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哲学关于心理意向性的研究始于布伦塔诺。而其最新研究成果则是语言哲学传统所建立的意向性理论。文章概括论述了语言哲学意向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然后从指称、意义、真理、知识和科学等方面探讨了其对开拓哲学研究新局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真"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语言哲学的核心概念。但真概念是否是意义理论必不可少的基础,这是存在争议的。虽然以真概念为核心的意义理论是主流,但也有不少哲学家主张以其他概念(例如证实或确证概念)作为意义理论的基础。"意义"概念本身就是西方哲学的另外一个核心概念,对于意义概念的研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借助真概念的方法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种。这种争议体现了,哲学家尤其是语言哲学家对于意义问题的讨论往往受到其逻辑观念的影响。正是现代逻辑在不同方向上的发展为讨论意义问题以及分析语言提供了不同但便利的工具,甚至语言学家也采用了逻辑方法来研究语言。是否从逻辑出发,成为区分语言哲学与关注语言的其他哲学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复杂性理论研究的主要哲学原则,比较了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理论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原则,讨论了复杂性理论原则如何能被应用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管理学中,提出关于管理学诸多研究方法的再评价问题.研究结论是管理学研究中需要发展多元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意义(meaning)是人类语言和各种符号系统的核心,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功能和认知过程。100多年来,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信息和通信科学等都对意义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样有关意义的理论;当前,第二代认知科学对意义问题提出了与传统意义理论截然不同的见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对意义的理论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从认知科学或更宽广的科学视角对现有意义理论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推动意义理论在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这将会对认知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会对未来基于认知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根源,阐释了其核心论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本质特征.文章认为,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核心主张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无法再适应当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念及一系列替代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方案,是重新理解和认识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理论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亚里士多德、赫歇尔、惠威尔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演绎模式反映了科学理论发展的累积性。笛卡儿、孔德和波普尔的猜想-反驳模式反映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否证性。萨伽德的计算科学哲学模式反映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认知框架变化。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结构模式反映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达米特认为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 ,以促使一个“研究纲领”的产生。他的反实在论哲学以其意义理论分歧或语义学模型分歧为出发点 ,借助现代逻辑的手段 ,试图用直觉主义逻辑来奠定其反实在论哲学的逻辑基础 ,并尝试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 ,以解决不同意义理论之间的争论问题。因此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反实在论。这种反实在论的研究不仅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语言描述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 ,而且使我们找到了一种研究哲学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当情报体系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尤其是直接面向管理决策时,面临新的挑战。[方法/过程]文章从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出发,采用理论移植的方法将结构化理论、活动理论和意义建构理论融合应用于情报体系分析,使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得以结合,尝试建构"行动者-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多重互构的情报体系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情报技术及其使用者与情报使用者的差异和联系,解释了情报活动的基本单元结构、情报体系的组成要素、规则分工和相互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0.
Lakoff涉身隐喻的意义理论将人类原初、自然的进化和涉身状态置于意义建构的核心位置,颠覆了传统意义理论先验、客观的基础哲学预设,化解了传统意义理论所面临的认知困境,为意义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进路.以认知科学实验成果为依据,Lakoff意义建构的认知进程可以被适当地分为生理-知觉层、知觉-心理层和心理-文化层三个涉身层级.人类涉身层级在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的不同功能以及层级间的关系共同建构出来的意义处于进化之中,是自然的、真正的意义,它具有受限性与共享性,多样性与融贯性.由此,对传统意义理论进行涉身重构的合理性与创造性从科学实验和涉身经验的角度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