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宝安 《武当》2012,(10):32-33
韩鹏尧(1900~1974),山东莱西县武备公社毛中大队人,身高1.78米,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一副书生面孔。自童年时随父亲来到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菜市场开了一家磨坊,吃穿有余,按现在的话说,应为小康之家。韩鹏尧从小就喜好听武林游侠故事,整天缠着父亲要练功,其父便出资把他送到在大连设场专教通背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的科研方法,对我国形意五行拳与中医养生学关系进行研究与阐述,进一步发掘形意五行拳的健身价值。形意五行拳以五行学说为拳理基础,并与中医的脏腑学说相统一,具有坚实的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为形意五行拳今后在健身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于中医五行学说在五行拳拳理当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深入剖析了五行学说与五行拳动作的练法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拳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用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对应金、木、水、火、土,和人体五脏肺肝肾心脾,顺应四季天性,通过不同的动作来锻炼相应属性的内脏。由此得出中医理论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为武术拳理与拳法动作练习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宝安 《精武》2005,(3):46-47
韩鹏尧(1900~1974年)山东莱西人,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一副书生面孔,自童年时随父亲来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菜市场开了一家磨坊,吃穿有余,按现在话说应为“小康”生活。韩鹏尧从小就喜好听武林游侠故事,整天缠着父亲要习武功,其父便出资将他送到在大连设场专教通背散手的密友吴振东门下。吴振东河北文安人,  相似文献   

5.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二、拳理中的不同之处 在进行拳理对照比较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十分惊人的。然而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在相同的拳理中,又有许多差异。 1.拳之“五行” 前文提到形意拳与温家拳均有“五行”之说,且均将其分为内外五行。内五行均为心肝、脾、肺、肾,但外五行却不同了。形意拳中为劈、崩、钻、炮、横,温家拳则将外五行分为五手和五脚。五手为崩、搏(拨)、钻、带、拿,五脚为圈、点、查、摆、踢。《温》中讲:“武术之家是内外连而为一。五行要顺者,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手、五脚。故习五手、五脚可以养五脏。”且在其“内外…  相似文献   

7.
赵宝安 《精武》2011,(1):50-51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地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瞬间变化,  相似文献   

8.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9.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郭宝洪 《精武》2006,(4):46-46
在《精武》2006年2期上刊登了谢征东女士写的《太极五行与春夏秋冬》一文,认真拜读后,有几点不清,想与作者探讨。一、关于五行与太极五步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传统五行学说相生相克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其方位为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  相似文献   

11.
孙燕玮  孙波 《健身科学》2012,(12):33-34
(接上期)混元内劲八卦掌下部,它以直趟单行为主要练法,共有五行,即龙形掌、云形掌、甩形掌、虎形掌、飞形掌。正所谓:学会龙虎甩云飞,身体鼓荡内劲随。五形暗合着五行生克理论,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有内五行,心肝脾肺肾,外五行眼耳鼻舌口,内五行通外五行。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人的大拇指属火为心、食指属  相似文献   

12.
太乙五行拳以道家的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修为.太乙五行拳要求动静结合,内外合一,身形兼修,溶技击的身体训练与意念活动为一体,通过有步骤的练形、练意、练气、练功,达到化柔为刚,积柔成刚,以意领气,阴气归元,意气劲形,内外双修,强进功力,旨在筑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五行”学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五行”学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也是理解中国茶道的一条主线。文章通过分析“五行”学说在制茶、泡茶、品茶、以茶养生等过程中的外在体现,探讨了“五行”学说对中国茶道的影响和应用,不仅有助于人们科学饮茶和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神的精髓,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运用五行哲学思想于茶道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00,(4):6-55
五行捶,在李派太极三大主拳(天盘、地盘、人盘)中为人盘拳。传统认为,阴阳精合生五行而成万物,人具五行秉赋故有人形;阴阳精分生八卦而成万象,人具八卦象征故能万变。八卦五行都含阴阳,都是自然,相协相合,因而循八卦错综万变之义,依五行生克相推之理,借势运化一身,协调五行,平衡阴阳,促进全体生机正常生发,并借运化后天,亲合自然,悟觉先天法度,连通天地,返本还原,方是五行捶真谛和要旨。因此,五行捶尤其强调心法,  相似文献   

15.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9,(6):43-4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以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气功五行法     
气功五行法是根据五行的生克变化,真气与阴阳的升降浮沉的原理创造出来的。练习气功五行法,要具有丹田功的基础,这样便于运气。本功法在呼吸上采用逆式呼吸,姿势采用坐式或站桩式均可。练功方法又可分腹部真气运行法和胸腹部真气运行法两种。1.腹帮真气运行法本法以神阙与命门的联线为轴,在腹内一寸半至三寸处引导真气在上至剑突下,下至曲骨穴(前  相似文献   

18.
王忠海 《武当》2011,(10):19-20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一、甲乙双方对峙(图1)。乙  相似文献   

19.
黎大志 《武当》2003,(1):16-19
众所周知,武当内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其主流,都与道家道教之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九宫之学密不可分。特别是内家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阴阳学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  相似文献   

20.
李慎强 《武当》2004,(1):9-10
笔者在《太极五行步》一文说过,八卦图是五行顺行或逆行半角而形成的,在玄门中称“二五合真”。即八卦是由阳五行和阴五行叠合而成,实际上是九宫八卦混圆图。笔者在《玄真悟元功》一文中对上丹田“九宫”进行了详述。“太极五行步”功法修持第二层功境,实是下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步随身换,其表现形式为足下八法,将在“清虚自然拳法”中予以发表。本文重点介绍中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手上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