低段学生如何听、怎样说、怎样读。在低段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专注的听课习惯,主动的说话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一部分取决于课堂内对知识的吸收,另一部分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个高效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新知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课前对新知识做好自主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预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学生上课不知该做些什么,该如何消化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较快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剩余的时间做什么?玩游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及时总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中主动学习习惯。撰写此论文,旨在通过对设置活动主题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一、采用主题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  相似文献   

6.
习惯的培养有益于学生的一生,但其必须经过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规范其言行。同时走出课堂之后的学习也非常重要,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建立英语角、排练课本剧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力文 《学子》2013,(1):39-39
要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好信息技术课,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重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倾听并不就是意味着盲目地接受,而是主动学习的开始。针对当前课堂学生的倾听现状,我们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关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做好倾听的表率,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创设公平性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对学生的课堂倾听提出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下做一个主...  相似文献   

9.
王庆春 《小学生》2010,(4):49-50
实际课堂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有时整个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随意和低效,其中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常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是主要原因之一。课堂的高效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学生上课不知该做些什么,该如何消化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较快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剩余的时间做什么?玩游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及时总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中主动学习习惯。撰写此论文,旨在通过对设置活动主题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课前预习应是一个连接课堂的很有必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就会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上学习的欲望就更强烈.问题产生兴趣,兴趣激起思考,思考引导质疑,质疑进发求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必须格外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安排课前口头表姿以及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进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之事,它需要长期引导,不断培养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针对不少学生课前不能主动预习,课堂学习不自主,课后又不能及时独立地巩固所学知识问题,我经常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是顺应新课改的需要。首先,应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做起,其次,应尽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展。另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若做到以上这些,学生势必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课堂教学也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不仅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能否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的关键。因此,培养和提高学困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要从优化教学过程方面来考虑。这里从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提问的艺术及电化教学等方面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困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课堂就只能停留在理想的阶段。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自觉主动学习的课堂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小学阶段实施高效课堂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预习习惯、质疑习惯和合作探究习惯。一、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学生有了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才能在课堂上主动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美观的好习惯。要想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第一步,它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其次,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也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第三,培养多读的好习惯。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感的培养;多读书能丰富阅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使繁琐枯燥被动的学习变成一种简单有趣主动地渴求和探索,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在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注重以课前预习、课堂听记、课后温习、课外积累和认真完成作业等环节进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预习习惯、听的习惯、说的习惯、写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合作学习、反思、总结的习惯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成就人生。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6,(20):84-85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该文从课前预习、课堂导语、创设情景、教师激励等方面对如何挖掘内在潜能、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