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我国法律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适用存在着比较混乱的情况,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远远不能适应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害事实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我国法律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以及<劳动合同法>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并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对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国劳动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如何适用劳动合同法、依法维权等问题进行一定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对劳动合同制度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范,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发展,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鲜明特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促进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者大环境的形成,有利于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得我国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与保护方面日益法制化,但是劳动关系仍然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状况。加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和保护突显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针对标准劳动关系而言的,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主要调整标准劳动关系及保护其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劳动用工的灵活,非标准劳动关系大量出现,而其法律规制及其相关劳动者的保护相对缺乏。要使非标准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有效规制,保护相关劳动者的的权利,需要在已有的相关规定之上,将非标准劳动关系进行细化、统合,尽量将其都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合同法在其立法背景、立法过程和法律条文中都渗透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劳动合同法所体现的这种精神,重点在于对劳动关系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的背景下,劳动关系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新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纳入调整范围,然而仍有大量的非典型劳动关系游走在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之外,因而如何在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下保障这一部分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就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从属性"为基准,判断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性质,进而界定"非典型劳动关系"的特征,提出分层次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是解决非典型劳动关系劳动者劳动权保障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合同属于劳务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不能混为一谈,应将某些劳务合同纳入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对企业恶意欠薪行为规定的加倍赔偿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将事实劳动关系直接纳入劳动合同法范畴,对保护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当前高校的劳动用工情况开始呈现多元化。学习、宣传和贯彻《劳动合同法》,对于构建高校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今后劳动关系的发展和企业管理面临着重在转型,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劳动合同法(草案)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法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凯教授。  相似文献   

11.
从劳动力市场的多维性和二元性特点出发,通过理论逻辑分析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相反,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法则。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人事管理和企业管理两套不同的劳动制度。由于具有行政体制特点,高校教师聘任人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可谓政出多门,导致法律适用的无以适从。就法律性质来说,高校聘任关系与劳动合同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一定程度地适用《劳动合同法》来调整。但是,高校等事业单位毕竟与企业不同,其劳动关系也存在差异性。今后,可以在借鉴《劳动合同法》聘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等事业单位聘任制的特点,制定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聘任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的价值日益受到学界关注和研究,在劳动立法领域同样如此。在协调利益冲突的过程中,《劳动合同法》中承载核心价值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价值取向发生了矛盾。对此,该怎样选择,如何重新定位?密切关注具体的时代环境和劳资关系,谨慎稳健的推进制度的改革,应始终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价值取向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重点保护劳动者原则、提高违法成本原则、稳定劳动关系原则、限制劳动者派遣原则、预防竞业原则。这是由劳动法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资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总体上来说,《劳动合同法(草案)》坚持了这些原则,但某些具体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的劳动合同法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备受各界关注,法律条文中存在有争议的地方,其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争议最为激烈,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稳定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相关法条进行了相关分析,消除误判误读,阐述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和人事并轨,高等院校被纳入《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只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充分重视、学习和理解《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对《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中适用于高校管理工作的相关条款间主要内容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才能适应新条件下高校管理需求,解决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好劳动合同关系,依法规范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单位的劳动用工方式也随之呈现多样化。根据1986年国务院的“四个规定”,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一批“劳动合同制工人”,但在该类人员退休待遇问题上,却产生了与普通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同的退休待遇,出现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解决这一冲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法律角度理性分析,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就是普通劳动合同性质的劳动者,受包括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和约束。其二,从事实角度客观分析,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职期问享有事业单位正式编制职工的身份,退休前所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他任何正式编制员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事业单位依据1986年国务院的“四个规定”精神为该类人员办理并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其三,从法的价值角度看,需要具体权衡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最大化平衡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